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河油田公司經濟評價中心 陳鏑
自從進入21世紀,在全球范圍內,石油的需求量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出現了能源危機,在一定層面上,對中國石油經濟發展帶了影響。在經濟發展的環境中,一定要抓住機遇,敢于挑戰,實現中國石油經濟的新突破。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對石油工業體系進行了不斷的完善。在全球,中國是石油生產與消費的大國。如今,中國石油工業體系相對健全,能夠與時俱進。在石油經濟建設中,發展目標集中在石油、天然氣等,在此基礎上,對產業結構進行了優化,國家也提供了相關政策。在勘探與開發的過程中,樹立節能環保理念,積極嘗試新方法,有效提升了開發水平。通過石油取代燃料的方式,能夠減少原油的石油。同時,我國還制定了石油戰略儲備體系,與中國石油經濟發展相適應。在國際石油經濟中,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海油逐步成了跨國性的大公司,中國石油經濟逐漸走向了國際化。
(一)石油供需不平衡。隨著經濟的發展,石油消費處于快速增長狀態。原油需求量猛增,出現了石油供應缺口,影響了中國石油經濟的有效發展。由于石油的儲量是相對固定的,但是石油消費量卻不斷增加,所以,石油經濟遇到新的瓶頸。
(二)油價攀升。如果國際原油的價格持續增長,在采購進口石油時,就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在2002年,石油的進口費用為127億美元,在2009年,達到了880億美元。由于油價的攀升,大幅度增加了我國的外匯,油價也在持續上漲。
(三)原油有限,使用無限。在全球中,原油并不是可以無限使用的,其儲備量有限。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油品的需求明顯增加。如今,在開采原油中,遇到的阻礙越來越多,由于石油的競爭以及霸權主義的影響,在未來,我國可能會出現無油的問題。
(四)進口渠道單一。在石油進口中,交通渠道至關重要,關乎我國經濟命脈。石油進口時,主要依靠海運,渠道相對單一。海運路線的關卡為馬六甲海峽,一旦受到天氣因素影響,又或者外交方干涉,我國會處于被動位置。
(五)能源外交。當今社會,在國際市場中,政治競爭和經濟競爭十分激烈,對于石油來說,不僅是簡單的商品,在競爭中,石油成了戰略性的物資,在每個國家中,石油的地位都很重要,在國與國之間,石油是重要的外交能源。
(一)緩解能源資源與社會發展之間矛盾。1.大力提倡節約觀念。在實際工作中,將節約問題擺在首位,實現開發與節約的和諧關系,對于高耗能的產品,應該及時替換,或者淘汰。2.在各行各業,積極開展節能工作,研發新型的節能產品,并且積極研發新能源,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3.在資源短缺的環境中,我們應該堅持發展循環經濟,進一步實施資源回收利用,積極研究新能源,節能降耗,尋找新的能源替代。4.對于現有的礦產資源,應該合理開發,提高利用率。在國內企業中,對礦產資源進行開發時,要加強管理,減少生態破壞,做好修復工作,并且對相關補償機制進行完善。5.中國屬于資源消費比較大的國家,應該提倡節能理念,對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進行調整,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二)建立石油戰略儲備。1.正確認識石油儲備水平。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國的石油資源很可能枯竭。如果國內的石油資源枯竭,那么,就需要完全依靠進口,我國會非常被動。所以,要加強石油儲備,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可以妥善解決,只有這樣,在國際市場上,我國才可以保持絕對優勢,防止出現經濟危機,即使石油價格出現很大波動,也能保證我國的經濟發展。2.完善石油儲備管理體制。根據發達國家的石油儲備經驗,為了加強管理石油儲備體制,關鍵要立法。因此,針對石油儲備管理體制,我國應該盡快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石油法,以及石油儲備法等,不斷完善石油儲備管理體制,進一步規范市場的經濟行為,推動我國石油經濟的長久發展。3.石油進口的多元化。在全世界中,中東地區的石油產量很大,是主要的供應地,而中國的原油進口主要來源于中東地區。到2020年,我國的原油會有一半左右依賴于進口,這種趨勢會持續很長時間。因此,我國應該對石油進口作出科學的安排,做好戰略部署,盡量實現石油進口的多元化。
(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經濟發展中,我國應該與其他國家加強合作,積極學習石油產業的先進技術,研究新能源,拓展經濟發展的思路。另外,還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在發展石油經濟的同時,減少環境污染,有效預防沙漠化問題,進而實現中國石油經濟的高效發展。
如今,國際石油經濟在不斷發展中,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石油經濟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對此,在市場競爭中,要想站穩腳跟,應該不斷提高我國的核心競爭力,完善石油儲備管理機制,并且全面實施可持續經濟發展政策,進而推動中國石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