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邊防支隊“32101”登陸艇的故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圖/劉 陽 謝 嘉
有一種勇氣,叫乘風破浪,有一種信仰,叫平安歸航。他們的足跡隱藏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他們的力量張揚在紛紛灑灑的浪花里。他們是連接前三島的綠色補給線,他們是巡弋海州灣的平安守護艇。由于一次意外的采訪,讓我真正認識到了“32101”登陸艇和上面的一群兵的故事。
從正舵到一個左滿舵是三圈半,從正舵到一個右滿舵也是三圈半。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具老式人力舵,直徑約55厘米的鑄鐵舵穩穩地占據駕駛艙的中間位置。舵盤沉甸甸的,每轉一圈都非常吃力,可是艇長華曉表使起來駕輕就熟毫不費力。他告訴我:“24年來,這具舵盤與邊防官兵一起,安全航行12萬余海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5圈多。”
華曉表是江蘇連云港市邊防支隊公邊32101艇工程師,技術八級。2000年從船艇學校畢業以來,他就在32101艇上工作,今年是第19年頭了。而比華曉表服役更早的是32101艇。
公邊32101艇是邊防的元老級裝備了。它的出生歷程要追溯到1992年。當年12月,南京軍區守備第二團第一營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從前三島撤防,將前三島駐防任務移交公安邊防。1992年12月20日前三島邊防大隊正式成立。前三島,是位于黃海前哨的三座島嶼,三島陸域面積共0.321平方公里,距離陸地平均60公里。島上沒有人煙,只有邊防官兵常年駐守。面對前三島駐防任務,首要解決的是島上的物資和人員運輸問題,在移交初期后勤補給任務只能夠依靠警備區提供船艇或是從從地方租用船艇。船只航行能力有限,安全性穩定性也得不到保障。
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公邊32101艇的建造方案應運而生。經過兩年的努力,1994年6月,公邊32101艇終于從杭州大河造船廠正式下水,來到了連云港邊防支隊,極大地提升了前三島的后勤補給能力,為后續的前三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也開啟了公邊32101艇“紅旗艇”的光輝歷程。前三島駐防初期,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如火如荼,所有的建筑材料、物資、人員運送全都依賴公邊32101艇運送。因為海島建設需要,公邊32101艇最高出航率一個月達到十幾個航次,為前三島的建設和后勤保障立下了不朽的功勛。該艇也因此先后兩次榮立集體三等功,連續多年被評為“紅旗艇”,多次被評為“先進單位”、“先進黨支部”。然而,隨著歲月的更替,新裝備新人員逐步配備,隊伍逐步壯大,公邊32101艇作為服役20多年的供水船雖然裝備落后,航速緩慢,工作生活環境艱苦,但依舊如同老黃牛一樣勤勤懇懇地擔負著后勤保障中淡水補給的重要任務。
據不完全統計,服役以來,32101艇共執行上島補給任務510余次,執行查港查船、反偷渡等任務321次,累計航時12000余小時,安全航行124600海里,創下了24年安全航行無事故的紀錄,為駐守和建設前三島,維護連云港海上治安秩序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被邊防官兵們稱為“海上生命線”。
雖然32101艇戰功卓著,但是它和它的兄弟船艇一樣,沒有自己固定的家。20多年來,由于一直沒有自己的碼頭,也沒有自己的營房,連云港邊防支隊船艇大隊的大小6艘艇長期停靠在友鄰單位的碼頭上。“碼頭可以用,但生活訓練和娛樂就談不上了”,官兵的日常工作生活都局限于100多平方米的船艇上。32101艇工程師華曉表笑著告訴我,多年來官兵已經習慣著“陸上沒有一寸土,海上沒有一滴水”的生活了,戲稱自己是一群漂泊的孩子。
未及細看,汽笛一聲長鳴,馬上要出發了。艇上官兵訓練有序,來回穿梭,忙而不亂,32101艇解纜起錨。
灌河,古稱灌江,在歷史上極富盛名,明代作家吳承恩曾乘舟順灌河而下,渡黃海至花果山一路實地采訪。灌河口與花果山近在咫尺,唇齒相依,吳承恩寫到花果山很自然要涉及灌河,于是在《西游記》中便寫出了“二郎神大戰灌江口”這一段蕩氣回腸的精典篇章。
傳說是美麗的,現實是嚴峻的,從地理位置上說,這條河位于蘇北沿海的中北段,是蘇北唯一在干流上沒有建閘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地處海州灣三角洲,橫貫蘇北東西,這里河寬水深,四季無凍,終年可以通航,被譽為“蘇北的黃浦江”。便利的運輸條件也使這里成為走私、偷渡的高發地域。自去年至今,連云港邊防支隊便在此連續破獲“11·29”成品油走私案和“5·25”巴西牛肉走私案等多起案件。為了充分掌握這一帶的水文、港岔情況,便于今后的緝私工作,支隊特意組織了這次巡查。經驗豐富的32101艇是執行巡查任務的不二人選。
出了港池,海面頓時寬闊。回望來處,云臺山脈和連島鷹游峰分列左右,上接入云,下涉入海。山連云,海接天,青山如黛,白云悠悠,大小船舶往來不歇,如同一枚枚織海飛梭,成就一派連云大港萬千氣象。此時,震耳欲聾的馬達聲越來越大,巡邏艇犁波耕浪般飛向大海深處。
華曉表是32101艇的第三任艇長,也是在艇上工作時間最長的人。每次出海,華曉表都要跟著,哪怕已經不用自己親自操舵,但只要他在,艇上兵心就穩。說起華曉表的故事,現任艦長謝嘉來了精神。
據說有一次從青島執行任務回航,剛剛走到古鎮口,遇上風浪,必須緊急進港避風。就在右轉舵進港的當口,舵出了問題,“突然就轉不動了,船艇偏離航線,不受控制,眼睜睜看著船往防浪堤上撞。”老式的舵靠鏈條傳動,一旦某個部位卡死了,舵就無法操控。華曉表沖下艙,用手順著鏈條一點點摸。果然在一個卡口位置,鏈條滑脫了。華曉表硬是用手生生給掰了回去。再一看,船離防浪堤只有不到30米的距離了。“若不是華艇長經驗豐富,處置機敏,那后果不堪設想。”謝嘉回想起那一幕,只說了4個字:“一身冷汗!”
