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劉高明
“電子政務建設過程是從分散建設到統一整合的演進過程,包括從各部門、各行業根據不同需求的、各自為政的分散式建設與運用,發展到跨部門、跨業務應用系統、跨領域的集成集合,再發展到以數據為中心形式實現的數據共享的過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推進政府辦公自動化,推進“三金”工程(即金橋工程、金關工程以及金卡工程),開展政府網站建設、構建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政務信息公開等。電子政務的逐步建設和發展,促進政府公共管理事務的效率提升,政府事務處理能力在社會公民中的公信力亦逐步提高。
隨著網絡科技的進步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利用大數據分析,建設“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已經成為我國許多大中城市的建設目標。分析利用政務數據,能夠發現政務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政府管理效能;能夠較為精準地找到政府服務的創新點,提升服務水平,讓民眾感受到政府服務無處不在。為此,長沙市政府召開第十五屆人民政府第二次常務會議,并通過了《長沙市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2016—2020年)行動計劃》,明確了長沙市未來的大數據行業的發展方向和建設體系,并重點實施政務大數據工程等重點工程,必將利用大數據推進電子政務的發展。
“大數據”具有信息集成與共享的特點,其特性能夠有效支撐基礎數據共享、部門協同合作的管理模式。同時,在電子政務服務平臺的建設過程中,能夠借鑒電子商務服務推送的模式,實現政府服務的精準有效,加強政府與社會、民眾的服務和聯系。為此,在大數據環境下,利用海量數據輔助電子政務管理需實現以下四個方面的目標:
(一)資源開放共享,實現良性互動。在大數據背景下,電子政務管理不僅再依靠互相獨立的管理平臺,而要依托于跨部門跨領域的綜合協同管理平臺。在這樣的條件下,原有的被動、有選擇的政務信息公開方式需向主動、無差別的政務信息公開方式轉變,實現大數據環境下政務信息的開放共享,能夠使社會、民眾獲取海量的、具有權威性的數據和分析資料。該模式的信息資源共享,體現了政府在實現陽光政務辦理方向所作出的積極探索。
(二)政務數據互通,實現部門協作。隨著我國政務建設的多年投入,基本上具備了實現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的條件,許多省市也在跨部門信息共享建設中進行積極探索,但總體而言,多體現為縱向職能部門間的信息共享,而橫向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則相對進行比較緩慢,從而無法真正實現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互通有無。而在大數據條件下,實現政務數據互通,各部門能夠將其各自與同一領域相關的數據進行共享,既能夠減少各部門的基礎數據整理的工作量,達到機構精簡、效率提升的目的,也能夠避免因出現數據重復、數據漏洞等情況而導致的決策失誤的情況發生,提高政府的辦事水平。
(三)分析政務數據,提高服務水平。在以往的電子政務建設中,政府提供服務的方式多是將服務信息通過門戶網站進行發布,但多存在一些信息分類不明確、信息更新不及時、民眾無法獲取有效信息的情況,致使電子政務服務水平難以達到預計效果。在大數據信息背景下,政府需轉變信息發布目的,從原有的自身政務處理需求向民眾所需服務需求進行轉變。對大量數據進行搜集、分析和整理,不斷發掘民眾的服務需要,能夠使得政府在辦事流程完善、政府決策制定等方面更多參考民眾的需求。
(四)分析政務數據,實現精準決策。與主要依靠決策者的經驗相比,通過分析海量政務數據所獲取的有效信息,更能夠為政府決策提供相對客觀、有效的數據依據。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發展下,政府能夠對海量數據進行實時分析,使得政府能夠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決策,同時政府還可以在政策制定實施后根據具體情況不斷對政策進行調整,保證政策順利有效地進行。
本文中筆者將通過對長沙市門戶網站、微信公眾平臺等較為直接、公眾接觸更為方便的內容進行分析,來探討長沙市目前電子政務管理的現狀。
開展門戶網站建設,能夠直面人民群眾所關心的問題、能夠拓寬人民群眾表達意愿的渠道,從而一定程度上實現政府與民眾的良性互動。以中國長沙門戶網站為例,網站開通了“政府公開”“解讀回應”“辦事服務”“政民互動”“走進長沙”五大板塊,內設有“政府信息公開意見箱”“新聞發布會”“政策解讀”“各部門事務辦理”等具體欄目。在政府公開方面,能夠將政府各個部門的信息及時進行發布,了解到各方面的權威信息;在辦事服務方面,能夠將分類較為細致的從不同身份、不同辦事方向等進行劃分,較為清晰;在政民互動方面,設有“市長信箱”“在線訪談”“意見征集與反饋”等多個問政欄目,且信息回復反饋具有實質性的解決方式,具備時效性。
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及手機APP,實現移動網絡下的數據服務。例如,關注長沙交警微信公眾號,便可即時了解、辦理相關交通管理業務;“智慧長沙”“長沙地鐵通”等APP的開通,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手段。
