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要】本文從教師、學生個體以及學習小組三個層面探討了英語詞匯的教與學,目的是實現(xiàn)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詞匯學習。
【關(guān)鍵詞】英語詞匯 師生角色
引言
詞匯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詞匯學習貫穿整個英語學習過程,是語言學習不可或缺的部分。英國語言學家D.A.Wilkins說:“沒有語法,不能表達很多東西;沒有詞匯則不能表達任何東西”。詞匯的缺乏會對聽、說、讀、寫、譯技能的提高帶來阻礙,從而進一步影響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即使老師和學生都知道詞匯學習的重要性,但由于大學英語課時的壓縮,課堂上講解詞匯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僅靠課堂教學無法真正實現(xiàn)詞匯的學習和掌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教學思路和方法,教師角色也要由主體向主導轉(zhuǎn)變,給學生傳授詞匯學習策略,指導他們自主完成詞匯的學習。
1.教師
大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講解詞匯的方式遵循了先領讀再舉例的模式,但這種模式的有效性卻很低,效果也不太明顯。費時低效成了詞匯教學的通病。詞匯的學習涉及到詞的音、形、義等,僅靠課上有限時間內(nèi)老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要轉(zhuǎn)變角色,明確自己在學生詞匯學習中的所應起到的作用。第一,指導學生發(fā)音,保證所學新詞的音準。第二,講解構(gòu)詞法,幫助學生了解詞的結(jié)構(gòu)。第三,明確指明哪些是積極詞匯哪些是消極詞匯,以仁烈咸少學生對詞匯學習的壓力和投入。第四,教會學生如何利用詞典獲取信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方法和工具。第五,根據(jù)所學詞匯的難易程度安排相應的課堂及課下作業(yè),有利于學生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第六,在學習完一個單元的詞匯后,進行多維度詞匯測試,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單詞。
2.學生個體
學生是詞匯學習的最大受益者,更是詞匯學習的主體。學生個體的任務與老師的指導密不可分,特別是對于大一的新生來說,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和中學時有很大的不同,他們還在適應階段,所以老師要明確學習任務,基于任務引導學生完成詞匯的學習。
第一,反復練習新單詞的發(fā)音,保證音準,否則會對聽力的提高形成阻礙。第二,對于老師上課講的構(gòu)詞法加強記憶,并找出類似規(guī)則的其他詞匯進行歸類總結(jié),加深認識。第三,把課文中重點的詞塊摘抄到練習本上,反復記憶直至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詞塊包括固定短語、習慣搭配、慣用句型以及句子的框架和引語。由于詞塊是固定或半固定的模式化板塊,比起單個單詞更容易記憶,也更能夠提高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學生總結(jié)完詞塊后老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確保學生所找詞塊具有典型性和高概率性。
3.臺作學習小組
個體學習詞匯的任務集中在詞匯本身,如發(fā)音、拼寫、構(gòu)詞及搭配等,小組的學習則更側(cè)重詞匯的意義。G.Leech把意義分為概念意義、聯(lián)想意義和主題意義,其中的聯(lián)想意義具有不確定性和可變性,與所處環(huán)境、地域、文化背景、語言風格以及情感態(tài)度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詞匯學習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要以經(jīng)驗為基礎,把詞匯置于一定的情境中來學習。否則,郎使詞匯量再大也不能靈活運用,英語水平也得不到真正的提升。
二十世紀三十年爹勺德國學者J.Trier首先提出了語義場理論,即語義場是“一組意義有關(guān)聯(lián)的詞共同構(gòu)成一個集(或稱“區(qū)”,場內(nèi)的組成成分的意義只有通過它與其他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和區(qū)別才能確定”。這些關(guān)系涵蓋同義關(guān)系、反義關(guān)系、上下義關(guān)系以及一詞多義,梳理這些關(guān)系有助于對詞匯的深度了解和準確記憶。
第一,小組成員京悉浙學重點詞匯分工,查閱詞典并記錄下這個單詞常用詞義的例句,然后大家把所查例句分享給組內(nèi)其他成員,小組成員要熟練背誦這些例句。由于一個單詞往往有多個義項,同一義項在不同語境下意思也不盡相同,單憑個人來學習會比較費時費力,小組成員協(xié)作完成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第二,小組成員利用頭腦風暴建立語義網(wǎng)絡關(guān)系。歸創(chuàng)可詞匯在語言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與其他詞匯有著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小組成員通過討論用不同的形式總結(jié)出新學詞匯的同義詞、反義詞及上下義詞,這樣就能以該詞為核心在頭腦中建立相關(guān)的圖式,一但與之相關(guān)的情境出現(xiàn),就會激活該圖式,從而從中選取需要的詞匯。第三,利用所學單詞和詞塊復述課文,加深對課文理解的同時還能準確把握詞塊運用的情境框架,以便實現(xiàn)詞匯運用的情境遷移。第四,運用所學詞塊編故事。小組成員可以采用接龍的形式口頭編故事,故事完成后再以書面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大家共同修改。然后老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進行展示,一是通過展示激發(fā)大家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二是檢驗各組是否能正確的運用所學詞塊。第五,通過閱讀增加詞匯的復現(xiàn)率。小組成員可以分享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含有剛剛學過的詞匯的段落或短文,這不僅有助于鞏固所學詞匯,還能擴大詞匯量增加語言的輸入。
總結(jié)
筆者從實踐出發(fā),概括了英語詞匯的教與學的多種途徑和方法。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學生需求以及學生學習鳳格選擇最適合他們的詞匯學習策略和方法。
參考文獻:
[1]Trier J. Der Deutsche Wortschatz irn Sinnbezirk desVerstandes. Die Geschichte einessprachlichen Feldes I.Vonden Anfangen bis zum Beginn des 73[M].Heidelberg:Winter,1931.
[2]Wilkins D 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1972.
[3]徐浩 孫桐 蔣炎富,英語詞匯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
[4]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