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軼
【摘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我國國有企業在這個背景下進了改革,并在多年的探索過程中解決了一些重要問題。但目前階段國有企業離成熟社會主義市場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這需要我國國有企業不但要完善自身的不足,還要加快推進經濟體制發展。本文通過對現階段國有企業改革情況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的結論。
【關鍵詞】國有企業 改革 趨勢 發展 進步
前言
對于國有企業的管理,經歷了“放權”、“制度創新”和“國資發展”的三個階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快黨和國家領導人就發現國有企業的改革不能停留在市場化和商業化的層面,需要結合企業特點轉變發展模式,促進產業升級,從而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國有資源的合理配置,讓國有經濟與成熟市場經濟體制全面融合。以此讓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進入到新的一個層次,讓國有資產發展壯大的同時,建立相關有效的制度津立,保證國有經濟追求“國家使命導向”的發展。
一、國有企業改革的面臨的形式與問題
隨著新經濟形態的到來,對我國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擺上了日程,需要創新改革狀況,從而讓改革的步伐加快、成效顯著,滿足經濟增長對國有企業的要求?;仡?0多年來的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歷程,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所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也大相徑庭。
改革開放之初到黨的十四屆三中全委的“放權讓利”階段屬于國有企業改革的第一個階段,這個時期的改革重點放在國有企業,主要任務是引導國營單位走出計劃經濟體制的舊觀念和束縛,實現商品化經營,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國有企業發展環境,解決國有企業進入到經濟市場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初至21世紀初的“制度創新”為國有企業改革的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改革中線放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推動國有經濟結構跳幀上,主要的任務是國有企業確立與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資本和產權意識,建立相關的現代企業制度。初步解決了國有企業內部的淘汰機制建立問題,也讓國家冗雜的經濟體制的進行改革,提高生產效率,增加國有企業的市場活力;黨的十六大以后,以2003年國資委成立為標志的“國資發展”為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重點進行的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國有企業改革,解決國有經濟管理部門的體制冗雜等問題,提高了國有企業的生產效率。
從上可以看出我國的基本的經濟體制的建設已經完成,但是進入了新經濟時期,國內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發的激烈,也就意味著國有企業要面臨國家使命和國際環境的雙重考核標準,國有企業前期依靠國家財政擴大財政等方式已經逐漸不可取,原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許根據經濟市場環境及時的做出調整。國有企業進行改革是必然,否則會逐步發展成為損害國家利益的企業。
二、國有企業改革的原則和思路
(一)國有企業改革的原則
首先要注意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和加強政府宏觀,國有企業的改革需結合市場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管理階層要轉變觀念,為國有企業改革營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其次是要關注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關系,建立配套的改革體系,處理全局與局部之間的關系,讓配套體系服務于國有企業改革;最后一個方面是要做好改革的整體性風險控制,保證國有資產流轉,讓政府部門對國有資產做有效監督,滿足對國有資本的約束要求,規避國有資產在國有企業改革中的風險,為國有企業改革保駕護航。
(二)改革思路
國有企業的改革過程中需要加強分類監管,保證監管環節能夠根據國有企業改革的具體情況做到張弛有度,對于國內企業的改革需要注意的是激發企業的活力,提高效率,提升國有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充分調動延期和地方國有企業國資委兩個層面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解決國有企業在實際改革中的問題。
國有企業的改革過程中需以管資本為主,提高國資監管力和監管時效性。積極促使國資委的職能做轉變,使得國有資本投向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優化相關的資本結構,規范資本運作,從而為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保駕護航。
國有企業的而改革過程中需要注重相關的產業結構調整,增加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于劣勢國有企業采取綜合治理等手段,加快該類型企業的轉型升級。投入相關的資金和政策,讓國有企業擁有創新動力,增加國有企業對市場的占有率。
三、國有企業改革的方法
國有企業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讓其擁有創新的動力,讓其能夠能動拉動區域經濟增長。這需要國家積極的發展混合所有制,讓國有企業建立創新機制的產權制度得到保障。國家在政策上要注重股權制度多元化,并支持國有企業改制上市,讓國有資本證券化,同時設立相關的基金,規范機構的投資行為。
其次是要建立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逐步市場化的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隊伍,促使國有企業高管市場化,構建相關的獎勵機制,對于表現優異的國有企業人才進行獎勵,對于不合格的需采取相關的處罰措施。這不僅有利于優秀人才隊伍的建設,還利于實現國有企業部門的惡權責分明,將工作環節落實到個人。
最后是堅持和完善以董事會為核心的協調運作、有效制衡的國有企業公司法人的治理結構。從而讓國有企業的改革散發活力,同時也緩和了新、老散會的關系,因為在現階段,國有企業混改已經受到現實經濟環境的制約,所以需要完善相關的國有企業治理結構,讓董事會成員結構具有獨立性和專業性,讓國有企業的改革初見成效,激發職業精力人的經營管理的積極性,真正的實現“放權,”讓國有企業的資本在市場競爭機制中得到保值和升值,滿足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
總而言之,在新經濟時期,國有企業的改革需以完善相關的層次框架為主,讓相關的國資經營管理部門監督整個國資運營狀況,對國有企業實現針對性的管理,讓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中始終保持活力。
參考文獻:
[1]張屹山,趙立文,劉玉紅,高麗媛.論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58 (02):51-59+204.
[2]肖亞慶.深化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J].先鋒隊,2018,(02):14-16.
[3]肖亞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J].中國郵政,2018(03):62-64.
[4]周敏慧,陶然.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經驗、困境與出路[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8,(01):87-97.
[5]趙立臣.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8,(08):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