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珊 楊振蕓
摘 要: 為了探討大學生的時間透視與成就動機的關系,本研究利用大學生時間體驗量表、成就動機問卷對23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 ①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時間透視對未來的希望(t=-2.27,P=0.024)、對現在的激情(t=2.97,P=0.003)、對現在的滿足(t=-4.06,P=0.000)、對過去的接納(t=3.44,P=0.001)因子與成就動機的追求成功的動機(t=2.57,P=0.011)、避免失敗的動機(t=-2.64,P=0.009)因子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②不同作息時間規律情況的大學生在時間透視(t=1.97,P=0.05)、成就動機(t=3.42,P=0.001)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③不同學習成績的大學生在時間透視(F=3.91,P<0.05)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④大學生的成就動機與時間透視(r=0.153,P<0.05)、對未來的希望、對現在的滿足、對時間的計劃(r1=0.342、r2=0.209、r3=0.310,P<0.01)呈顯著正相關,與對現在的激情(r=-0.270,P<0.01)呈顯著負相關; ⑤時間透視、是否為學生干部對成就動機有顯著預測作用(F=5.765,P1=0.015,P2=0.036)。由此可知,①大學生的時間透視、成就動機受性別、作息時間是否規律、學習成績的影響;②時間透視得分越高,成就動機越強。
關鍵詞: 大學生 時間透視 成就動機
時間透視是個體對過去、現在和未來時間的意識經驗與相對注意,包括情感、態度和預期[1-2],是建構心理時間的基本尺度[3]。Frank首次提出時間透視概念,Lewin認為是個體對未來及過去心理觀點的總和。人在本質上注重未來,國外有研究指出時間透視具有實現未來的功能[4],注重規劃未來的個體更善于計劃與控制自己的行為并獲得預期結果[5]。國內僅有西南大學黃希庭等曾構建了未來和過去的心理結構模型,探討了青少年和成年時間透視的特點[6-7],目前對于時間透視的研究較少,且人們大多關注時間透視的認知成分,對情感成分及未來時間觀念動機作用的研究較少[8],大多動機模型沒有考慮到時間維度。如今,隨著學業競爭和就業壓力的增大,一些大學生出現人生目標不明確的現象,現有研究表明時間透視可以預測個體心理行為發展結果,未來時間洞察力會影響個體成就目標取向[9-10]。本研究針對大學生時間透視和成就動機的關系進行實證性研究,為提高大學生時間透視的廣度、深度,增強成就動機,提高就業率提供理論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230名大學生作為被試,共發放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27份,有效回收率為98.7%。其中男性93人,女性134人;作息時間規律的有141人,不規律的有86人;學生干部有89人,不是學生干部的有138人;獨生子女有70人,非獨生子女有157人;每周按時鍛煉身體的有74人,反之有153人;人際關系良好的有176人,不好的有51人;學習成績分為上、中上、中、中下、下五個程度,分別為23人、82人、93人、24人、5人;年級分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及以上四個程度,分別為77人、102人、30人、18人;生源地分為城市、城鎮、農村三個程度,分別為51人、40人、136人;政治面貌分為黨員、團員、積極分子和其他四個程度,分別為17人、127人、76人、7人。
1.2方法
1.2.1大學生時間體驗量表
大學生時間體驗量表[4]由鄭涌、黃希庭編制。該量表共22個項目,每個項目有“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5個等級,采用5點評分。量表包括對未來的希望、對現在的激情、對過去的接納、對時間的遵從、對時間的焦慮、對現在的滿足、對時間的計劃7個因子,得分越高,表明這類情感越強。時間體驗各維度的同質性信度在0.3320—0.5905,量表總信度系數為0.6935。
1.2.2成就動機問卷
成就動機問卷[11]由挪威奧斯陸大Gjesme T.和Nygard R.于1970年編制,由葉仁敏和Hagtvet K.A.于1988年修訂而成。量表共30道題,分兩部分,每部分15道題,分別測試追求成功的動機(Ms)和避免失敗的動機(Mf)兩個維度。量表采用4點記分,完全正確記1分,完全不正確記4分,得分越低,表明這類動機越強。同時根據阿特金森的理論得到合成動機得分。此量表在中學生樣本中施測獲得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83(希望成功的動機分量表)和0.84(回避失敗的動機分量表)。
1.3統計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22.0進行錄入及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相關、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時間透視、成就動機上的差異比較
女性在時間透視的對未來的希望(t=-2.27,P=0.024)、對現在的滿足(t=-4.06,P=0.000)和成就動機的避免失敗的動機(t=-2.64,P=0.009)方面得分都高于男性,在時間透視的對現在的激情(t=2.97,P=0.003)、對過去的接納(t=3.44,P=0.001)和成就動機的追求成功的動機(t=2.57,P=0.011)方面得分都低于男性,見表1。
2.2作息時間規律與否的大學生在時間透視、成就動機上的差異比較
