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岳玉輝
雖說我國在用信息化管理醫療檔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仍存在起步較晚、規劃不完善等問題。整體來說,目前我國在建設信息化管理醫療檔案過程中仍有不少問題:
(一)系統處于分割、獨立狀態。由于各地衛生醫療機構都獨自對醫療檔案開展信息化建設,導致了居民門診病歷在患者自己手里,而醫療檔案信息則在不同就診的醫院進行存檔,直接造成了醫療檔案信息分散、閉塞、協調性和連續性差及無法共享與交換。現有的醫院信息系統(如檢驗信息系統(LIS)、醫療檔案的臨床信息系統(HIS)、電子病歷系統(EMR))能在診療時同時產生醫療檔案,它們的建設很大程度地提升了醫院的服務效率及醫療水平。因各醫療管理機構互不干涉,且以上管理醫療檔案的信息系統又垂直建設,導致了醫療檔案中大量信息“煙囪”的形成。
(二)信息化設備閑置。目前基層衛生醫療單位擔負著保健預防、衛生管理、信息技術、醫療技術等任務。隨著國家加大對醫療的投入,各級醫院的信息化網絡系統均已配備,但專業人才的匱乏,加上相關培訓的不足,導致這些信息化設備的部分功能未全面開發。一些設備也會出現大材小用的現象,如部分投入較大的信息化設備只能進行簡單的病程記錄,并未在診療過程中應用網絡功能進行整理、分析和干預數據,更未和大城市的醫療檔案信息實現共享,使這些電子化醫療設備未起到該有的作用。
(三)專業技術人才缺乏、信息化投入較少。目前我國缺乏管理醫療檔案信息化領域的專業人才,因為他們不但要具備扎實的醫學知識、豐富的網絡和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經驗,而且要有管理檔案和醫院等相關方面的知識。除此之外,我國投入到醫療信息化的費用與發達國家比還是偏少。經過調查發現,每年我國全部醫療費用的投入總和幾乎與美國在醫療信息化方面的投入相等。而且我國的醫療機構在網絡信息化水平和IT人員編制兩方面也遠遠低于美國。
我國在數字化、信息化不斷推進的同時,在管理醫療檔案方面創建了一些標準:一是傳輸交換標準,即檔案信息共享標準。二是收集、儲存、處理數據標準,即檔案信息自身標準。這些標準在醫療檔案信息化建設中只產生制度約束的效果,為解決現有問題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向:
(一)加強合作,建立醫療檔案信息分享制度。如今所有醫療單位及管理部門溝通較少、獨立性較強,在創建醫療信息系統時又自主建立,重復的建設造成成本增加,且不同醫療信息系統很難實現信息共享。要解決此問題,應加強醫療單位及管理部門之間的合作,建設醫療信息系統時應統一標準,使各醫療單位、部門間的醫療檔案信息通用性強且能實現有效、快速共享。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設備。要想充分應用信息化設備需依靠以下兩方面:一是醫療單位及管理部門不僅要會使用信息化設備進行查詢、輸入數據,更要會應用信息化設備進行統計和分析數據。二是對設備操作人員開展相關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三)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加大信息化投入。各大醫療機構應加大對現有資源的利用,即在各醫療系統內部重視現有人才、充分利用熟悉信息技術的人才。現如今醫院新進人員因大部分是醫學院校畢業生,所以基本上都對醫院的管理流程和醫學基礎理論知識較為熟悉,要想讓他們快速成為建設醫療檔案信息的中堅力量,則需加大對這類人員的技術培訓。目前致使我國這方面人員缺少的重要原因是大多數高校有關管理醫療檔案信息化的課程相對偏少。雖說有少部分高校設置了醫學信息學專業的課程,由于它們僅僅是將醫學和計算機知識進行簡單的疊加,所以很難滿足當今社會的實際需求,同樣重要的是相關教材目前在國內也比較稀缺。由此可看出目前我們要想培養專業的醫療信息化人才,首先需各大高校設置更專業的課程。各醫療機構甚至國家需要加強對硬件、軟件、人才等信息技術的投資。這方面我們可參考發達國家的做法,比如美國。即加大投入信息化建設資金的同時加大在網絡信息化技術和IT人員編制方面的投入。
我國的醫療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伴隨著國家對它的高度重視和不斷投入而發展迅速。它對各大醫療機構之間的公民健康保障、信息共享、服務水平提升、患者權益維護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建設過程中仍存在專業化信息人才匱乏、信息化建設分散等問題。因而為再次加快醫療檔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各大醫療機構應從信息共享、相互合作、重視培養專業性人才、加大投入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