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厚琴 左云海
摘要:目的 觀察自擬通竅湯泡浴治療嬰幼兒卡他性鼻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150例患兒運用自擬通竅湯泡浴,每天1次,治療3 d,觀察療效。結果 治愈106例,有效16例,無效28例,總有效率為63.15%。結論 自擬通竅湯泡浴治療嬰幼兒卡他性鼻炎有一定的療效。
關鍵詞:卡他性鼻炎;泡浴;通竅湯;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765.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8)07-0103-02
卡他性鼻炎在嬰幼兒中為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噴嚏,流清涕,鼻塞,咽部不適等。約有10%~15%的嬰幼兒每年發病超過12次。卡他性鼻炎目前治療起來并不為難,但因為口感等問題,患兒依從性較差,喂藥艱難。因此,在繼承、發揚傳統外治法的基礎上,應用中藥泡浴的方法來治療疾病,易于患兒接受,也方便臨床的推廣應用。筆者運用自擬通竅湯泡浴治療嬰幼兒卡他性鼻炎150例,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資料采集于2016年2月1日—2017年8月1日在本院的門診病例,被納入的患兒有150例,年齡0~6歲,其中男70例,女80例。患兒發病在一周以內,具有鼻塞、流涕、噴嚏的癥狀即可,符合準斷為卡他性鼻炎的診斷標準。排除有嚴重的心、肝、腎及造血系統疾病的患兒;有皮膚破損或潰瘍的患者、有危重及驚厥的患兒;有對中藥過敏的患兒。
1.2 治療方法 采用自擬通竅湯泡浴,藥物組成:荊芥15 g,辛夷花20 g,白芷10 g,蒼耳子10 g,薄荷15 g,石菖蒲10 g,川芎10 g,紫蘇葉10 g,艾葉10 g,羌活10 g,蟬蛻10 g,用大鍋,中藥冷水泡20 min后大火燒開,燒開后關中火煎煮15 min,水倒出放泡浴桶中,反復熬煮2~3次,可適當加入冷水調制溫度在38℃左右(以孩子能接受的溫度即可),桶中水的高度與患兒能坐入其中并能達肩的位置最佳。治療時間為3 d。
1.4 療效標準 治愈: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癥狀改善,還需繼續治療或者配合別的藥物;無效:癥狀完全沒有改善。
2 結果
治愈106例,有效16例,無效28例,總有效率為63.15%。
3 討論
在對150例的患兒治療中,筆者發現采用自擬通竅湯泡浴對卡他性鼻炎癥狀的改善有明確的效果,但在早期的80例患者中統計發現雖然有效果,但失敗率還是偏高,因此詳細尋找原因,發現有的父母擔心泡浴時間太久,或者溫度低,孩子還沒有出汗就結束治療,卡他性鼻炎,多為外感風邪,需汗而解之,強調汗出重要性,改善后療效明顯提高。卡他他性鼻炎屬中醫“感冒”范疇,以“風邪”侵襲為主,小兒以實證為多,虛癥為少,治療以祛風通竅為主。故而在藥物上選用荊芥、羌活、紫蘇葉、艾葉等祛風散寒,辛夷花、石菖蒲、薄荷、蒼耳子、川芎等宣通鼻竅,薄荷、蟬蛻、蒼耳子性微偏涼,以防溫燥太過,因為外用,多選用芳香走串味道濃郁之品。“病在表,可發汗。”桂枝湯服法中“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折折微似有汗者益佳”,嶺南之地,濕邪偏重,外感之邪,多夾有濕邪,《金匱要略》“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濕俱去也”。風濕邪氣,多要微汗出而解,《素問·瘧論》“腠理發泄….邪氣與汗皆出”。姜春華教授認為,“發汗解表藥在體外抗菌實驗中大多數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而且有的抗菌范圍很廣”,邪從汗解。《素問·五臟生成》“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皮毛與肺的關系密切,肺主治節,主氣,司呼吸。泡浴法就是根據肺與皮毛相關而采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嬰幼兒肌膚柔嫩,皮膚含水量高,親水性強,皮膚角質層不如成年人發達,皮膚滲透作用強,便于藥物的透皮吸收[1],早有研究表明泡泡浴水療法在兒童保健中廣泛應用,有利于兒童的智力等方面的發展[2]。用中藥泡浴的方法治療嬰幼兒卡他性鼻炎等疾病。這個方法簡單易于操作,容易讓孩子接受,讓孩子在游玩中治療疾病。目前也有相關的中藥藥浴治療研究,也證實中藥藥浴在治療諸如新生兒黃疸[3]、小兒濕疹[4]等方面有確實的療效,以及輔助治療小兒發熱[5]、支氣管炎的治療[6]研究上,更多的是采用擦浴的方法。而對泡浴,因為溫度恒定,可減少再次受寒的可能。
經這1年多的病例收集分析,自擬通竅湯治療卡他性鼻炎有較好的療效,但其中泡至汗出尤其關鍵。
參考文獻:
[1]鄭俊民.經皮給藥新劑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1.
[2]王俊紅.論泡泡浴水療法在兒童保健門診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5):188-189.
[3]張玲.藥浴方治療新生兒黃疸100例[J].陜西中醫.2013,34(3):284-286.
[4]阮曉楓,陳思韻,胡澤濤.近10年中藥外治嬰兒濕疹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15,11(5):53.
[5]單海軍,田春賢,任玉梅,等.影響藥浴療法對小兒外感發熱退熱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醫學報.2012,27(1):83-84.
[6]陳彪,黃宇虹,鐘慧,等.嬰幼兒支氣管炎的中藥熏洗研究進展[J].中成藥.2012,34(11):2197-2200.
(收稿日期: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