“那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聊起往事,華曉表一臉悠閑,他笑著說,“在艇上年頭久了,很多事都忘記了。”然而謝嘉卻說起了更驚心的一次險情。那是2010年臨近春節,受寒流影響,海上一個月時間都是風高浪急。島上原本保障15天的給養堅持了38天,所有物資消耗殆盡,官兵眼巴巴盼著年貨呢。好不容易抓住風浪稍平的時刻,32101艇破浪出海。“那也是五六級的大風啊,船搖擺超過40度。”謝嘉連吸冷氣;面對惡劣的海況,全艇官兵嚴格按照平日操演要求,沉著應對。舵手用背包繩把自己綁定在駕駛臺;水面瞭望人員用皮帶將自己固定在甲板,隨時報告水面動向;槍帆兵堅持艙外觀察,時時注意船艇周邊;干部輪流下機艙值班,記錄數據,暈船了,直接找來鐵桶一邊吐,一邊監視設備。原本以為就這樣有驚無險,完成了補養任務……“沒想到,傍晚送完最后一個平山島給養準備返航的當口,風浪驟強。”
碼頭無法靠泊,海浪的沖擊隨時能把艇撞碎……
海上無法下錨,海底叢生的礁石會緊咬鐵錨……
怎么辦?繞島緩行避風!
就這樣,32101艇全體官兵一宿沒有合眼,人不卸甲,槳不停轉,繞著0.148平方公里平山島迎著風浪轉了一圈又一圈,航行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凌晨5時,海浪稍靜天色漸亮,才安全返航。“據說那一晚,支隊領導辦公室通宵都亮著燈。”
此時,航速越來越快,海上風力漸大。看著船艏的浪花涌起,我離開駕駛臺走到船外,頓時覺得身上發涼,胳膊上的寒毛都立了起來。可船艉的機電班長項瀾、戰士蘇云鶴、葉磊三人一直圍坐在轟鳴聲很大的機電艙口。“聲音這么大,你們不能坐遠點嗎?”“不行,這是我們的崗位。”在高聲向我喊話的同時,項瀾用手向艙底指了指。近前一看,原來艙底還有一名戰士穿著厚厚的作訓服,值守在高速運轉的主機旁邊。艙底的機油味很濃,噪聲也更大。項瀾告訴我,“下邊值守的戰士名叫徐明豪,當班值守時必須戴耳塞。他們出一趟海回來,至少要耳鳴三天才能好……”
我問機電班長項瀾,平時出航次數多嗎?