可見長沙市的電子政務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政務信息公開的內容雖然涉及的范圍廣,但仍然存在著單一指向性、被動提供信息等方面的缺陷,沒有集成的數據庫支持和關鍵詞檢索,使得民眾在查看相關問題的信息時需每個文件進行查找,效率不高。其二,仍有各自為政的狀態出現,并未達到協同合作的目的。其三,公眾的參與度并不高,公眾雖然能夠通過市長信箱、意見征集與反饋、熱點討論等欄目進行參與,但參與的具體方式仍以咨詢、告知等方式為主。以長沙政府門戶網站經常發布的問卷調查、信息反饋、在線訪談為例,其內容雖然具有一定的信息量,但其大多數內容仍以介紹性的信息為主,調查問卷的發布雖然涉及經濟民生的各個方面,但其并沒有引導大部分的公眾參與進來,甚至有很多人對其發布內容知之甚少。因此,在大數據環境下,長沙市的電子政務管理模式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
在目前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進行電子政務管理需要與傳統的政務管理模式所區別,將管理的重心從政府機構內部事務處理向為企業民眾提供服務的方式轉變。故其電子政務的管理方法亦應有所轉變,在此情況下,長沙市政府應當在進行資源共享與開放的基礎上,逐步建設與完善綜合性的電子政務管理平臺,采用以公共服務為導向的電子政務管理模式。其具體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建設政務信息開放與共享機制。政務資源的開放共享,是實現以公共服務為導向的電子政務管理模式的基礎。進行政務資源的開放共享,首先要進行政務資源的整合。電子政務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政務資源積累以及達到一定數量,但仍存在著各部門信息資源重復采集的情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運營的成本。為此,應當在合適的契機下,通過多種大數據渠道,深入了解和分析獲取的政務信息,將一些具有通用性的信息進行整合,消除信息壁壘,提升工作效率,為提供更有針對性、更高效的服務提供數據基礎。其次,要實現信息的開放和共享。實現信息的開放與共享,就要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的信息開放與共享平臺,在平臺上既有各部門所需的公共數據,也有本部門的特需數據。利用信息開放共享平臺,既能為有政務需求的部門或單位進行數據分析并提供數據分析報告,為決策提供科學的數據依據;也能使企業民眾查詢到所需的政策等,滿足企業民眾的信息需求。
(二)建設與完善綜合性電子政務大數據管理平臺。建設與完善綜合性的電子政務大數據管理平臺,是實現以公眾服務為導向的電子政務管理模式的手段。在長沙市現有的電子政務管理平臺下,仍然以政策咨詢、辦事流程告知為主的現象,并未充分發揮電子政務應有的作用。因此,利用云存儲、云計算等多種技術建立與完善綜合性的大數據電子政務管理平臺是十分必要的。在大數據管理平臺下,能夠實現以下幾方面的功能:其一,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夠對數據資源進行分析整合建立數據模型,得出相應的結論并據此進行決策,通過決策服務國計民生、引導市場良性發展。其二,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夠為政策的評估提供有效依據,可以對政策發布后的相關事實數據、民眾言論、政策效果等數據進行整合和分析,作為政策評估的依據,以便于有針對性地進行政策的完善。其三,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夠有效滿足民眾需求。滿足民眾的各項需求,是電子政務平臺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對相關的信息進行分析,對于社會熱點類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回復和相關政策的解答,能夠有針對性地提供政務信息,既能夠滿足民眾需求,又能夠提升政府形象。其四,通過大數據分析,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政府服務水平的監督,促進電子政務的良性發展。
(三)進行機制建設,保障信息安全。保障政務信息安全,是實現以公眾服務為導向的電子政務管理模式的保障。在大數據環境下,會出現的數據安全隱患主要包含了數據損毀、數據丟失等方面。因此,長沙市在進行電子政務管理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政務信息安全的保障。為保證數據安全,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進行制度建設,對政務信息共享的安全進行政策要求,明確安全責任,加強監督。其二,在進行政務信息的收集與整合時,應當嚴格對數據安全進行把控,采用統計的數據標準,避免因標準不同而導致數據損毀無法讀取的情況發生。其三,在數據應用的過程中,對數據進行監控,及時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或安全問題,及時進行數據維護,以免數據被盜對國家、社會、企業和民眾帶來危害。其四,在數據傳輸過程中采用加密技術,保證數據安全。其五,對政務資源進行定期備份和異地保存,保障數據不會因天災人禍而丟失,從而保障電子政務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
總而言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促進了電子政務發展的變革,在電子政務轉型與發展的過程中明確大數據分析是提升電子政務管理水平的依據,是加快政務建設的手段。長沙市電子政務的發展必將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推動長沙市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