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堂



1 試驗目的
明確脫吐隆、瑞脫隆二次脫葉對棉花的脫葉效果及產量的影響,為農業生產中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2 試驗條件
2.1 作物和品種的選擇:作物棉花品種為新陸早61.
2.2 環境條件
試驗地選擇在兵團第八師一四八團十二連100條田5號地,前茬作物為棉花,4月8日播種,采用雙大膜覆蓋,株行距配置:(66+10)×9.5 cm;理論保苗株數18460株/畝,實際保苗株數為14768株/畝,收獲株數為10382株/畝;采用膜下滴灌,滴灌方式1管2;7月8日打頂,棉花高度80.6厘米,頂部果枝高度在12.8厘米。
3 試驗設計與安排
3.1 藥劑
脫吐隆:德國拜耳公司生產
瑞脫隆:江蘇瑞邦農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
3.2 試驗設計
3.3 施藥方法:采用電動噴霧器進行莖葉均勻噴霧,畝用藥液量40㎏。
4 調查記錄和測量方法
4.1 氣象及田間管理資料
4.1.1 氣象資料
施藥當天晴,最高溫度為33.1℃,最低溫度為12.5℃,平均溫度為23.3℃,相對濕度為45%,整個試驗期間無大風等自然災害。
4.1.2 田間管理資料
基施二胺15 kg/畝,硫酸鉀7 kg /畝;全生育期滴施尿素40kg/ 畝,磷酸二氫鉀22kg/畝;全期滴水11次,平均間隔5~6天一水,畝灌量380方/畝。4月23日中耕。4月27日開始葉面肥,共進行5次,6月25日、7月8日進行了兩次硼肥噴施,每次50克/畝。
4.2 棉花脫葉、吐絮情況調查
4.2.1 調查時間和次數
于施藥前調查各小區葉片數、總鈴數、吐絮數,施藥后7天、15天、20天、25天、30天調查各小區葉片數、吐絮數,共調查6次。
4.2.2 調查方法
每個小區取三個點,每點內外行各10株進行調查。
4.2.3 藥效計算公式
脫葉率(%)=(施藥前葉片數-調查時葉片數)/施藥前葉片數×100%
吐絮率(%)=吐絮數/藥前總鈴數×100%
4.3 棉花產量、品質調查
10月18日對各小區取棉株上、中、下部順株取50朵棉花,測定霜前花單鈴重、衣分、纖維長度等;收獲前測定各小區產量。
5 結果與分析
5.1 對棉花脫葉調查結果
由表2可知,藥后7天處理3、1脫葉率較高,藥后15~30天處理4、2脫葉率明顯高于1、3,說明二次脫葉好于一次脫葉。
從表3可以看出,處理1、3單鈴重、纖維長度均高于處理2、4,衣分低于處理2、4,說明二次脫葉對棉花產量、品質有輕微影響。
二次施藥比一次施藥脫葉、催熟效果好,對棉花產量、品質無明顯影響。建議推廣使用二次脫葉技術。
(作者單位:832048新疆兵團第八師一四八團十二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