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樂珺 本報記者 李司坤
上周,美國傳統(tǒng)購物狂歡“黑色星期五”熱鬧開場。據統(tǒng)計,今年美國“黑五”的線上銷售額達到62.2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創(chuàng)歷史新高。在這種背景下,不少實體商家開辟網上“戰(zhàn)線”,大打減價、免郵等“消耗戰(zhàn)”,但似乎更像是賠本賺吆喝。
實體店客流降幅收窄
根據美國奧多比分析公司的數據,今年美國“黑五”的線上銷售額達到62.2億美元,同比增長23.6%,22日感恩節(jié)的線上銷售額也達到破紀錄的37億美元,同比增長28%。亞馬遜在商品銷售數量上僅用9個小時,就超過去年水平。
在實體店領域,根據零售研究公司ShopperTrak的數據,今年感恩節(jié)和“黑五”期間商店的客流量同比下降1%。相比2017年,這一數字有所收窄。該公司稱,2017年,感恩節(jié)和“黑五”實體店的客流量下降1.6%。
“這主要還是和美國的宏觀經濟形勢有直接的關系”,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時說道。她認為,今年以來,美國的經濟形勢比去年要好,這就使得今年美國整體消費比去年好。但趙萍同時表示,這并不意味著線上對線下的市場份額擠壓力度變小了。“現在線上線下融合發(fā)展是大勢所趨,而美國的實體零售企業(yè)的動作慢于線上,所以對它們來說轉型壓力依舊存在。”
量上去了,利潤薄了
“美國消費者很健康,但美國零售商可能就未必了。”有零售分析師表示。今年,商家對電子商務市場的爭奪變得異常激烈。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除了開啟線上銷售,加大折扣力度,實體零售商們也試圖在物流上下功夫:美國第二大百貨集團塔吉特公司為顧客推出兩天免費送貨服務,以應對亞馬遜取消25美元的運費低消門檻。
但《華爾街日報》稱,從梅西百貨到沃爾瑪,它們都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在投入巨資搭建線上平臺后,許多實體零售商又回過頭來鞏固自己過時的大本營,同時還要應付高企的人力和物流成本,再加上大額折扣,使得實體零售商的利潤被攤薄了,盡管銷售量上去了。
路透社稱,上周稍早些時,從塔吉特到百貨公司科爾士,再到家居裝飾公司勞氏的業(yè)績報告令人失望,這提醒了投資者,美國對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消費者口味多變以及競爭可能正在侵蝕今年的獲利。上周二,塔吉特股價下跌10%。該公司表示,因在提振線上業(yè)務方面的投資增加,加員工薪資上漲、價格下調、備貨及運輸訂單成本上升,該公司利潤率下滑。上周五,塔吉特股價又下跌2.7%。根據《金融時報》提供的數據,過去兩周,美國上市零售商市值蒸發(fā)逾2400億美元。
數字時代如何成功
“實體店和電商平臺正在激烈競爭。”有分析人士對路透社表示,對于實體零售玩家來說,游戲規(guī)則已經改變。“它們幾乎沒有毛利率,而且還免費送貨。這是一場艱難的對決。”《金融時報》稱,越來越多的零售商面臨削減利潤率或犧牲增長的壓力,這令投資者陷入兩難。
對此,這些零售巨頭的高管們解釋說,他們需要投資才能在數字時代取得成功。穆迪首席零售分析師查理·奧謝表示:“亞馬遜一直在大筆花錢。與此同時,如果實體零售商花一毛錢,股東們就會感到不安。但這些投資有回報的趨勢。”
不得不承認,電商和實體店目前依然各有擁躉。趙萍認為,未來零售業(yè)會形成一種新的業(yè)態(tài)形式,既不是純粹的電商,也不是傳統(tǒng)的零售企業(yè),而是線上和線下經過融合而脫胎換骨,如消費場景的融合,渠道的融合,以及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lián)網、移動互聯(lián)、人工智能等“黑科技”的融合。▲
環(huán)球時報201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