文/劉暢
特種作業風險性高,易發生安全事故,所以作業人員持“假證”上崗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面對國家嚴厲打擊假冒特種作業操作證專項治理工作,企業如何自主開展根治“假證”工作,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提出以下思考。
首先分析企業存在“假證”的主要原因。
一是招聘環節管理不完善,負責招聘的部門未對應聘者持證情況進行核對,企業內部也未對安全管理部門和招聘管理部門在查驗“假證”業務上明確各種職責,致使“假證”人員流入企業中。二是企業內部未明確日常特種作業證檢查要求,導致持有“假證”的人員在企業內部未被查出。三是企業未指定特種作業證培訓管理流程。由于企業的發展,常需要現有人員考取特種作業證。但是部分企業為了降低營運成本,沒有明確的負責組織特種作業證培訓的部門,迫使員工以個人名義參加特種作業證取證考試。需要取證的員工,采取“走捷徑”的方式,使用“假證”蒙混過關。四是企業管理不完善,對于需要持證作業的崗位不明確,導致“假證”存在。
針對以上情況,企業應當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分析企業內部各崗位工作任務特性,識別需要持特種作業證的崗位,建立崗位持證標準一覽表,明確特種作業證崗位管理清單。二是明確招聘環節中審核特種作業證的部門職責與流程,從根本上遏制“假證”流入企業。三是明確企業組織特種作業證取證培訓的部門職責,企業需要承擔特種作業證取證和復審培訓的組織工作,可以采取企業承擔培訓費用,或者負責組織聯系培訓單位的方式,避免員工在取證路上“走捷徑”。四是建立和完善特種作業人員檔案和名冊,針對持特種作業證的人員建立檔案和名冊信息,在建立過程中核對信息的真實性,并明確只有在企業建立檔案的人員,才能在企業內部從事相關特種作業。通過檔案的建立,篩選企業內部“假證”人員。五是必須借助國家制定的特種作業證查詢網站進行特種作業證有效性的驗證工作。其他企網站不能作為驗證合格的依據。
筆者還總結了企業需要集中關注的、可能產生“假證”問題的幾個現象。
一是需要關注獲得非工作所屬地的外地特種作業證,許多“假證”制造單位,常常采取異地取證的手段,規避當地主管部門的檢查。所以企業在發現持證者是外地證件時要特別關注。二是需要關注應聘人員持有與應聘日期相近的特種作業證,應聘者可能為了應聘需求,在應聘前辦理“假證”。三是詢問持證人員所持特種作業證相關技能,回答存在較大錯誤的需要特別關注。
國家正在完善特種作業證查詢功能,這為企業自查給予了很大幫助。企業必須自身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在招聘、培訓和日常檢查中把好關,通過建立檔案的形式細致排查,關注易發人群,才能根除“假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