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艷
摘 要: 通過網絡調查發現,開放獲取資源的內容和形式不斷擴充,相關機構和政策不斷跟進,對圖書館、教學和科研產生重要影響。本文選取32所國內外高校圖書館主網站為對象,調查開放獲取揭示情況,發現應用大學圖書館開放獲取揭示率偏低。為了實現應用大學圖書館、教學和科研跨越式發展,提出加大開放獲取宣傳力度和拓寬宣傳渠道等建議。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開放獲取 網絡調查 數字資源
開放獲取或開放存取(Open Access,OA)資源是利用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提供的免費信息資源。它為高校圖書館和師生提供了一條新的獲取學術資源選擇途徑。目前,圍繞OA的各項工作在全球范圍內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文獻資源是科研人員順利開展工作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一般本科院校因經費緊張,數據庫資源短缺,科研工作者挖空心思通過各種正規、非正規渠道獲取文獻的現象已是司空見慣。本文采用網絡調查為主、文獻調查為輔的方式對OA的發展現狀進行概述。同時,選取國內外32所高校圖書館主網站為對象展開調查。其中10所國外重點大學圖書館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常用鏈接中選取;12所國內重點大學圖書館從教育部“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36所中選取;另外的10所辦學實力較強的應用大學圖書館從2017年廣州日報應用大學排行榜TOP800[1]排名前100高校中選取。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探尋OA在高校圖書館中的揭示現狀。
1.調查說明
網絡調查時間為2018年1月至3月。國外重點大學選取的是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國內重點大學選取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大學選取的是溫州大學、河北科技大學、青島農業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國民航大學、南昌航空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中國計量大學,其中,西交利物浦大學和寧波諾丁漢大學為中外合作辦學高校。
2.開放獲取發展現狀
2.1開放獲取政策與發展趨勢
公共投資產生的智力成果作為一種社會資源,除涉及國家或者軍事機密外,其開放獲取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普遍認可,強制力度也在不斷加大[2]。目前我國OA已經獲得政府、中科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并且中科院已經將開放成果視為其資助作者的一種責任而執行督促和檢查[3]。關于OA的相關政策在中國科學院機構知識庫服務網格(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CAS IR GRID)內的政策問答描述的較為詳細,可以作為依據參考。政府和科研機構的OA政策對OA普及起到強大的引領示范作用。預計至2024年,90%以上的論文都會實現OA[4]。未來,OA有望成為一種主流的學術交流行為。
2.2開放獲取資源
OA資源包含的智力成果形式有學術論文、專利、著作、報告、數據甚至各種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如講義、慕課、公開課等內容。機構知識庫(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作為開放獲取模式的產物,正在各機構或學科領域悄然興起[5]。下面將分別就OA期刊、IR和開放課程進行簡要概述。
2.2.1開放獲取期刊
OA期刊一般需要作者付費出版,一些出版者沿襲傳統仍然實行嚴格的同行評議以確保論文的發表質量。OA期刊的免費獲取有助于提高論文利用率和促進學術交流。目前讀者可以在OA期刊目錄(DOAJ)、GoOA發現平臺、科學公共圖書館(PLoS),Socolar,Open Access Library(OALib),HighWire,BioMed Central Journals,SpringerOpen,arXiv,ResearchGate,UNESCO,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漢斯出版社電子期刊等網站獲得免費學術期刊全文,其中著名的DOAJ和GoOA分別由隆德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創建。OA期刊可以通過百度學術等搜索引擎獲得。截至2018年2月18日全世界已有6,083個個人和1,027個組織簽署支持布達佩斯OA計劃(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聲明[6]。
2.2.2機構知識庫
近些年社會各界的學術組織都在積極組建IR,主要收集機構內部工作者的智力成果,包括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專利、會議論文、著作、報告、數據等文本型數字智力成果和慕課、公開課等非文本型數字智力成果,并通過互聯網提供檢索和免費獲取等服務,有部分可免費獲取全文。有些IR還提供知識圖譜,如CAS IR GRID。
國內建設較早的是中科院IR。截至2018年2月,中科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維護的CAS IR GRID共集成其下屬研究所IR 114個,收集各種智力成果總數816,877個,全文成果占75%以上,累積下載量達到18,340,055次[7];由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組織維護的開放機構庫目錄(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OpenDOAR)共集成全球范圍內IR 3,500個,其中中國IR 40個[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研究知識庫(Open Repository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OR)集成的研究機構數上升為1,792個,主要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機構,公開研究論文全文518,524篇,累積下載量達到了4,406,559次[9];中國開放科研知識云(Chinese Open Research Cloud,CORC)[10]集成中科院下屬研究所和國內高校知識庫共169個,文獻數量1,145,396篇。
機構知識管理平臺(CSpace)由西北研究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發,通過網絡促進智力成果開放共享。著名的CAS IR GRID主要由CSpace平臺支撐,提供智力成果的搜索、分類導航、動態知識圖譜等服務功能。知識圖譜中展示全文存儲狀態、全文開放狀態、收錄類型、論文語種、存儲、訪問、作者合作網絡、引用排行等統計分析結果[7]。除CAS IR GRID以外,還有很多包括中科院內部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事業單位在使用CSpace平臺建設各自的IR。
2.2.3 開放課程
