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斌
【摘要】當前,我國社會治安狀況總體良好,但在某些城市的人群聚集場所、城鄉結合部,還會經常發生案件。而這些案件,多數是由艾滋病、心臟病、尿毒癥、傳染病等嚴重疾病患者或自傷自殘人員(以下稱為病殘嫌疑人)實施的。我國現有法律為了保護所有公民的合法權利不受侵害,對患病或身體損傷達到一定程度的病殘嫌疑人不予收鐘,導致這批病殘嫌疑人員流散社會,再次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形成惡性循環,危害社會治安。
【關鍵詞】病殘嫌疑人 公安機關 應對措施
一、病殘嫌疑人概況
病殘嫌疑人主要指在生理上、心理上患有嚴重疾病或肢體殘缺人員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或正常人員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后采取自傷、自殘行為,達到一定損傷程度的人員,如果對他們進行強制隔離羈押,可能會危及生命安全或生理殘疾程度使其無法正常生活,羈押場所不予收押的人員。病殘嫌疑人多數為男性,主要由吸毒人員、無業人員組成,年齡多數介于二十歲至六十歲,自身文化水平較低,生性懶惰、不務正業,沒有固定臺法經濟來源,游離于社會底層邊緣,常通過違法犯罪途徑獲取財物以維持生計。
二、病殘嫌疑人主要違法犯罪形式
病殘嫌疑人違法犯罪形式主要表現為盜竊、搶劫、敲詐勒索等犯罪形式,作案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農村住宅區、農貿市場、公交車站進行盜竊。白天人民多數外出工作,病殘嫌疑人趁被害人家中無人之機,利用撬鎖工具撬開門窗等方法,進入室內,將財物盜走;在農貿市場、公交車站人員密集區,病殘嫌疑人利用鑷子或刀片,打開受害人的口袋或掛包,將受害人隨身攜帶的手機、錢包等貴重物品扒走。
(2)在偏僻路段進行搶劫。在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等外來務工流動人口較多、魚龍混雜的偏僻路段,病殘嫌疑人會攜帶刀具躲藏在隱蔽地方,或采用尾隨方式持刀攔住威脅受害人,搶走受害人身上財物。
(3)故意制造糾紛,達到敲詐勒索目的。病殘嫌疑人故意在被害人身上找茬,假稱損害了嫌疑人的利益,威脅被害人并向受害人索要賠償,達到敲詐勒索的目的。
(4)通過販賣毒品等違禁品,獲取利益。病殘嫌疑人多數為吸毒人員,其無固定經濟收入,無法維持高額毒品費用的開支,他們便從事販賣毒品或槍支等違禁品,從中獲取暴利維持開銷。
三、病殘嫌疑人違法犯罪應對措施
1、加大宣傳力度,防范于未然
病殘嫌疑人在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前,多數是出于對違法犯罪的認知不足或心存僥幸心理,而實施違法犯罪的。政府、公安部門、社區居委在平日里,可以多渠道宣傳違法犯罪相關知識、犯罪所受到法律制裁的后果等,讓群眾多接收法律知識,以減少違法犯罪苗頭的產生。
2、建立健全幫扶機制,引入正常生活軌道
社區居委會是我國政府為主導對居民進行管理的基層單位,其中職責之一是了解轄區病殘嫌疑人的生活動態,為其解決生存困難。政府可以出臺相關規定,設立機構,由民政部門聯同街、鎮、村、居委相關工作人員,對這類生活困難且有犯罪傾向人員進行針對性幫扶工作,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在思想上進行引導糾正,在工作技能上進行培訓,在工作崗位上進行勞務銜接,讓他們掌握基本生存技能,通過勞動獲取合法經濟收入,過上正常人生活。
3、完善巡防設施,加大打擊力度,提高震懾作用
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展,打擊違法犯罪技術設備也日新月異,公安機關等政府部門應多采用高科技來協助破案。可以在重點路段、場所,車站、醫院等重要區域布控高清電子攝像頭等設備,來捕捉嫌疑人的身影,記錄嫌疑人的軌跡,對累犯、重犯要有預警提示,案發后要能夠清晰完整記錄嫌疑人到來及逃跑路線軌跡,以在盡短時間內將嫌疑人繩之以法,同時加大宣傳力度,以起到震懾犯罪嫌疑人不敢再次以身試法作用。
3、規范執法,預防自傷自殘
部分病殘嫌疑人是在實施違法犯罪被抓捕后,他們會尋機吞食銳物或撞擊硬物自傷自殘,迫使公安機關變更強制措施,來逃避公安機關打擊。因此,偵查人員在抓捕嫌疑前,應充分掌握嫌疑人的人員、攜帶兇器等情況,要事先做好各項抓捕預案,要明確抓捕地點,分析四周出入口情況、抗抓捕指數。公安偵查員在抓捕嫌疑人時應明確分工,要快、準、狠,不讓嫌疑人有反抗之機。控制嫌疑人后,應立即戴上手銬,現場對其進行人身搜查、排除嫌疑人身的危險物晶,做好安全措施后雙人帶離,將嫌疑人自傷自殘系數降到最低。
4、完善羈押機構,羈押兼顧治療
我國現有司法羈押場所,因受場所條件、醫療能力等因素的影晌,以及醫療配套資源不足,軟件硬件不完善,不適于羈押病殘嫌疑人,導致他們得不到應有懲罰。根據《關于加強病殘吸毒人員收治工作的意見》,地方政府應牽頭成立收治病殘嫌疑人員的區域、場所和醫療機構,配備足夠的醫療設備、人員,為其提供治療保障,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病殘嫌疑人集中收押在具備治療服務的收押場所,以達到羈押、治療兩不誤。
針對病殘嫌疑人,我們要多部門聯動,宣傳、打擊、教育、幫扶多措施并舉,讓其徹底認清所犯下的是害己、害人、害社會的罪行,要悔過自新,杜絕再次有違法犯罪行為之想,病殘嫌疑人回歸社會后,在多方幫助下,使之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
參考文獻:
[1]馬會海.淺談看守所“老弱病殘”在押人員的安全防范對策[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9):155.
[2]張芳芳.”三類人員”羈押難情況專題調研[J].商情.2012,(27).
[3]崔炎坤.關于因病、殘、傷不能執行收押同題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2,(7):83-84.
[4]朱建國.對“三類人員”無法羈押引發“捉放潮”帶來社會危害的調查和探索[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0,(2):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