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徽省繁昌縣圖書館 袁琴
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不僅取決于經濟實力,也取決于其精神實力和文化軟實力。而其中一個尤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國民閱讀率和閱讀水平的不斷提高。圖書館是收集、保存和傳遞人類知識與文化的重要場所,公共圖書館的設立與運行,為引領全民閱讀,提高國民素質和實現終生教育提供基本保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當前已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物質生活實現了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食糧。
2018年1月1日,醞釀了十六載的《公共圖書館法》正式實施。《公共圖書館法》為公共圖書館事業作了許多高屋建瓴的制度設計,為公共圖書館各項業務工作發展提供了法律支持,這必將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穩步前行。
過去30年,圖書館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多數圖書館已解決館舍、資源、設備等基礎問題,需要進一步向更高層次發展,為社會提供高質量服務。圖書館員便是圖書館高質量服務的提供者,實現目標的中堅力量。印度著名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曾經說過:圖書館成敗的關鍵在于圖書館工作人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而圖書館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的高低則決定著圖書館服務質量的優劣。南京大學徐雁教授呼吁圖書館員要認清當前形勢,與時俱進,適時從“服務型”向“學習型”館員角色轉變,以適應日趨多元化的業務分工,擔當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
(一)引領全民閱讀,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法律要求“公共圖書館要充分發揮圖書館功能,將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作為重要任務。圖書館應當通過開展閱讀指導,讀書交流、演講誦讀、圖書互換共享等活動,推廣全民閱讀。”作為一個收集文獻、傳遞信息、組織開發文獻資源的社會教育機構,公共圖書館與全民閱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對閱讀推廣和引領全民閱讀有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職責和使命。而作為在館藏資源與讀者之間起著媒介作用,直接與讀者互動的館員,要做好全民閱讀推廣,不僅需要整合館藏資源、優化館藏結構及時開展館藏宣傳與推介,還應挖掘和開發館藏文獻資源價值,策劃有質量的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近期圖書館界有專家呼吁,館員開展閱讀推廣,先從“閱讀救自己”開始。館員應及時從“服務型”向“學習型”提升。只有自己愛上閱讀才能為全民開展有效的高質量的閱讀服務,使更多民眾愛上閱讀,將閱讀融入自己的生活,成為良好的人生習慣。
(二)保護傳承地方文化,加強古籍保護及地方文獻建設。法律要求圖書館應當加強館內古籍的保護,根據自身條件推進古籍的整理,并通過巡回展覽、講座等方式加強古籍宣傳,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古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記錄載體,是公共圖書館傳承人類文明、保存歷史記錄的功能體現。法律不僅對公共圖書館的古籍保護、研究、宣傳和利用作出專門規定,還要求公共圖書館不但要加強對館藏古籍的保護,還應當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古籍的宣傳和利用,讓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讓古籍負載著的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觀念、人文情懷、道德規范化為時代精神。這賦予了公共圖書館在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的歷史責任。法律要求公共圖書館應當廣泛地系統地收集地方文獻以保存和傳承地方文化。地方文獻征集工作對于公共圖書館為本地區經濟和文化服務具有特殊意義。是體現公共圖書館核心競爭力、創建特色館藏的重要資源。地方文獻建設比普通館藏建設難度大,是一項長期的、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館員極大的智慧與綜合文化素養。需要圖書館投入資金、人員和專用空間以確保地方文獻信息的廣泛性和系統性。
(三)提供多元化的讀者服務內容,駕馭數字化的服務手段。相關文件要求“現代圖書館除了提供文獻信息查詢、借閱,閱覽室、自習室等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免費開放,還應定期開展公益性講座、閱讀推廣、社會培訓、展覽等。要為少兒兒童提供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為學校開展課外活動提供支持,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提供文獻信息和無障礙設施和服務等。”現代圖書館早已不再是傳統的“藏書閣”。讀者服務內容出現多元化、服務手段數字化的改變。圖書館應當通過自助服務設施、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等向社會公眾提供便捷服務。現代圖書館館藏資源從過去的單一的紙質文獻,發展到如今的包括音像制品、縮微制品、數字資源等聲、光、電、磁等新型載體的各類文獻,這不僅僅是傳播載體形式的變化,也帶來服務內涵上質的飛躍。
