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慶市墊江縣圖書館 曹波
根據“國際圖書館統計”的公告規定,公共圖書館是由某個國家或地區的公共組織為社會各界免費開放。它為個人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文化發展和民族復興提供了重要支撐。我國國情決定了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方向,應朝著基層和農村發展。
重慶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主體主要包括重慶圖書館。它對豐富重慶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有重要作用。重慶圖書館于2009年9月開館,重慶的數字圖書館的開放,在此基礎上不斷推出“掌上手機重量地圖圖書館”,2012年正式投入運行,自助圖書館在重慶圖書館,同年“一卡通”“互傳通”在重慶圖書館和重慶兒童圖書館通行。2017移動圖書館投入使用,擴大圖書流通的建設和發展,一些區域的服務覆蓋政府部門、社區、農村、企業、部隊、學校,深化文化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和基本文化權益,這些措施大大促進了重慶市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
(一)資金投入少,發展不平衡。重慶公共圖書館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大多數圖書館在縣一級運行得很差。資金短缺給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困難,也嚴重影響了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建設。為實現重慶公共圖書館的協調發展,重慶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各級地方政府都要承擔圖書館建設的責任。在這種體制下,省級公共財政圖書館從側面服務于整個縣城,但實際上為城市居民服務。縣級財政一直服務于縣級人民,但實際上是為縣城居民服務的。
(二)圖書館業現代技術落后。雖然重慶實現了“館際互借”和“一卡通”服務,但圖書流通無論是區域或地方,只有在重慶市地區公共圖書館實現館際互借的所有圖書借閱中心的重慶圖書館和博物館建立了館際互借的閱覽室,只為館際互借書籍的一部分。顯然這離館際互借的真實距離還遠。此外,經過近半年的運作,仍然存在許多與深層次服務有關的問題。這都需要加大網絡技術的不斷投入完善。
(一)加強公共圖書館運行經費投入。公共圖書館能夠為人們提供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精神享受,各地區黨委、政府應承擔的公共圖書館建設和運營的責任,不斷完善公共圖書館的各個服務職能,不斷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加強公共圖書館的專項資金投入,確保資金專用,確保公共圖書館業務活動的正常運行,加強公共文化產品推廣的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符合大眾的文化服務。
(二)創新技術,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公共圖書館主要職能是為社會公眾提供便捷的現代化信息。所以應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服務力度,不斷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通過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絡、廣播電視網、移動電話、數字、移動電視等新型的媒體,為人們提供多領域、潮流式、時尚化的圖書館服務,使人們真正享受到現代化的圖書館。2017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重點轉移到街道和社區兩個層次。事實上,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它不僅確保了大多數人在附近得到公共圖書館服務,而且確保公共圖書館服務系統是全面的。
要真正地實現重慶市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就需要從現實的問題出發,真正解決阻礙重慶市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問題,樹立圖書館形象,不斷提升讀者滿意度,要不斷加大服務的有效性,增加消費者的興趣,充分發揮圖書館基礎設施的作用,讓圖書館自身的有利作用惠及全民,實現重慶市圖書館的價值最大化,營造一個滿足館員工作過程的良性循環,創造更好的圖書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