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順
體育院校場館大多由政府部門出資興建,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體育院校場館的建設目的是服務于高校體育教育事業,為學生提供體育鍛煉的場所,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體育院校場館不僅是一座建筑物,還是一所大學形象的代表,因此必須重視體育院校場館管理。
雖然體育院校場館建設由政府部門出資,有較為雄厚的資金作為后盾支撐,且大多修建的時間并不很久遠。然而通過分析體育院校場館,卻不難發現如下幾點問題:
據數據資料顯示,我國現階段存在約85萬個體育場地,其中有約56萬個體育場地屬于教育系統所有,占我國體育場地總數的66%左右。在教育系統擁有的56萬個教育場地中,有不到3萬個教育場地屬于高等院校,約占教育系統總數的5%。數據資料充分說明體育院校場館數量相對較少,然而近年來我國高校擴招力度不斷加大,高校學生數量持續增長,這就會使得本就面積較小的體育院校場館更顯出面積、數量不足問題。
首先,體育院校場館管理由相關的管理工作者完成,管理人員的素質會影響管理工作的質量,然而現階段很多體育院校未能正確認識場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聘用管理人員時,習慣性聘請臨時工。臨時工沒有場館管理的專業知識,加之很多人嚴重缺乏責任心,這不僅會影響場館管理工作的質量,甚至還可能會給場館管理工作設置一定的障礙。例如,場館管理必須保證體育器材設備的數量,然而由于粗心大意,很多管理人員在落實場館管理時容易遭遇設備器材丟失問題,為了逃避懲罰,很多人會選擇“以次充好”,或是虛報設備、器材數量,一方面可能會影響學校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正常體育鍛煉。其次,高校學生數量相對較多,很多學生缺乏保護場館設施的思想,隨意毀壞相關設施的問題較為嚴重,而這無疑也會影響體育院校場館管理的質量。
體育場館有償開放是很多體育院校都在執行的一個措施,此舉能夠有效的吸納資金,豐富場館損耗補貼。然而很多體育院校在進行場館管理時,未能有效區分體育場館利用的性質,致使體育院校場館對學生開放時也需要收取較高的費用。這種現象無疑會挫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體育場館虛置還浪費了寶貴的、有限的體育院校場館資源。
在場館使用過程中涉及設備器械的損壞問題,此時則必須要進行設備修理和更新。然而就現階段很多體育院校場館管理根本沒有相關的管理制度,以致使器件損毀的修理和更新難以及時,不僅影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正常使用,還不利于體育院校場館管理。與此同時,健全的場館管理制度能夠促使各項管理工作按部就班的落實,然而體育院校場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現階段的客觀現實,使得管理制度形同虛設問題嚴重,無法發揮出自身的作用。
由于體育院校場館內的各種資源屬于“公家財產”,因而很多學生,甚至是管理人員都不太重視廣場內的資源問題,很多人在使用水龍頭后不關閉,還有些人在離開場館之后不關閉電源,諸如此類的浪費問題不勝枚舉,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資源,還影響了場館管理質量的提高。
通過上文論述可知,現階段體育院校場館管理存在眾多問題。體育院校場館管理關乎體育院校的發展,因而積極采取措施解決場館管理問題已成“當務之急”。在具體落實時,可以從如下幾點出發:
加大場館建設力度是最有效的、解決場館場地不足問題的策略。因此,必須讓體育院校方面的領導充分認識場館建設的重要性,進而能夠重視場館建設,能夠加大場館建設的資金投入,根據學校現有情況,合理修建體育場館,在擴大體育場館面積的同時,為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值得一提的是,場館建設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很多體育院校可無力承擔,學校方面可以拓展現有場館管理模式,開展體育場館出租、租賃,或是吸引體育院校所在地的企業進行資金投資,以提高可用場館面積和數量。
對體育院校現有的場館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豐富管理人員的專業管理技能,提高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確保管理人員能夠合理應對各種管理問題,以提高管理者素質為途徑提高場館的利用率。與此同時,加大力度引進優質的場館管理專業人員,在為自身管理隊伍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全面拔高管理隊伍素質,努力構建優質的管理團隊。
在體育院校場館社會化發展背景下,體育院校方面應建立起“以場養場”的思想意識,對社會使用情況適當收費。體育場館的有償使用可能會在部分人心理上形成不良的影響,這無疑會影響體育場館的使用。因此,體育院校方面應該積極開展有償使用和無償使用結合的場館使用方式,調動社會方面使用的積極性。不同階層的消費水平不一,體育院校方面還應結合場館使用的經驗,制定區別化的有償使用規格,以確保社會各界人員都能夠承受場館使用的價格。
體育院校場館管理工作雖然由管理人員落實,但是與眾多方都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因此,必須積極有效的提高相關各方的思想認識,例如,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主動性意識,確保管理工作貫徹實施;例如,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確保學生在體育場館內不破壞相關的設施,不浪費相關資源。
完善的體育院校場館管理制度能夠為體育場館管理提供“可依的法、可循的據”,因此,體育院校方面需要充分的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制定場館管理的相關制度,并強化監督工作,確保制度順利實施。
綜上所述,體育院校場館管理問題制約了體育院校場館管理水平的提高,影響了學生體育鍛煉的質量,因此必須采取措施解決相應的問題。如可以從提高相關人員思想、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等角度出發,相信能夠獲得不俗的成效。
[1] 李欽甲.成都市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服務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20):135+137.
[2] 王宇,孔慶梅.遼寧省高等院校體育場館管理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5):548-551.
[3] 吳雄文.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社會化管理的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1):405-406.
[4] 袁少鋒.財務管理視角下對高職院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模式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04):203.
[5] 王建軍.高職院校體育經費、場館、設備、器材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