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菏澤學院圖書館 林海英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社會上各行各業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發展也越來越快。圖書館事業代表著國家的社會文明程度,21世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所以對跟教育密切相關的高校圖書館管理進行創新研究,可以更好地助力我國人才的培養,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傳統的圖書館主要涉及紙質圖書和圖書館主體兩個部分,平時主要負責圖書的管理和保證圖書的數量。工作人員的工作主要是整理圖書編號、對現有圖書進行分類、館藏、圖書的查詢、圖書資源的共享。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比較簡單、單一,缺乏商品化。
傳統的高校圖書館管理主要是封閉式的,圖書主要放在圖書館,圖書館以服務自我為主,以滿足本校的需求為主,比較注重圖書館藏書的數量。傳統圖書館管理不注重整合社會資源、缺乏圖書之間的相互交流,自身閉塞發展,不能適應現在資源共享的發展。
傳統高校圖書館管理比較被動,只能等著學生主動去讀書、借書,圖書館只管保管圖書。而如今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很多同學通過網絡進行閱讀、圖書資源共享。部分同學已經選擇不去圖書館或者只是借助圖書館這個環境進行其他方面的學習。傳統的高校圖書館書籍存儲數量是有限的,存儲空間也是有限的,而且需要很多的人員來管理圖書,明顯不適合時代的需求。
高校圖書館作為文化、科技、教育的重要信息服務部門,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國家人才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具有網絡特性的現代圖書館已成必需品。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藏書數量更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有時效性的報刊等能及時更新。網絡環境下能實現各個高校圖書資源的共享,加大圖書館書籍儲備量。同時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也更方便管理圖書,也可以為圖書館減少開支。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管理才能適應信息多元化的社會。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人才,最主要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高校是人才培養之地,圖書館是培養工具之一,所以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很重要。有人曾經說“在今后的20年內,世界上大部分的知識會被數字化并提供獲取,人們期望在網上免費閱讀文獻,就和在圖書館免費閱讀一樣。”如果真的那樣,那么圖書館在這樣一個計算機時代是否還有其存在的必要呢?既然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說明人們已經認識到網絡比傳統的圖書館方便,圖書館的存在已經受到了挑戰。如果不創新,那么圖書館必將被網絡所取代。但是圖書館作為知識、文化匯集的中心,作為國家文明程度的代表又不能被取代掉。所以對于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進行創新是很重要的。
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應以“學生”為主,很好地為學生服務,而不是只注重書籍的管理、藏書的數量,要有人文精神。網絡環境下要加強各個高校之間圖書館資源的信息共享,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最大范圍地擴大閱讀資源。要不斷更新圖書、報刊等具有時效性的圖書資源,信息時代各種資源千變萬化,所以一定要保證信息的及時性、時效性。否則圖書資源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對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進行系統性的培訓,網絡環境下的管理不同于傳統,需要管理人員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因為現在圖書管理擁有圖書管理系統方便進行書籍的查詢、管理。同時也要提高圖書館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圖書管理人員要了解在校師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以便于日后更好地服務于師生。
提高在校師生讀者的文明素養,文明讀書。進入圖書館要遵守圖書館的規章制度,不可隨意涂畫、撕毀圖書。不可隨意將圖書帶出圖書館,要遵守圖書館的借書制度。提高在校師生的閱讀素養可以方便圖書館的管理。
建立圖書館圖書資源共享系統,實現學校之間的共享,還可以實現學校與社會資源的共享,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增加圖書館網絡技術管理人員,維護圖書館的網絡與信息資源系統。更新圖書館的信息設備,部分學校的設備已出現老化的現象。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不只是高校圖書館的管理需要創新,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網絡支付,之前只是網購的時候使用,現在在實體的商鋪使用已經很普及了。尤其是前段時間公交上的電子公交卡已經投入使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網絡給我們帶來便利。高校圖書館作為教育相關的部門,它的創新發展更是刻不容緩。畢竟新世紀最重要的是人才,高校是人才培養的地方,所以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