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 郝紅全
調查研究是黨的基本工作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秘書作為領導同志的參謀助手,協助領導同志安排好調查研究工作是秘書工作的重要內容。
一份高質量的調研方案可以讓領導同志調研的成效實現最大化。秘書要根據調研的目的和側重點,在與有關方面充分溝通的前提下,為領導同志提供調研方案建議。這其中的溝通協調工作往往有很多“講究”。
首先,要準確把握調研的目的。調研有很多種,有的調研是為了了解總體情況,有的則是為了了解某項具體工作的進度。準確把握調研目的是開展具體協調工作的前提。第二,因事為制,制定好調研方案。調研方案的制定要以服務領導決策為導向。要根據調研目的,有的放矢地安排調研地點、匯報人;要根據需要安排不同范圍的座談會,傾聽關鍵人的意見建議。第三,落實好調研中每個具體環節的接洽。要把整個調研過程在頭腦中預演一遍,找出需要協調確認的每項安排。比如,要提前掌握好每個調研落腳點的調研時間、人員范圍、匯報順序等等,對于所調研單位和人員可能提出的重要建議和訴求要提前了解和準備。
不同的業務部門,調研工作的開展方式和特點千差萬別。現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調研工作為例,談一下秘書人員做好調研服務工作的要求。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中央財政資助基礎研究的重要渠道,承擔著提高我國科技原始創新能力、培養高水平科研人才的重任。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根據科研一線實情和科學家意見建議調整資助政策,對做好科學基金資助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科學基金調研工作的特點可以用三個“走”來體現:
1.走前沿。資助我國科學家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是科學基金的中心工作。科學研究最前沿不斷孕育著科學突破,及時發現可能產生科學突破的研究方向并給予資助,可以助力我國科學家在前沿領域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
2.走薄弱。我國在很多學科領域,如環境科學、空間科學等,研究能力還比較薄弱,研究水平相對落后。“走薄弱”就是要掌握我國在薄弱學科、瀕危學科方面的人才儲備、人才培養和研究進展情況,從而制定合適的傾斜資助政策。
“走前沿”和“走薄弱”要求秘書工作人員提前了解不同學科領域發展現狀、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的差距以及相關學科在國內各科研單位的發展情況等,找準某個學科的關鍵科研單位和重點研究人員,協調安排考察和座談,使領導同志對我國在該領域研究的總體情況有更準確的把握,為制定學科發展戰略和資助政策提供依據。
3.走偏遠。偏遠地區往往是科學研究的洼地。同時,嚴重的科研人才流失問題對當地的科研事業發展更是雪上加霜。只有及時深入地了解有關情況,才能對癥下藥,制定出合適的資助政策。
關于人才流失,地方政府和科研單位管理人員最清楚情況。秘書工作人員要主動出擊,積極對接地方政府和科研管理人員,協調安排匯報和座談,使領導詳細了解有關情況。同時,調研工作還要走進一線科研人員,了解他們的訴求,及時有針對性地調整對偏遠地區科研人員的資助政策,比如擴大相關專項基金的資助范圍等等,從而穩定和壯大偏遠地區研究隊伍,推動當地科學研究繁榮發展。
“紙上得來終覺淺”,各項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廣泛充分的調研。秘書工作人員要周密思考、精心安排,不斷總結經驗,策劃好并落細、落實每項調研步驟,盡可能使領導的調研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為領導決策提供充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