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君華
務工返鄉人員是貧困地區社會轉型發展的寶貴人才資源,經驗證明,抓住經濟發達地區產業向貧困地區轉移的機遇,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可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動力。雖然近年來返鄉創業在規模與比重上呈現出逐年攀升勢頭,但由于體制、機制和政策等各種原因,返鄉創業風險仍然偏高,創業難度大,持續發展不易,仍處于自發、起步階段。本文以我省深度貧困地區菏澤為例,總結和歸納務工返鄉人員創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建議,為完善、創新務工返鄉創業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一、務工返鄉人員創業現狀
(一)返鄉創業發展情況。菏澤是全省深度貧困地區,勞動力資源豐富,一度有160萬人常年在外就業創業,在外形成了一批實力雄厚的企業,造就了一批企業家和各領域尖端人才。2015年以來,菏澤市大力實施“歸雁興菏”計劃,在全國率先成立市返鄉創業管理服務中心,在全國大中城市建立165個市、縣兩級返鄉創業服務站,建成創業示范平臺64家,務工返鄉創業呈現出群雁回歸、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共有12.7萬人返鄉創業,領力、創辦實體5萬家,帶動就業近35萬人。
(二)返鄉創業人員基本構成。菏澤返鄉創業者目前多為上世紀九十年代菏澤開展“西輸東接”“南下北上”的勞務輸出活動輸送到外地的就業者。據調查,目前返鄉創業者多以男性為主,年齡在30-50歲之間,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且相當一部分人積累了一定資本,具有了一定技術、信息和管理方面的優勢,大多懷著一顆"N銷桑梓,回報家鄉”的思鄉之心回鄉創業。
(三)返鄉創業產業規模和類型。返鄉人員自主創辦企業人員約占返鄉人員總數的1/3。創業企業規模多為小微型、中小型,30萬元以下投資占大多數,投資200萬元以下的中小型企業約占40%,投資千萬級別的企業約占10%;從業類別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機械加工、綜合物流、生態農業、高新科技等眾多領域,種植、養殖和加工業占75%,高科技、高附加值企業占12%。
(四)返鄉創業主要領域。返鄉創業者由最初從事的農業、餐飲服務、商品零售業逐步擴展到加工、醫藥、電子、外貿等行業。由個體工商戶逐步發展至中小企業,涌現出一批數千萬乃至億元規模的企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創業氛圍不濃,環境有待優化。地方政府營造群眾創業和企業發展的服務環境較差,主動招攬回鄉的意識不強,為返鄉人員服務擔當意識不強,存在等靠思想。與招商引資的企業相比,返鄉創業企業得到優惠條件較少,土地、消防、衛生、工商、環保等各種審批更加依賴創業者獨立進行,對其項目落地是個較大障礙。
(二)缺乏科學指導,容易政策依賴。返鄉人員多數從事種植、養殖和加工業,其中涉農產業占大部分。而農產品普遍生產周期長、產品附加值低、見效慢,市場價格又容易暴漲暴跌,創業風險高。有的又不敢承擔市場風險,嚴重依賴當地政府的產業規劃和項目指導。兩種情況下,一旦出現市場波動銷售困難,都很容易出現生產不出高質量產品需要政府幫助解決,產品生產出來賣不出去要政府幫著賣的現象。
(三)創業素質不強,創業經驗不足。農村返鄉創業者高中以下學歷水平占大多數,總體文化水平偏低,對政策反應不敏銳;有的缺乏長遠打算,舍不得投資,生產經營場所簡陋,安全隱患大;有的返鄉創業者缺乏科學管理經驗和企業營銷知識,缺少創業經驗和系統規劃。
(四)融資渠道狹窄,創業成本偏高。返鄉創業者創業資金多為自我積累,一旦自有資金不足,則多找親戚朋友籌措,銀行貸款較少。創業者有限資金投資土地、廠房和生產設備后,流動資金十分緊張,運營周轉較為艱難。由于對當地融資環境不熟悉,擔保抵押較為繁瑣,商業銀行網點較少而農商行貸款利率偏高等因素,現有融資渠道不暢,融資額度有限,融資成本偏高。
三、推進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返鄉創業氛圍。要堅持“尊重創業、因勢利導、積極支持、完善服務”的原則,高度重視返鄉創業問題。一是由縣級政府統籌,以鎮、村為單位,建立在外務工創業者信息數據庫;以“為村”、微信群、鄉賢會等形式,各村全部與在外務工人員建立聯絡對接機制,隨時掌握創業者動態和返鄉意愿。二是參照招商引資獎勵辦法,鼓勵支持鄉鎮、行政村集中對接本地在外就業創業人員。鎮、村主要領導采取“出去請+回來幫”模式,用親情感召在外人員返鄉創業就業,把技術骨干、管理人員帶回家鄉發展企業。鼓勵成功返鄉創業者引進配套上下游企業到創業園集群創業,按招商引資給予獎勵。三是大張旗鼓開展返鄉創業宣傳活動,組織返鄉創業成果展,舉辦返鄉創業大會,評選返鄉創業明星,領導親自頒獎,以商招商,放大效應。進一步擴大返鄉政策宣傳覆蓋面,采取網絡、新聞媒體和自媒體等多種形式,開展持續性宣傳,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營造出“政府支持創業、社會鼓勵創業、創業者爭先創業”的良好氛圍。
(二)優化服務環境,加強財政稅收支持。一是簡化返鄉創業的審批程序和辦事手續,清理和規范收費項目,實行聯合審批和一站式服務,對規定收取的公共服務型收費按最低限額收費。嚴禁向返鄉創業企業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二是讓農民工回鄉創業享受招商引資客商同樣的優惠政策。對回鄉新創辦企業可在三、五年內暫不收稅,或先征后部分或全部返還,具體辦法可由省級稅務部門研究。三是對為城鄉低收入群體就業、貧困戶就業做出貢獻的創業企業,在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服務業、開發農業、農產品加工業、高新技術企業等政策優惠基礎上,再給予相關稅收、信貸等優惠。四是市縣財政設立扶持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專項基金,用于返鄉創業的貸款貼息、創業培訓、風險補償和擔保資金等。
(三)加強培訓指導,提升返鄉創業能力。一是根據各縣域實際,科學設定重點創業就業指導項目,建立經貿、商業、金融等領域創業專家指導團隊,發揮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基地的服務咨詢功能,提供“創業項目推介+扶持綠色通道”套餐服務。二是在鄉鎮、街道辦事處設置培訓點,由人社部門牽頭、創業者組織、鄉鎮街道保障,推行“企業創業培訓+政府場租補貼”服務。三是根據市場需求和農民工特點,組織有關專家和創業典型進行創業指導,加強信息化遠程培訓、點對點交流培訓,培養其創業機會識別能力、風險抵御能力和經營能力。
(四)拓寬融資渠道,提供創業金融支持。一是加快返鄉創業承辦銀行建設。加大返鄉創業貸款投放力度,在貸款額度上給予最大程度的傾斜;二是優化返鄉創業貸款貼息制度,對返鄉農民工從事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或者農業產業化活動,優先給予貼息,放寬貼息貸款的有關政策限制;三是通過信用擔保、財產擔保等多種方式,拓展農村信用卡業務,解決返鄉創業者短期資金周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