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近年來,臨沭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高點定位、彰顯特色,爭一流、創品牌,農機化工作實現了新發展。并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緊緊抓住爭創“全省平安農機示范縣”這個中心,圍繞“農機合作社建設、農機安全、全程機械化推進、農機具補貼”等重點工作,自我加壓、提高標桿、爭先創優,著力解決小成則滿、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不敢擔當,庸懶散慢等突出問題,進一步理清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奮力開創臨沭農機化事業發展新局面,有效促進先進農機化技術在現代新型農業中的推廣應用。
1 臨沭縣現代新型農業發展現狀
1.1 發展優質農產品
打造“3+5”萬畝優質農產品基地,發展大興藍莓、臨沭街道鮮切花、玉山獼猴桃、石門雪桃、店頭蔬菜5個特色作物種植萬畝基地。早作策劃,重點打造山里人家、夾谷關兩個田園綜合體,臨沭綠港現代農業示范園、臨沭街道鮮切花基地、鄭山佳柳、春山茶園綜合體等項目。全縣建成優質專用糧食基地30萬畝,優質花生基地30萬畝,優質紅薯基地10萬畝,優質蔬菜基地3萬畝,優質藍莓基地2萬畝。
1.2 穩步推進糧油生產
以基層農技推廣補助、測土配方施肥、高產創建、小麥“一噴三防”等農業項目為抓手,強化田間管理,全面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積極推廣良種良法,測土配方施肥,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和糧油生產穩步增長。2017年,全縣54.8萬畝小麥,平均畝產414.3公斤,同比增長0.9%,總產達22.7萬噸,同比增長2.7%;49.2萬畝花生,單產396公斤,同比增長2.9%,總產達19.5萬噸,同比增長11.8 %。
1.3 扎實推進基地品牌建設
依托臨沭杞柳、花生、紅薯、葡萄、馬玲薯等特色產業,提升建設優質農產品基地4.4萬畝,其中農業基地3.8萬畝,林業基地0.3萬畝,漁業基地0.3萬畝;重點打造了臨沭縣農泰農業科技示范園、統一合作農場、山里休閑觀光農業園、蛟龍石門頭蔬菜生產基地、大興卡卡農業示范園等5個園區。2017年,新認證“三品一標”2個,累計61個;重點培育“臨沭柳編”區域品牌,品牌價值達17.99億元,列全國農產品區域品牌價值排行第81位,再入全國百強,并位列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力排名第1位。
2 農機化技術在現代新型農業中的應用對策
臨沭縣現代新型農業發展取得如此重大成就,除了科學規劃、地方政府支持之外,先進農機技術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的農機生產技術,逐步轉變農民群眾傳統生產模式和生產理念,從而進一步帶動了地區新型農業產業化發展,提升農產品質量,在周圍農業市場樹立了優質品牌,使得臨沭縣的農產品在市場中更具競爭力。新時期繼續加強農機化技術在新型現代農業中應用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構建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加大扶持力度
地方政府部門和上級政府部門,應該進一步構建和完善農業機械化發展政策扶持體系,強化扶持力度,加大對農機化技術推廣應用的投入,為發展現代新型農業奠定基礎。政府應該將農機化技術推廣應用,納入到縣級年度工作方案中,強化財政支持,加大政策法規對農機化技術推廣應用的支持保護力度,積極協調其他農業投入用于農機化技術推廣應用,從而形成多層次、多方面的資金投入格局,有效促進農機化技術在現代新型農業中的推廣應用。
2.2 加快科學技術應用,以先進農機技術推動現代新型農業發展
推廣部門應該深入基層和農民群眾進行廣泛的溝通交流,切實掌握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掌握農民群眾在農業生產中最需要的農業機械設備,并加強與農業機械研發機構和機械制造企業的溝通聯系,確保生產出來的機械設備,更好的適應本地區農業生產需求。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機化技術的適用能力,應該進一步完善規范化種植技術體系,以提高機械設備在農業生產中的適應程度。結合本地區農業發展現狀,進一步加強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機械化旱作農業、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等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結合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特色農機設備。農機技術研發、機械設備生產要始終圍繞發展現代新型農業產業,以緊抓關鍵生產環節和關鍵技術環節為出發點,加強新型機械設備和技術的推廣應用。通過積極構建農機科技示范基地,積極開展主要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加速先進科研成果、農機技術和設備的推廣應用,努力提升農機化技術在現代新型農業中的應用效果和貢獻率。
2.3 提高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
首先,構建完善的農機化技術社會服務體系。為加速農業機械設備和農機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要不斷適應市場經濟需求、農民群眾農業生產需求,對現有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進行改革和完善,要確保整個服務體系互聯互通,打造產供銷一體化信息流和縣、鄉、村農機技術、農機設備服務網絡,積極構建產前、產中、產后的社會化服務鏈條,加速先進農機化技術和設備的推廣應用;其次,構建新型農機技術推廣應用體系。要切實發揮基層農機推廣部門的職能作用,構建以公益性技術推廣機構為主,農機生產、流通企業以及農機大戶、種糧大戶為補充的多方面、多樣化、多功能的農機化技術設備推廣應用體系,進一步加快先進農機化技術設備的引進推廣力度,強化機械設備在基層地區示范推廣,實現新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最后,構建農機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體系。要進一步推進農機化管理職能轉變,要切實發揮政府部門的政策引導帶動作用,通過應用政策扶持、信息引導、行政手段干預、法律法規規范等手段,進一步規范農機市場秩序,強化農機化技術和設備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督管理,提升農民群眾應用先進農機化技術的積極性,加速促進現代新型農業產業發展。
(作者單位:276708臨沭縣蛟龍鎮農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