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化學院 楊怡 田修勝(通訊作者)
(一)對湖南革命的影響。革命根據地是取得革命勝利的先決條件,而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還具備了優越的條件。這里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地形復雜,三面環山,地表溝壑縱橫,所以該地易守難攻,適宜運用游擊戰術擊敗敵人,并且該地自然資源豐富,農作物物產豐富,為革命的長期發展準備了豐富的物資。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是紅二方面軍最大的和中國紅軍在江南最后的根據地,不僅為當時湖南各地區的革命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對湖南革命的發展起到了啟示作用,提供了寶貴的革命經驗,還激發了湖南革命地區群眾的革命熱情,為革命成功作出了巨大貢獻。
(二)對紅軍長征的影響。當地土家族、苗族等成千上萬的各族群眾自愿加入紅軍,使紅軍隊伍得到補充和發展。這些加入紅軍和地方武裝的各族群眾起到了外地戰士難以代替的作用,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對當地情況非常熟悉,在他們參與和協助下,紅二、六軍團在湘西攻勢中,先后取得了龍家寨、陳家河、桃子溪等反“圍剿”戰役的重大勝利。在激烈的戰斗中,不少少數民族群眾血灑疆場,牽制住了數十萬國民黨反動軍隊,還為策應中央的主力紅軍進行重要的戰略轉移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中央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重要保證,對紅二方面軍順利完成長征、保存強大實力做了重要鋪墊,同時它還對“星火燎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參與文化教育建設,激發革命熱情。少數民族人民積極參與到紅軍大學、宣傳隊、紅四分校等的設立當中。紅三軍在當地開辦了紅軍大學。當地少數民族人民就積極學習創建革命根據地的本領,提高自己的軍事政治素質,為在當地培養一支優良的既能指揮打仗,又能推動地方工作的革命隊伍而不斷努力;1934年6月,紅三軍組建了以樊哲祥為首的軍宣傳隊,各族民眾便巧妙地運用自己民族的特色把刻印傳單、書寫標語、繪制宣傳畫、演說、表演文藝節目等集于一身,來宣傳黨的指導思想,宣揚革命精神等,促使當地人民群眾的革命激情高漲;1934年12月,紅軍在調整充實各級政治機關,得到了當地少數民族民眾的大力支持后,創辦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分校(簡稱“紅四分?!被颉凹t?!保?。
(二)貫徹實施“土地條例”。當地少數民族民眾積極貫徹實施所頒布的《沒收和分配土地的暫行條例》《關于土地問題的決定》等條例。他們積極參與到分好田、消滅地主階級等實際活動中,使土地革命的果實,完全落在貧農、雇農、中農的身上,并且各少數民族的民眾時刻監督著豪紳、地主、官僚,避免豪紳地主利用這些財產來接濟敵人;他們積極配合土地革命的開展,確定了雇農、貧農、中農的土地所有權,通過“查田運動”來徹底解決分配不徹底的地方等等,他們的行為都推動了封建土地制度的瓦解和廢除。
(三)武裝民眾,充實紅軍。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為了能夠消滅一切反動武裝,建立了自己的游擊隊、赤少隊,充實了紅軍力量。因為當時農村階級斗爭的尖銳,再加上紅二、六軍團的幾次偉大勝利,在湘西廣大地區內,各鄉、區游擊隊紛紛成立。這些游擊隊成為保護土地革命、保衛新蘇區偉大的民族群眾武裝力量,成為紅軍最好的助手與后備軍。各族民眾們組成的赤衛軍、少先隊為了避免敵人偵探混進蘇區探消息,他們日夜放哨,加緊赤色戒嚴,查問行人。赤衛軍們,保障了廣大工農勞苦群眾們已得的利益和土地革命果實,粉碎敵人新的進攻,爭取革命戰爭更偉大的勝利。他們為徹底消滅封建與半封建勢力而奮斗,堅決消滅豪紳地主與土寨子,同進攻赤衛軍的國民黨軍閥斗爭到底。
(四)槍林彈雨,支援紅軍。在當時嚴峻的形勢下,各少數民族群眾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紅二、六軍團戰事頻繁且兵力不足,所以很多事情是由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做的。根據地各族群眾看到了紅軍的難處,就積極組織青壯年參加挑夫隊,在槍林彈雨中為紅軍運送槍支彈藥,他們把支援前線當成一種自覺自愿的行動。當地少數民族群眾不僅在前線幫助紅軍,在后勤也常會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主動護理傷病員,從不嫌棄紅軍傷病員,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細心照顧他們。他們說,自己有一口吃的就絕不會虧待了紅軍傷員,他們始終堅信紅軍是正義的代表,有紅軍就有未來。