“多!哪次重大行動少得了我們?不僅要負責島上的補養和附近海域的救援,以前還承擔著海上執法任務呢!”這時華曉表跟了過來,“說起32101艇執勤執法的工作,要從 ‘海上110’說起。”2005年10月1日,連云港邊防支隊“海上110”指揮監控系統正式投入運行,連云港1000余平方公里的近海水域的所有戰備、勤務就落在巡邏艇身上。配備最早、作風過硬、技術嫻熟的32101艇官兵更是一馬當先沖鋒在前。
海上出航勤務重,專業知識要求高,不僅需要熟練掌握船舶機械、電氣的知識,對氣象水文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水準才能順利開展工作。為了完成任務,確保安全,32101艇把嚴格操練當成完成各項任務的根本保證。巡邏艇的官兵們堅持在船艇訓練大綱的指導下,結合海上執勤需要,堅持苦練基本功,學好學精專業技術。同時,針對“海上110”勤務特點,制定預案有針對性地開展演練。
嚴格專業的組訓,勇猛頑強的作風再加上技術精湛的操控,32101艇儼然成了戰斗力的代名詞。謝嘉艇長驕傲地說,“我們可是經歷過大陣仗的”。謝嘉口中的“大陣仗”是32101艇曾經參與破獲的一起偷渡大案:2010年9月,吉林人季某在連云港伙同他人購買無證船舶,準備組織人員通過“拼購漁船”的方式偷渡至韓國木浦。正當他們按計劃把船從連云港開往山東日照接人登船時,被32101艇成功攔截,將艇上偷渡人員一網打盡。
多年來,這艘艇在完成“海上110”各類勤務的同時,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先后參加過“淮海一號”軍事演習,“黃海一號”反偷渡行動,海上緊急布控行動,邯鄲農行金庫案海上緊急布控行動,國家核應急演練海上行動,并多次協同海關、海監、海事、漁政、海警等單位開展海上聯合執法行動,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勤務。2012年6月12日,連云港贛榆漁一艘漁船從鹽城翻水閘港私自出海捕撈,導致7人落海失蹤。32101艇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取證,與兄弟單位通力協作,僅4天就查明鹽城響水縣漁政大隊工作人員王某和收鮮老板邵某聯系漁船違反休期管理規定,組織漁船私自出海捕撈的重大案情,8名案件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如今,任務變遷,船艇不再擔負執法任務。可是敢打必勝的作風沒有丟。2014年10月一天夜里,船艇接到任務,徐圩外海域附近發生一起船只碰撞事件,一艘漁船撞上養殖網,導致船身側翻進水,沉沒在即,要求登陸艇立即出航。官兵頂著6級風浪趕到事發地點,僅用40分鐘即找到出事漁船。由于風高浪急,漁船隨波逐流,艇上官兵幾次試圖強行靠船跳幫都沒有成功。為了營救7名漁民的生命,全艇官兵默契配合,將艇調整到順風位置借助海流緩緩靠近。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為防止兩船相碰造成船體損壞,老士官吳成干帶著槍帆兵一手抱住船欄,一手拿碰墊隨時準備靠幫墊船。終于在距離漁船5米左右的時候成功拋纜。由于船體巨大的牽引力,吳成干抓繩子的右手瞬間被銼出了一道深深的血印,可是他緊緊抓住繩索不敢放松,直至將漁船繩索固定在巡邏艇一側,此時他抓繩索的右手已經鮮血淋漓。在官兵的努力下,官兵成功將漁船安全拖帶回港。事后,吳成干的手整整腫了一個星期不能拿筷子。
南朝宋國著名將領宗愨曾經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可是這浪真的不易破。看著官兵們一個個神態自若地守在崗位上,不禁感嘆,這排水量125噸的艇上,裝載了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呀。召之即來,緊急出航成為全體官兵的家常便飯。2012年2月,緊急出航,為拋錨的某國遠洋貨輪補水40噸,避免了該輪發動機因無水冷卻而燒毀的重大事故;2013年1月4日,在達山島附近海域成功救援魯日漁131XX號漁船;2014年除夕,達山島官兵突發疾病,正在準備團圓飯的32101艇奉命出海,將官兵接回治療;2015年5月,參加“海上絲路—2015”聯合演習突遇驟風,艇上官兵冒險將靠泊在側的3艘快艇駛離,避免了撞擊碼頭導致的事故;2015年10月,正在執行海上補養任務時,發動機油泵突然停止工作,官兵們采取人力泵油,輪班6個小時,終于完成了補養任務,并且安全將艇開了回來……
時光流轉,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隨著歲月的更替,新裝備新人員逐步配備,隊伍逐步壯大。船艇大隊從第一艘32101登陸艇列編到現在擁有大小船艇6艘,走過了20余年的光陰。與配備新式雷達、衛星導航、電子通信設備的后起之秀們相比,32101登陸艇那簡陋的駕駛艙和航海圖顯得格格不入。但是,一旦出航,就能夠感受到一種涌動的力量。如同深藏水下的推進器,看不見卻有磅礴的力量。這種力量,既來自內心深處的信仰也是對自身技術能力的自信,正是這種力量讓這群普通的水兵創造不平凡的故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平凡中見不平凡吧。
在采訪聊天過程中,他們面對我問題的時候總是問一句答一句,要不就低下頭哧哧地笑,顯得靦腆而拘緊,與他們駕艇跨過長風大浪的豪邁大相徑庭。由于長期的海風吹日頭曬,他們個個都擁有黢黑的健康膚色,一笑,牙挺白。沒錯,就是這樣一群普通兵,卻做著不普通的事。他們當中,有已在艇上工作超過19個年頭的老艇長,也有才剛剛入伍,來到艇上不久的新兵;有經驗豐富的機電班長,也有正在學習的槍帆學員。艇上13名官兵就擠在這條100多平方米的船艇上工作生活,晃晃悠悠日復一日,艱苦而枯燥、平凡又普通。用官兵自己的話說,“很少有‘腳踏實地’的時候,以至于到了陸地行走時,都像跳舞一樣”。正是這樣一茬又一茬不能“腳踏實地”的官兵,駕馭著“32101”號登陸艇,同舟共濟24年,安全航行12萬海里,用起伏變幻的航線,明暗交替的燈語,譜出了一段逐夢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