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章魁濤 霍建明
種子作為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其決定著國家溫飽問題。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雜交水稻彰顯了當代農業科技水平。優良品質的種子來源于基地生產,種子生產基地對于農業生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頒布,中國加入WTO后種子市場將與國際接軌,種子貿易自由化進程加快。
1 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雜交水稻品種審定不規范
我國雜交水稻種子品種審定可分為兩種,即國家審定和省級審定。國家審定標準較為統一,把關相對嚴格。省級審定因各省地理情況、氣候環境存在較大差異,故各省審定標準須自行把控。各省種子管理站與種業企業關系較為密切,故存在較為普遍的雜交稻品種審定不嚴,致使市場上雜交水稻呈現品種雜亂現象。不利于好品種的售賣,也不利用品種質量的提升。
1.2 雜交水稻中野質量監管難度大,監管對象“小、散、多”
《種子法》出臺打破了原來的雜交水稻種子經營區域割據現象,開放了雜交水稻種子市場。這使得經營雜交水稻種子的企業和個體經營商在數量上得到迅速發展,例如豐樂種業、隆平高科等。但當前,我國雜交水稻市場總體來說呈現出“小、散、多”的現象,為質量監管帶來了較大難度。
1.3 質量監管機構重市場監督抽檢、情產前、產中質量監控
我國當前雜交水稻質量管理多以抽檢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存在較大質量偏差。監管機構通過抽檢實施質量監督,當抽檢時抽取到質量不合格種子,則需要將該批種子作廢處理,損失重大。如可及時補救,也可采用相應補救措施。但無論哪種方式處理,都會產生損失。再加上種子質量監管機構對產前、產中質量監管較為放松,常常以走過場進行巡視。故不能夠良好的把控種子質量,是種子質量問題堪憂。
1.4 技術人員不足,技術創新難度大
據相關調查表明,種業實施政企分開后,原有種子公司技術人員大多移步種子管理部門,留下的人員大多經驗不足。而培養年輕技術人員需經過一段時間,新組建的公司只有向社會聘請技術人員或退休人員,導致種子產量難以提高,質量有待提高。在計劃經濟下種子公司每年均會組織全省試驗,開展技術難點功課。每年均開展年度技術總結,相互交流經驗。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種權屬科研部門所有,制種技術相對保密,導致制種技術沒有創新,質量得不到保證。
1.5 分散的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管理體制、基地難集中落實
生產種子的土地使用權歸農戶所有,所生產種子的產權當歸農戶所有,但農戶無種子生產許可,而種子企業有生產許可無種子產權。當所生產的種子質量因天氣等原因出現波動時,農戶往往會將優質種子自留或外流,將劣質種子上交種子企業,增加了種子企業轉商風險,客觀上影響了種子企業生產基地的穩定性。
2 應對措施
2.1 嚴把雜交水稻品種審定關
品種審定部門或職能部門要對當前雜交水稻品種進行充分調研,在調研基礎上進行品種審定。切實按照公正、公開的原則執行品種審定標準,嚴控品種審定數量,淡化人性關系,準確做好品種區試工作,及時更換表現不突出的對照品種,將質量不合格的品種淘汰,真正凸顯品種優勢。
2.2 強化雜交水稻種業質量監管建設
種業質量監管機構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向上級部門匯報,使上級部門充分意識到“雜交水稻種子質量問題,使質量監管部門明晰其重要職責”。使上級部門加大投入、加強軟硬條件建設。硬件是指開展檢測所需場所,水分、純度等相關檢測,辦公及儀器設備等。軟件建設包括檢測技術人員的培訓,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等。還要融入優勝略汰等競爭及時,使之能夠以嚴謹的態度,先進的技術,良好的服務及聲譽提高種業質量,加強監管。
2.3 完善雜交水稻種子產前、產中質量監管
雜交水稻種子產生質量問題大多是因為產前、產中質量不到位造成。故為提高種子質量需加強產前、產中的質量監督管理,重點做好質量監管,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的隔離檢查,花檢和抽檢工作十分重要。但當前,產前、產中檢查不像市場監督抽查那樣有法可依。故此,加強雜交水稻種子產前、產中質量監管要從制度上完善,積極組織專家制定操作性強的檢查辦法和技術標準,經由農業部頒布實施。并加強產前、產中質量監控,確保我國雜交水稻種業質量管理的完善和發展,提升我國雜交水稻種業質量。
2.4 培養高素質科技人才,加大科技投入
信息網絡的建設是促進基地發展的關鍵,可通過高科技信息網絡了解和掌握種子市場供求情況和動態,指導生產和銷售,減少盲目性。傳統生產模式下,主要依賴人工。而人工生產作業效率較低,不能夠滿足當前需要。故我國需加強對機械的生產研發,并培育高素質科技人才。加強人才引進戰略,提升人才待遇。同時還需加強對小型拖拉機,插秧機,小型收割機,小型烘干機等機器的研發,減輕繁重的體力勞動。還可通過制定對制種濃度購買農業機械的補貼政策,提升
綜上所述,2006年我國國務院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市場監督的意見》,改變了種子的經營形態,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并運作多年的國有縣市種子公司到2007年已經全部退出歷史舞臺。民營企業的大量增加,導致種子生產基地萎縮和種子質量下降。為提升種子質量,促進新形勢下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發展,本文以四個方式進行了探究。
(作者單位:1.335100江西省余干縣種子管理站;2.335100江西省余干縣玉亭鎮農業綜合站;3.335100江西省余干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