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 徐美婷 樊小農 劉健
摘要: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病。很多高血壓患者伴有失眠。石學敏院士創立的“司氣海,調血壓”針刺技術對此類患者療效顯著。本研究通過病案分析對針刺治療原發性高血壓伴失眠進行淺析。
關鍵詞:針刺;高血壓;失眠;病案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8)07-0059-03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病,也可以引起其他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病在祖國醫學中屬“頭痛”、“眩暈”等范疇。根據臨床觀察[1],相當一部分高血壓患者伴有失眠,而失眠也是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石學敏院士創立了“司氣海,調血壓”針刺技術,提出高血壓病的主要病機為“氣海失司”,確立了選穴處方及針刺量化標準。在石院士的帶領下,我們開展了針刺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針刺降低了患者的血壓水平,且使血壓波動趨于平穩,還改善了高血壓中醫主要癥狀,如頭暈、頭痛、失眠等。筆者將臨證舉例針刺治療高血壓病伴失眠的個案,報道如下。
1 病案舉例
殷某,女,53歲,身高170 cm,體重72 kg,BMI 24.91 kg/cm 無吸煙飲酒史,高血壓病程3年,既往血壓水平2級,無其他合并癥,未服用降壓藥,血壓日常波動在155-160/95-100 mmHg左右。寐欠安,不易入睡,睡時易醒,睡眠質量差,睡眠時間短,有時需服用安眠藥助睡眠。舌淡紅,苔白厚膩,齒痕,舌脈弱。納可。
“司氣海,調血壓”針刺技術選穴處方:以雙側人迎為主穴,配合雙側合谷、曲池、足三里和太沖穴[2]。取穴標準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腧穴名稱與定位》。人迎:避開動脈,垂直進針,緩緩刺入,深度為0.5~1.0寸(同身寸,下同),針體隨動脈搏動擺動后可施以捻轉手法,施針者采用面向病人的體位,以任脈為中心,拇指捻轉作用力為向心方向,施以小幅度(<90°)、高頻率(>120 r/min)捻轉1 min;合谷、太沖:垂直進針,深度為0.8~1.0寸,施以捻轉手法,施針者采用面向病人的體位,以任脈為中心,拇指捻轉時作用力切線方向為離心,即患者左側為逆時針,右側為順時針,施以大幅度(>120°)、低頻率(50-60 r/min)捻轉1 min;曲池、足三里:垂直進針,深度為0.8~1.0寸,施以捻轉手法,施針者采用面向病人的體位,以任脈為中心,拇指捻轉作用力為向心方向,即患者左側為順時針,右側為逆時針,施以小幅度(<90°)、高頻率(>120 r/min)捻轉1 min。兼證取穴:百會、四神聰、安眠、神門、三陰交,均用捻轉補瀉中的補法。留針30 min。起針5 min后平臥位測量血壓,每日1次,共20次針刺治療。結果:患者自訴,針刺1次后入睡時間較前明顯縮短,針刺治療20次后,睡眠質量較前變好,醒來次數減少,自扎針以來未服用過安眠藥。在睡眠的改善的同時,血壓水平也得到控制。針刺20次后,血壓下降明顯,日常波動在135~145/90-95 mmHg。筆者發現,雖然在針刺治療結束后至3個月隨訪,血壓水平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治療前水平。
2 討論
2.1 傳統醫學 高血壓和失眠,二者受損臟腑及致病實邪相同,有相似的病機分型[3]。①肝火亢盛證:肝火亢盛,風火相煽,上擾清竅則會發生頭痛、眩暈;而肝火擾神,則會導致不寐。②痰濕壅盛證:脾失運化,痰濕壅滯,氣機不轉而郁熱,清陽不升或痰火上擾清竅而頭目昏沉;而痰熱擾心,心神不安,而致不寐。③陰虛陽亢證:肝腎陰虛,虛陽上亢,而致人頭痛、眩暈;心腎不交,心神不寧,而致不寐。④陰陽兩虛證:陰陽兩虛,清竅失養,而發頭痛、眩暈;心失其濡養而不寐。
本病案中,針刺通過“司氣海”梳理全身氣機,使頭部氣血得到疏調,使亢盛于清竅之內風得降。人迎穴是氣海失司、氣逆于上至頸部的核心部位,針刺之能調暢氣機,調控氣血生化,使脈道充盈[2],最終達到平秘陰陽。因肝經為風木所寄,取肝經之原穴太沖清瀉肝氣,平抑肝陽。配合合谷開四關,疏肝祛風,又合谷屬于多氣多血之陽明經,主氣在上;太沖屬于少氣多血之厥陰經,主血在下。兩者相配,一氣一血,一陽一陰,相互制約,相互為用。加之手足陽明二經之合穴曲池、足三里引氣血下行,與四關穴相配可加強調氣降逆、平肝息風之功效。《靈樞·小針解》曰:“針中脈則濁氣出者,取之陽明合也”。曲池和足三里可調理脾胃,刺之可使中焦健運,避免濁氣壅滯中焦進而上擾清竅致人昏蒙,既能充盈氣血,又能運脾化濕排濁,扶正與祛邪兼顧。
此外,在營衛學說中,營屬陰,衛屬陽,營衛的正常運行是陰陽調和的具體表現,若出現營衛失常,衛氣失其常則晝不精,營氣失其常則夜不暝也,故可見失眠[4]。本病案中,針刺可以通過宗氣統攝營衛之氣的作用來調整營衛的失和,進而調和全身氣血,調理臟腑陰陽,達到陰陽平衡,從而改善失眠。同時,現代實驗研究顯示針灸能明顯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改善失眠所產生的相關癥候群[5]。
