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張青黃
所謂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種心理現象。《心理學大詞典》對逆反心理的定義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贬t院青年職工的逆反心理是指青年職工由于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的不適應而產生反感和抵抗態度。
(一)對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者的不信任產生的逆反效應。受眾往往會有一種心理傾向,即對傳播具體內容的評價與對傳播人的評價保持一致,對傳播人持否定態度,往往對傳播內容也持否定態度。通常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者容易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個人品行不被認可。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個人修養不高,言行不一,失去了青年職工對其本人的信任。二是缺乏溝通藝術。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不能有效結合青年人的工作和思想實際,一味照本宣科,說教味太弄,削弱了教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二)青年職工自身的逆反心理產生的逆反效應。一是青年人逆反心理引發的逆反效應。青年職工由于年齡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但是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已經越出簡單和單一化的正向思維模式,尤其是工作以后,“接觸社會文化的過程中,漸漸學會并掌握了逆向思維等方法,而正是這種逆向思維的形成、掌握,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基礎和可能”。二是求奇心理產生的逆反效應。好奇心是人類求知的強烈動機之一,也是人的天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尤其是青年職工特別關注的特殊事件,如果青年職工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往往會出現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主要表現為越是否定某一事件,青年職工了解事件的愿望就越強烈。越是對某件事保持沉默,青年職工對事件的特別注意和探究欲望就越強烈。
(三)傳播內容、方式不當,環境影響引發的逆反效應。信息的傳播必須依托一定的媒介,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就是把信息通過一定的媒介傳播給職工的過程。傳播內容、傳播方式、傳播環境和強度不當,不僅直接影響實際傳播的效果,還會引起青年職工的逆反效應。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陳舊,過于注重空洞的理論學習,缺乏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新思想,缺乏合作、責任、創新及心理健康等個人成長發展方面的教育內容。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過于單一,往往采用“填鴨灌輸”模式,過于注重政治說教,而忽略了思想溝通。三是受到現實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上許多消極負面的東西,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行業不正之風,對青年職工思想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加之部分不良媒體的以偏概全報道和網絡大量不良信息的沖擊,導致青年職工分不清主次,助長了逆反心理。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員的業務水平。一是要不斷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結構,培養“雜家”型思政人才,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二是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的要求,主動把思想政治教育與黨和國家以及單位的建設發展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思想政治教育與青年職工的成長、成才和個人發展結合起來,把思想政治教育與行風教育以及人文精神培養結合起來,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對各種錯誤思潮和傾向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威信,強化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針對性。
(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方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疾發展,網絡運用大眾化、網絡表達匿名化、網絡傳播高速化,人人成為自媒體,事事成為發聲場,全民發聲和各種話語體系不斷涌現,意識形態領域的傳統斗爭格局被打破,互聯網已然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儲備豐富的政策理論水平和人文社科知識,還要學會利用現代化新興媒體,特別是要學會利用網站、QQ群、微信等媒體,主動宣傳,主動引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充分尊重青年職工的主體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青年職工的特殊心理特點,充分尊重青年職工的主體地位,用平等的視角,綜合運用直接表達與間接表達、情感溝通與理性教育等多種方式,多角度、多層次、立體式、全方位地加強與青年職工的溝通和交流。要確保思政教育的真實性和權威性,適度引導,不搞重復的無效學習,不搞疲勞戰,努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自然化、教育手段的新穎化、教育雙方的互動化。
(四)凈化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社會環境。一方面要加強青年職工的學習教育,積極引導他們學會正確地理解和認識社會不良現象和一些社會問題,幫助他們提升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持續凈化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社會環境。不斷加大改革和發展力度,規范社會管理,推進民主管理,強化黨風廉政和行風建設,加強輿論引導,關注網絡媒體的網上輿論工作,堅決抵制各種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對青年職工的毒害,降低傳播過程中的噪聲因素干擾,讓逆反心理失去其存在的社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