(五)不畏艱險,堅守陣地。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為粉碎敵人更大規模的“圍剿",決定西征。國民黨中央軍和地方軍閥勢力在紅軍離開后,趁機重新搶占根據地,組織反動武裝活動,對紅軍家屬、地方干部和赤衛隊員,進行瘋狂的階級報復,對他們實行慘無人道的酷刑和血腥屠殺。而當地各族民眾始終高舉革命的偉大旗幟,與地方反動勢力的階級報復作殊死斗爭,冒險珍藏紅軍的遺物。民眾將革命宣言藏在深山中的巖壁縫穴里,將紅軍傷員贈予的地圖,視如珍寶,直到解放才拿出來。各族人民還默默地記住紅軍唱過的歌……這些遺物和各族群眾們傳唱的歌曲,現在都成為了珍貴的革命文物,是對我們后代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寶貴精神財富。
(六)涌現出一批敢于犧牲的少數民族革命者。1.精忠智勇、赤心為眾——鄒自剛。鄒自剛,又名鄒自清,土家族,1912年出生在永順塔臥。他從小母雙亡,無人撫養,只得行乞他鄉。1934年初冬,鄒自剛聽說紅軍是為窮苦人翻身打天下的,他便熱血沸騰,投奔紅軍。鄒自剛不僅組織窮苦人民打倒土豪劣紳,還倡導“只有蘇維埃才能救中國”“中國共產黨萬歲”等積極的思想,擴大革命的影響。鄒自剛擔任郭亮縣蘇維埃副主席后,依然身著毛藍布的破襟衫,他向大家表示,一定像群眾們所指望的那樣,始終為窮人辦事,堅貞不渝地跟共產黨走!可最終鄒自剛沒能擺脫歹徒惡霸的暗殺,就在郭亮縣機關即將遷往龍家寨的前11天,為人民大眾的翻身解放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犧牲時,年僅22歲。2.冬日傲梅、敢于斗爭——向冬梅。1934年冬,紅二、六軍團為了策應紅一方面軍長征來到了塔臥,在塔臥設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首府。紅軍一到塔臥就宣傳革命道理,發動群眾起來斗惡霸地主。向冬梅在聽過群眾大會之后,她是第一個強烈要求加入女兒隊參加革命的,因為她已經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和對革命的熱情。通過馬光同志的教育,她知道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為的是讓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從那以后,她就決心跟著紅軍打天下,將孩子托婆婆照管。白天,她和紅軍及群眾們一起打土豪、分田地,夜晚為紅軍洗衣服、做鞋子,還幫助紅軍一起做群眾的工作,打消群眾的思想顧慮,發動群眾們一起參與斗爭。從加入隊伍的那一天開始,冬梅就始終堅持斗爭。有一次,冬梅聽到馬光等6個人都遇害了,她的第一反應是急忙跑回塔臥,帶領紅軍和游擊隊40多人,處決了參與殺害紅軍的劣紳。在當時那樣慌亂的情況下,她沒有選擇躲藏,而是一心想著要為紅軍報仇,事后,她還組織群眾隆重地安葬了6位英勇犧牲的烈士。她為了保護紅軍傷員,不惜暴露自己,當被敵人拿著鞭子狠狠地抽打時,她沒有眼淚,沒有悲傷,視死如歸,有的只是對敵人的仇恨和滿腔怒火。即使是黃益山用盡慘無人道的殘忍手段,也始終未從向冬梅這里得到一點口供,最后黃益山命匪徒用亂槍射擊,再用馬刀砍去了向冬梅頭顱,可她至死依舊挺立……就這樣,黨的優秀女兒向冬梅,為了保護紅軍傷員,丟下3名未成年的孩子,壯烈地犧牲了。
通過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相關歷史資料的研讀和對史實的了解,通過革命時期所涌現出的大批英勇烈士,讓我們更深切體會到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少數民族忠貞不渝的革命精神。深入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調研,加強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少數民族對革命貢獻的了解,更有利于黨和人民政府更好地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原則,更好地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發展鄉鎮企業,完成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重大任務,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有的優越性,譜寫出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篇章。同時,在革命時期,少數民族革命先烈們所展現的立場堅定、對黨忠誠、不畏艱辛、頑強拼搏等革命精神,非常值得我們不斷學習和傳承發揚。中國如今沒有戰爭,相對和平,但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那種精神。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我們更要勇往直前,敢于拼搏,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