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生
豬流行性腹瀉的病原為流行性腹瀉病毒,該種疾病的發生和季節以及飼養條件有著很大的聯系性。豬流行性腹瀉病在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可以發生,其中因為冬春季節氣候寒冷,氣溫多變,容易對豬群造成應激最容易發病。不管哪個品種,哪個年齡段的豬,均可以感染該種病毒,患病豬和帶毒豬是豬流行性腹瀉病的主要傳染源,健康豬通過接觸患病豬,或者被患病豬污染的各種物質和環境,就會導致病毒在豬群中傳播。此外,哺乳母豬還可以通過哺乳將病毒傳播給哺乳仔豬。豬流行性腹瀉發病率高,但致死率較低,通常情況下不會造成嚴重的死亡現象。但由于豬流行性腹瀉病會導致豬生長發育不良,常常導致康復豬生長發育停止,淘汰率增加,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案例,就一起豬流行性腹瀉的診斷與防治開展研究。
1 發病經過
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上江鎮一養殖戶于2017年2月13日向當地獸醫站報告,他養殖的3窩哺乳仔豬出現以嘔吐腹瀉為主要臨床癥狀的發病現象,要求當地獸醫站到達養殖場進行診斷治療。接到求助報告之后,獸醫立即趕往該養殖場。到達養殖場后,該養殖場已經出現了2頭病死豬,出現臨床癥狀已經有4天時間。養殖戶反映,發病起始階段,先是有2頭哺乳仔豬出現嘔吐現象,當時并沒有引起養殖戶注意,認為只是一般的吃奶過量而導致的嘔吐。但隨后幾天同一窩的哺乳仔豬相繼出現嘔吐現象,并開始腹瀉,腹瀉物中夾雜大量未消化的凝乳塊。然后隔壁兩窩哺乳仔豬也相繼發病。通過進一步檢查得知,該養殖場整體飼養條件較差,保育舍環境衛生不良,通風保溫性能不足。哺乳仔豬擁擠在一起取暖。通過全面診斷,再明確病毒類型之后,采取了針對性措施進行治療,很好的控制了病情,但治療健康后,有個別仔豬生長發育停止,成為僵豬,將其淘汰處理。
2 臨床癥狀
發病起始階段,哺乳仔豬出現嘔吐現象,嘔吐多在吃奶之后,嘔吐物中夾雜大量未消化的凝乳塊。隨后患病豬出現腹瀉現象,一開始排出的腹瀉物,呈現黃白顏色的粥樣,隨后腹瀉物逐漸變稀,最終呈現水樣。在未出現腹瀉之前,患病豬體溫稍微升高,持續腹瀉癥狀出現之后,體溫下降到正常范圍。發病中后期,患病豬肛門中直接排出水樣稀便,呈現噴射狀,身體脫水嚴重。除了腹瀉癥狀之外,患病豬還會出現精神狀態下降,吃乳量逐漸下降,最終停止進食。3頭哺乳母豬患病之后,臨床癥狀較輕,主要表現為體溫稍微升高到39度,進食量有所下降,泌乳量下降,臨床癥狀持續一周左右,哺乳母豬癥狀逐漸消退,最終恢復正常。
3 病理學變化
無菌環境下,將剛剛病死的3頭豬解剖,發現病變位置主要集中在小腸。小腸道嚴重擴張,腸黏膜變薄,失去彈性,在腸腔內充滿了黃白色的內容物,腸腔嚴重膨脹,腸系膜充血嚴重,腸系膜淋巴結水腫。胃底部粘膜出血充血,有時可以看到胃底部粘膜被膽汁染成黃色。取小腸粘膜進行組織學檢查,可以發現小腸上皮細胞空泡形成,上皮細胞腸粘膜脫落,主要發生于絨毛上部。長絨毛嚴重,萎縮壞死,嚴重的萎縮到原來的2/3。腸道內部酶活性顯著下降,絨毛長度與腸腺隱窩深度比值從正常的7∶1下降到2∶1。
4 實驗室診斷
無菌環境下采集上述病死豬病變組織,常規方法進行涂片鏡檢,并將病料接種到營養培養基,常規方法培養24小時,溫度保持在37度。涂片鏡檢未發現陽性,陰性染色致病菌,培養基也不存在致病菌生長,排除細菌致病的可能。采集上述病死豬病變的小腸段,制成冰凍切片之后,充分風干,使用丙酮進行固定,選擇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豬傳染性腸胃炎病毒、豬冠狀病毒熒光抗體進行全面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檢查,發現豬傳染性腸胃炎病毒,冠狀病毒熒光抗體不能將細胞進行熒光染色。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可以將空腸和回腸細胞90%~100%染色。由此確診為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感染引起的豬流行性腹瀉病。
5 防治
本次診斷防治共出現患病豬23頭,哺乳仔豬20頭,哺乳母豬3頭。治療前死亡5頭,全部為哺乳仔豬,治療無效死亡1頭。目前,豬流行性腹瀉病還沒有特效治療藥物,臨床上主要以抗病毒強化補液為主要治療措施??共《具x擇鹽酸馬林胍粉劑,每100g兌水1000公斤,讓患病豬自由飲水,針對不能自由飲水的患病豬,人工灌服,每次50ml,每天三次。同時選擇使用由氯化鈉13.5g,氯化鉀1.55g,碳酸氫鈉2.5g,葡萄糖20g,溫開水1000ml配制的補液鹽,讓患病豬自由飲水,強化補液。同時選擇使用2.5%的恩諾沙星注射液,注射劑量為0.1ml/kg,每天一次,連續使用三天,預防繼發感染。采用上述綜合防控措施,治療7天,有1頭豬因為病情嚴重,治療無效死亡,剩余患病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恢復到以往吃乳水平。但有三頭哺乳母豬恢復健康和生長發育停止,將其淘汰處理。
日常要指導思想和科學養殖。由于豬流行性腹瀉病發生和飼養管理水平發現環境有著密切聯系,因此要指導飼養戶加強養殖管理。日常養殖過程中,要嚴格控制養殖場環境,經常清理糞便,避免糞便堆積發酵。同時還要制定嚴格的消毒制度,尤其對養殖場內外環境進行嚴格消毒,防止病毒侵襲。新生仔豬出生后,要確保及時吃上初乳,在吃乳之前,可以母豬乳房使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同時還要堅持自繁自育,全進全出原則,禁止到疫區引種。定期對豬群進行疫苗免疫接種,是預防各種疾病發生的重要手段。免疫接種過程中,要結合不同住的年齡,疫苗類型,確定合理的注射劑量。一般情況下,選擇使用豬流行性腹瀉和豬傳染性腸胃炎二聯滅活疫苗,25kg以內的仔豬每頭注射1ml,25~50公斤以內的仔豬,每頭注射3ml。妊娠母豬在產前一個月,免疫接種3ml。在整個疫病流行期間,應該做好全面消毒工作,在整個場區潑灑生石灰,切斷傳染源。同時在豬舍內部增加紫外線燈和保溫燈,殺菌保溫。
(作者單位:673202怒江州瀘水市上江鎮農業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