2.2 現代醫學 高血壓的發病機制主要與交感神經活性增高、血管內皮功能異常、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激活、胰島素抵抗等相關。而有國外研究顯示[1]:夜間睡眠被剝奪會增加夜間及次日早晨交感神經活動,從而使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有動物實驗表明[6]睡眠剝奪后的小鼠血漿ET(內皮素)增高,NO水平可表現為降低或不變,從而使血壓升高。楊佳琳等[7]通過研究表明失眠可激活高血壓患者體內多種神經-內分泌軸,使血壓波動。國外也有研究顯示[8],當健康青年人一晚的部分睡眠被剝奪時,可影響其通過多種代謝途徑而導致失眠。由此看見,失眠不僅是高血壓的病理結果,還能使血壓惡化,二者互相影響。
研究表明:針刺可通過以下多種途徑調節血壓。①交感神經活性方面:針刺對心血管的影響與調節交感神經活性密切相關[9]。當血壓異常時,針刺足三里(腓深神經)可投射至延髓等心血管調節相應腦區,調節腦區中多種神經遞質的表達,調節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興奮性,調節自主神經活性,恢復心血管功能內穩態,抑制異常的心血管功能,從而調節血壓水平[9]。而調節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可促進睡眠。太沖穴影響額葉、小腦、腦島區域的腦功能連接[9]。針刺曲池、足三里也可激活邊緣系統,如海馬旁回、前扣帶回等[9]。②血管內皮功能方面:針刺足三里、太沖穴可增加NO生物利用率,改善血管內皮功能[9]。針刺足三里等穴通過AT1R-AT1R-ET-1-ETAR和NOS/NO通路降低血壓水平,緩解心肌和血管重構[9],太沖、曲池可調節血管平滑肌收縮[9],而NO可促進睡眠[10]。③多種內分泌軸方面:長期針刺足三里可降低高血壓患者去甲腎上腺素、腎素和醛固酮水平[9]。
此外,動物實驗表明[11],針刺可降低其腦橋籃斑核中升高的去甲腎上腺素含量且高失眠大鼠中縫背核降低的5-羥色胺含量而改善睡眠。另有研究顯示[12],針刺可提高失眠大鼠下丘腦5-羥色胺和5-羥吲乙酸,推測是針刺改善睡眠的機制。
3 總結
本醫案中,針刺對原發性高血壓伴失眠患者的療效顯著,但因病例數量有限,仍需大量的臨床驗證。
參考文獻:
[1]Lusardi,Zoppi A Preti P,Effects of insufficient sleep on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a 24-h study[J].Am J Hypertens,1999,12(1):63-68.
[2]余亮,徐希法,劉健,等.石學敏院士“司氣海,調血壓”針刺技術淺析[J].中國針灸,2017,37(8):879-882.
[3]郭靜音.高血壓與失眠的相關性及中醫藥對高血壓伴失眠的干預作用[D].2016,北京中醫藥大學.
[4]陳德瑤,何思陳,周道友.針刺治療失眠的Meta分析[J].新中醫,2015,47(06):290-293.
[5]李衡,黃雅蓮,石杭科,等.針灸治療老年失眠的Meta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3):332-336.
[6]嚴家川.慢性頑固性失眠合并高血壓的血壓特點分析[J].重慶醫學,2009,38(10):1160-1162.
[7]楊佳琳,宋紅濤,張理義,等.睡眠剝奪對青年人神經內分泌激素的影響川[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4,16(6):439-441.
[8]Donga E,van Dijk M,van Dijk JG,et al.A single night of partial sleep deprivation induces insulin resistance in multiple metabolic pathways in healthy subject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0.95(6):2963-2968..
[9]Cheng L,Li P,Tjen-A-Looi SC,et al.What do we understand from clinical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on?[J].Chin Med,2015,10(1):1-9.
[10]Kostin A,Mcginty D,Szymusiak R,et al.Sleep-wake and diurnal modulation of nitric oxide inthe perifornical-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Real-time detection in freely behaving rats[J].Neuroscience,2013.254(7):275-284.
[11]賴新一.針刺治療失眠的病機探討與臨床動物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
[12]宋云輝.針刺四神聰穴對大鼠腦電及失眠大鼠腦內NE和5-HT含量影響的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7.
(收稿日期: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