(一)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綜合知識。《公共圖書館法》對于現代圖書館服務內容的多元化要求,如舉辦講座、社會培訓以及閱讀推廣、為政府部門提供信息咨詢、為少年兒童提供閱讀指導等,無不需要館員在熟悉圖書館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掌握服務技能還應主動學習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和理論,如心理學、咨詢學等來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各類文化知識素養,盡快成為一專多能“百科全書式”的人才,這是開展高層次信息服務的必要條件。
(二)職業素質。圖書館工作是一項復雜、細致、默默無聞的工作,具有學術性、技術性的特點,要求館員具備“敬業、勤業、愛業”的職業道德精神,圖書館員須具備嚴謹細致、埋頭苦干的精神,《公共圖書館法》對于館員敬業的職業精神有較高的要求,法律要求館員應當定期公布各項業務開展情況,不可懶業,還要求館員要廣泛聽取讀者意見,有“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意識。要求圖書館建立投訴渠道、接受社會監督,使館員在提供高質量有效的服務內容時,還需培養“熱心、耐心、細心”的服務態度。
(三)計算機應用技能。隨著社會信息化、數字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高科技對于公共圖書館業務結構、運行機制、管理方式以及服務能力都帶來巨大的變革。從圖書館書目數字化、業務自動化到之后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微信圖書館的建設以及現今基于智能技術及各種新技術、新服務模式的新一代智慧圖書館概念的提出,圖書館高速發展的專業和技術環境對館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圖書館館員應該精通圖書情報專業知識并對計算機及網絡有一定的了解和應用能力,在服務技能上與時俱進,適應現代圖書館數字化的服務手段。
(一)知識結構單一,專業技能水平亟待提高。圖書館長期被看作工作清閑之地,福利待遇不高,某些圖書館是老弱人員聚集地。館員的文化水平偏低,知識結構單一,難以適應日益發展的圖書館工作需求。館員只有不斷優化自身知識結構,提升綜合素質,才能適應法律賦予館員的責任。專業館員是圖書館人才隊伍的核心,是公共圖書館提升服務水平、創新能力的中堅力量。近年來,繁昌縣圖書館通過招聘考試,人才隊伍有了明顯提高。但高學歷、業務能力強的人才總體上非常缺乏,迫切需要引進閱讀素養高、信息檢索能力強、適應新時代圖書館發展的新型高素質專業人才。
(二)只重視業務工作,忽視學術研究。圖書館忙于各項業務工作的開展,對于館員學術研究不重視,只滿足于員工干好本職工作,服從指揮,有高度執行力即可。員工很少有機會探討、研究,提出自己的創新見解的機會。這是錯誤的管理方式。圖書館的服務工作與學術研究是相輔相成的,館員的學識水平提高了,同時也會完善圖書館的各項業務工作。
(三)人才流失嚴重。人才流失嚴是制約圖書館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圖書館工資福利待遇低,管理者人才管理意識淡薄,人才管理僅僅是常規的業務工作分配,對人才的評優、培訓、激勵、評價等管理存在機關化、行政化。再次由于一些低層次、低學歷、出勤不出力的工作人員長年占據著工作崗位,致使優秀的人才因為編制原因無法進來。圖書館績效考評機制在現行體制下無法有效實施,由此員工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嚴重破壞了人才的積極性。
(一)開展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活動。教育應貫穿于人的一生,人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接受學習和教育,才能更好地適應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尤其作為縣級圖書館,圖書情報專業的人才很少會來館工作。由此對現有館員進行圖書情報專業繼續教育,給予專業知識再教育是提高館員知識和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徑。圖書館應成立業務培訓小組,制定全館員工培訓計劃與目標,通過定期安排業務學習,使員工了解作為圖書館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與服務技能。鼓勵崗位自學、集中研學。也可以設法邀請一些專家、學者來館進行學術培訓,獎勵館員參加館外學術會議、學術培訓開闊視野。
(二)鼓勵學術研究。圖書館不能僅僅將員工局限于服從指揮、具有高效執行力的勞動者。還應鼓勵館員進行學術研究。隨著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圖書館業務內容逐漸從傳統基礎業務服務,逐步轉化為為社會各階層提供信息服務及決策咨詢服務,各級政府與社會大眾希望圖書館不僅僅是保存文化、傳播知識的傳統文化服務機構,它應當變為信息的樞紐,能提供專業的信息咨詢與研究服務。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館員善于學術研究。
《公共圖書館法》的實施推動公共圖書館的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圖書館學界專家吳建中指出:“圖書館服務應以人為本,追求卓越,在‘質’字上下功夫。”圖書館員是圖書館工作追求卓越的核心,其綜合素質對圖書館服務職能的發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時期館員應加強學習專業知識、擴充視野、不斷提升自身閱讀素養、信息素養、技術素養以及職業素養,以跟上時代的腳步,為滿足時代需求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