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理工學院 黃愛琴
流通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基礎服務之一,也是高校圖書館對外服務水平的重要體現。目前,高校圖書館的流通工作主要包括新進書刊的上架和排架、圖書借閱、回答讀者咨詢、維護閱覽室和書庫秩序、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等內容,其中的某個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流通服務的整體質量。網絡技術的出現給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在網絡化的大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應該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優化流通服務的各項細節,實現流通服務的細節管理與創新。
(一)對服務人員的系統化管理。在網絡環境下,服務人員的工作時長和工作情況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記錄和反饋。通過系統化的人員管理系統,圖書館可以跟蹤服務人員的數據,并通過可視化的形式了解服務人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首先,圖書館可以通過管理系統了解服務人員的上班時間、工作高峰期和擅長的工作內容,并在人員調配上作出調整,優化他們在圖書上架、排架等過程中的各項細節,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圖書館可以通過管理系統定期收集用戶的反饋信息,了解服務人員在儀表、態度、語言、行為等方面的信息,規范服務人員在圖書借閱、回答讀者過程中的行為。第三,圖書館可以讓服務人員在管理系統中定期提交工作報告和工作總結,了解服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的其他細節性問題,為他們提供解決的方案,不斷提高流通服務的質量。第四,圖書館可以利用網絡化工具為服務人員提供在線的交流平臺,通過在線交流會、研討會、經驗分享會等方式,發掘流通部門在實際工作中的細節性問題,共同討論解決的策略和方法,加強服務人員的溝通與協作,實現對服務人員的系統化管理。當服務人員的細節管理已經走向系統化、常態化時,圖書館還可以對這些系統化的管理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以直觀的方式了解流通部門的整體服務情況。特別是在多部門協同工作的大環境下,這些數據也可以給其他部門帶來參考,輔助領導層決策,讓圖書館在人員調配和工作任務的分配上作出調整,充分調動服務人員的積極性,提高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水平。
(二)對服務對象的精細化管理。高校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在校的師生,他們在信息需求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利用網絡化的讀者管理模式,圖書館可以有效地收集服務對象的信息,例如年齡、學歷、專業、借閱類型、借閱量、到館頻率、到館時長等。在此基礎上,圖書館可以分析這些信息,對服務對象的需求進行精細化的劃分,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年齡、學歷、專業等基礎信息,圖書館可以了解服務對象的學科背景,為他們推薦一些專業性的圖書。特別是在四六級考試前夕,流通部門可以通過“推薦書架”“熱門書架”等方式,把相關的圖書擺在顯眼的位置,提高圖書的利用率,滿足讀者近期的閱讀需求。通過借閱類型、借閱量等借閱信息,圖書館可以了解服務對象的閱讀興趣,為他們提供一些個性化的服務,如增加借閱權限,通過微信、郵箱訂閱等方式推送新書資訊等。根據不同大類圖書的借閱情況,流通部門還可以合理地安排上架和排架的工作人員,提高工作的效率。通過到館頻率、到館時長等信息,圖書館可以了解讀者到館的高峰期,合理地安排流通人員的服務時間,保證流通服務的質量。另外,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圖書館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收集讀者的反饋信息,了解讀者深層次的信息需求。
(三)對服務內容的信息化管理。圖書館的每一本圖書都需要經過標引、著錄、加工、上架等過程才能進入流通環節。在網絡化時代,對圖書信息的處理變得更為復雜,編目人員不僅要完成紙質圖書的編目,還需要對數字化的文獻進行編目。其實,數字化的文獻信息可以幫助流通部門對服務內容進行更好的管理。通過RFID設備、圖書查詢系統、二維碼識別系統、自動借還機、自動打印/復印機等系統和設備,流通部門可以對服務內容進行實時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減輕服務人員的工作負擔。特別是對于有多個校區的學校而言,信息化的管理方式還實現了圖書的通借通還和文獻傳遞,大大地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和服務質量。除此以外,服務內容的信息化促進了數字化閱讀的推廣,為圖書館的數字化借閱提供了可能。
在網絡化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流通服務已經發生了改變,圖書館應該依托新型的現代化設備和工具,對流通服務中的各類細節進行系統化、精細化、信息化的管理,創新圖書館流通服務的管理形式,不斷地提高高校圖書館的基礎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