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川北醫學院 楊雪梅
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中,學科服務的需求主要來自于圖書館本身,圖書館通過文獻服務、科學資源建設、參考咨詢、讀者培訓等方式開展學科服務。在第二個階段中,學科服務的需求主要來自于用戶的需求和行為,圖書館為用戶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環境和平臺,并通過個性化服務、定題服務等方式開展知識服務。在第三個階段中,圖書館通過科研信息采集、科研評估、大數據決策、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等方式開展數據驅動型的情報服務,以期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情報需求。在這個階段中,學科館員需要認清大環境的變化,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科技能和實踐技能,打造一條適合學科館員的職業發展路徑。
學科館員的學科技能主要包括專業知識、研究方法、信息發現、數據統計、數據挖掘、科研數據管理、技術工具的使用等內容。這些技能直接影響著學科館員的整體服務水平。在專業知識方面,學科館員需要了解目前研究領域的學科基礎知識、學科發展動態、基金資助情況、權威作者信息等內容,掌握這些內容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一個學科,為學科的科研數據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研發方法方面,學科館員要掌握獲取和分析研究熱點的方法,了解科研人員容易遇到的瓶頸問題,以及他們的研究重點和難點。與此同時,學科館員還要對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工具有所了解,輔助科研人員完成對數據的調查和分析。
信息發現是學科館員必須掌握的情報技能之一,特別是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的周圍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著海量的信息,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提取有價值的信息是學科館員亟須解決的問題。文獻檢索工具、知識管理軟件、協同共享平臺是學科館員進行信息發現的利器,學科館員應該使用合適的工具輔助進行知識發現,提高學科服務的質量。
在數據統計和挖掘方面,學科館員應該具備扎實的統計學、文獻計量學基礎,了解數據收集、數據清洗、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的常用方法,并在實際工作中構建相應的模型進行數據評價,挖掘數據中隱藏的有用信息,讓科研人員可以通過更直觀、更精確的方式了解研究課題的關鍵部分。
在科研數據的管理方面,學科館員要具備良好的數據版權意識,掌握描述元數據的格式和規范、制定數據管理計劃、建立數據倉儲的方法。特別是在開放獲取的大環境下,學科館員要注意開放獲取平臺的使用協議,合理地使用開放獲取資源,努力拓展科研人員獲取研究資料的途徑。
在技術工具的使用方面,學科館員要多學習一些數據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數據建模工具、科研協作工具、虛擬科研空間等,應該在大學時期就開始學習這些知識和技能。另外,圖書館還應該定期對館內的學科館員進行相關技能的培訓,讓他們能夠不斷地了解學科服務的新技術和新技能,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意識。
學科館員的實踐技能主要包括溝通技能、人員管理能力、科研項目管理能力等。這些能力往往來自于經驗的積累,這就要求學科館員必須走在學科服務的第一線,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實踐技能。
在溝通技能方面,為了更好地了解科研人員的研究需求,學科館員需要和科研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科研人員的研究領域、相關的研究成果、期望的研究程度等。另外,科研人員在研究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研究需求,學科館員如果不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將會影響科研人員的研究進程。
除此以外,學科館員還要與研究的支持部門、協同部門、利益相關部門等進行良好的溝通與合作。研究的支持部門往往可以為研究課題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減輕研究人員的壓力。協同部門可以加強不同科研人員之間的學科聯系,進行協同研究,最終實現共贏。科研評價部門、學校管理層、上下游產業都可能成為科研項目的利益相關者,這些部門都需要學科館員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調,這樣才能提高圖書館的科研服務水平。
當學科館員深入到科研人員的研究當中時,學科館員的人員管理能力、對科研項目的管理能力也會影響圖書館學科服務的質量。因此,學科館員也要增強自己對人和項目的管理能力,讓整個學科服務部門能夠在溝通和協調的環境中工作,提高學科服務流程各個環節的服務水平。
綜上所述,要想充分發揮圖書館學科服務的情報職能,學科館員就應該從學科技能和實踐技能兩個方面入手,通過讀者需求分析、館員繼續教育、圖書館業務交流、技術研討會等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服務水平,構建一條適合學科館員的職業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