這里談及的開放課程是通過互聯網向公眾開放的教學視頻課程,這些課程大多來自于國內外優秀教育工作者,屬于OER中的一個類別。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和公開課作為兩大類開放課程形式,其中公開課提供免費共享;慕課,提供在線互動與測評,絕大多數免費,部分收費,不提供學分或學位,目前僅提供教師簽字的認證證書。
人人字幕組翻譯的國外著名大學課程資源的網絡傳播推動了國內公眾對于開放課程的了解,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熱浪,加快了國內對開放課程的建設。在國內外如牛津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著名高校公開課/慕課資源不斷增長的助推下,各種整合公開課/慕課資源的平臺也不斷涌現,如網易公開課,新浪公開課,超星公開課,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公開課網,中國教育在線,edX,Udacity,Coursera等。慕課/公開課等教育資源的開放獲取為個性化學習和終身教育及學習型社會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將在全球掀起一場教育改革的浪潮。
2.2.4其他開放獲取資源
除上述資源外,其他有較高學術價值的開放資源有電子圖書、專利、標準、政府公布的數據、各大知名學者/機構的博客等,百度文庫、各種學術論壇、各企事業單位公布的數據/信息及個人網站等信息資源由于缺乏嚴格的管理,質量良莠不齊。
3.高校圖書館的開放獲取服務
3.1開放獲取與高校圖書館
在OA形勢下,高校圖書館應依據本校學科建設和研究項目情況充分挖掘、利用OA資源充實自身電子館藏,優化館藏結構,提升館藏質量,為教學改革和科研創新提供有力支撐,縮短因經費引起的差距。未來,OA資源有望成為高校圖書館數字館藏的重要組成部分。
OA的開發和發展離不開國內外高校圖書館、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機構的參與和支持,其中高校圖書館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高校圖書館既可以通過多方合作參與開發和維護本機構的OA資源,為各種平臺提供整合依據,又可以參與OA期刊和圖書的出版,同時傳播OA理念,指導和規范讀者OA行為,推動信息開放與共享。
3.2基于文獻調查的高校圖書館開放獲取揭示情況
OA資源及其倉儲或平臺在國外發展迅速,我國則正處于起步期。張新鶴[11]的調查結果表明,80所高校圖書館(985高校12所,211高校11所,一般高校52所,科研與專業圖書館5所)中,對開放獲取比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圖書館人有57位(57.85%),比較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有5位(5.95%),其余22位(26.19%)對開放獲取了解程度一般;分別有19.16%、26.16%的科研人員和學術期刊對開放獲取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完全不了解和比較不了解的分別占46%、26.16%。黃雪梅等[12]的調查結果顯示,京津冀地區高校圖書館揭示了開放獲取資源的院校有43所,占全部院校的39%,“985”和“211”高校在開放獲取資源的揭示上明顯突出。戴凡等[13]的調查結果顯示,西南地區137所高校圖書館中42.3%的高校圖書館揭示了開放存取資源。
3.3基于網絡調查的高校圖書館開放獲取揭示現狀
圖1的調查結果顯示,所調查的12所國內重點大學圖書館和10所國外重點大學圖書館全部都提供了OA服務,普及率為100%,但是服務的內容、形式和深度不盡相同。國內重點大學圖書館中浙江大學圖書館網站免費資源的獲取路徑較多,在首頁“學科服務”下的“學科資源導航”、“資源查找”下的“學科資源導航”、“數據庫導航”、“網絡資源”或在“館藏與資源”下的“圖書”、“期刊”、“數據庫”、“網絡資源”中均可較容易地找到免費資源鏈接及簡要介紹。10所應用大學圖書館中僅在6所圖書館網站上找到了OA鏈接,占所調查應用大學圖書館總數的60%,并且提供鏈接的數量有限,更新情況不容樂觀。
圖1 高校圖書館OA服務普及情況
4.結語
OA政策不斷完善,參與機構不斷擴充。政府、中科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對OA在我國的普及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OA服務已引起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重視并提上議事日程。未來,OA有望成為一種主流的學術交流行為。針對應用大學圖書館OA揭示率偏低問題,為擴大OA的普及,推進信息的廣泛交流、傳播和共享,建議有關部門加大OA相關信息的宣傳推廣力度,拓寬宣傳渠道。此外,應用大學圖書館也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加強對館員和師生信息素養培養,借助OA推進本校圖書館、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姍.應用型大學誰最強?[N].北京日報,2017-03-29(015).
[2]張燕,劉筱敏.強制性且帶有激勵措施的OA政策調研及實例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18):89-100.
[3]開放獲取政策問答[EB/OL].http://www.irgrid.ac.cn/note.jsp,2018.02.17.
[4]龔牟利.開放出版模式創新進入快車道[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11-07(001).
[5]祝紅藝,郭虹,胡宗莉,王杏利,朱艷梅.面向學術出版變革的圖書館學術資源建設研究[J].圖書館,2017(12):31-36.
[6]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EB/OL]. http://www.budapestopenaccessinitiative.org/list_signatures, 2018.02.18.
[7]中國科學院機構知識庫服務網格[EB/OL].http://www.irgrid.ac.cn/,2018.02.18.
[8]Search or Browse for Repositories[EB/OL]. http://www.opendoar.org/find.php, 2018.02.18.
[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研究知識庫[EB/OL].http://or.nsfc.gov.cn/,2018.02.18.
[10]中國開放科研知識云[EB/OL].http://www.chinair.org.cn/,2018.02.18.
[11]張新鶴.我國圖書館參與學術信息資源開放獲取的調查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4(05):83-88.
[12]黃雪梅,張世怡,潘璇,王汝江,尚曉宇.高校圖書館開放獲取資源揭示內容分析與研究——以京津冀高校圖書館為例[J].情報資料工作,2016(04):98-103.
[13]戴凡,宋丹丹,謝小宇,單旭東.西南地區高校圖書館開放存取資源建設調查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7(23):42-51.
基金項目:銅仁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trxyDH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