作息時間規律的大學生在時間透視(t=1.97,P=0.050)、對未來的希望(t=3.44,P=0.001)、對現在的滿足(t=3.07,P=0.002)、對時間的遵從(t=3.02,P=0.003)、對時間的計劃(t=2.59,P=0.010)與成就動機(t=3.42,P=0.001)及避免失敗的動機(t=2.89,P=0.004)上得分都高于作息時間不規律的大學生,在對現在的激情(t=-4.32,P=0.000)方面得分低于作息時間不規律的大學生,見表2。
2.3不同學習成績的大學生在時間透視上的差異比較
學習成績越好,在時間透視(F=3.91,P=0.004)、對未來的希望(F=5.40,P=0.000)、對現在的滿足(F=2.83,P=0.026)、對時間的遵從(F=3.58,P=0.008)、對時間的計劃(F=2.80,P=0.027)方面得分越高,學習成績越好或者學習成績越差的大學生在對時間的焦慮(F=5.87,P=0.000)方面得分較高,見表3。
2.4大學生時間透視與成就動機的相關分析
大學生成就動機與時間透視(r=0.153)、對未來的希望(r=0.342)、對現在的滿足(r=0.209)、對時間的計劃(r=0.310)呈顯著正相關,與對現在的激情(r=-0.270)呈顯著負相關,見表4。
2.5大學生人口學變量、時間透視對成就動機的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探討大學生的時間透視與成就動機的關系,以成就動機為因變量,以人口學變量中是否為學生干部(設置啞變量,以是學生干部為參照組)、時間透視作為預測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是否為學生干部和時間透視均對成就動機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因此,是否為學生干部與時間透視對大學生的成就動機有顯著的預測作用,見表5。
3.討論
研究表明,男性在對現在的激情、對過去的接納、追求成功的動機上得分高于女性,女性在對未來的希望、對現在的滿足、避免失敗的動機上高于男性。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性別與成就動機無關,Mc Clelland認為在競爭條件下男性的成就動機高于女性,中性條件下女性的成就動機高于男性[12]。Douvan的研究指出,性別差異在時間透視方面是顯著的,陳永進的研究認為男性對于時間的態度更加主動完整,這與本研究不符[5]。可能是如今社會發展進步及男女平等價值觀念的弘揚,使得男性在就業方面更有優勢及女性應該更加注重婚姻家庭這一錯誤想法得以摒棄,當代社會女性得到了極大程度的認可,對生活較為滿足,對未來有更高層次的追求與向往,但仍然擺脫不了性別方面的桎梏,較男性而言對成功的渴望較少,極大程度上依然追求穩妥有保障的生活方式。
研究表明,作息時間規律的大學生在時間透視與成就動機上的得分高于作息時間不規律的大學生。這可能是由于作息時間規律的個體對自我約束性較強,能夠合理有效地進行時間管理,使得他們對時間的態度和體驗更加積極,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和身心健康水平,同時越自律的個體對積極向上的生活有較大的渴望,故而成就動機較高。研究表明,學習成績越好,時間透視得分越高,這與呂厚超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14]。可能是因為學習成績好的大學生能夠更好地檢測和控制學習時間的分配[15],對于時間的把握與態度更加積極,能夠制訂長期學習計劃并且堅持執行。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時間透視、是否為學生干部對成就動機有顯著的預測作用。這可能是因為對時間的態度和體驗方面較為成熟的個體,其生活態度較為積極向上,能夠將過去、現在、未來聯合起來,把握行為的后果,從而有更高的生活理想和更完整的自我觀念,更希望在未來積極地尋找新的目標和機會,迎接新的挑戰,從而擁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學生干部在學校生活中承擔更多責任,在為班級服務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成就感與滿足感。隨著與外界交流的增多及能力的提升,學生干部更追求有價值、有意義的活動,成就動機隨之增強。這說明大學生在今后學習生活中要更加關注對于時間的態度與管理,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參加集體活動提高能力,從而提高戰勝困難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希庭,鄭涌.時間透視的自我整合:I.心理結構方式的投射測驗[J].心理學報,2000(01):30-35.
[2]宋其爭,黃希庭.時間透視的研究現狀[J].心理科學,2003(03):498-500.
[3]戴必兵,張國華.大學生時間透視與焦慮的關系:應對方式的完全中介效應[J].中國特殊教育,2011(08):77-80.
[4]鄭涌,黃希庭.自我同一性狀態對時間透視體驗的結構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1998(03):201-204,200,28.
[5]陳永進.未來時間透視及其與控制觀關系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8(04):22-26.
[6]黃希庭,孫承惠,胡維芳.過去時間的心理結構[J].心理科學,1998(01):1-4,16,94.
[7]黃希庭.未來時間的心理結構[J].心理學報,1994(02):121-127.
[8]鄭涌,黃希庭.大學生時間體驗維度的因素探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01):98-104.
[9]覃開意.大學生未來時間洞察力與學業自我效能、成就目標及學習策略的關系[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10]Simons, J.,Vansteenkiste, M., Lens, W., & Lacante, M.. Placing Motivation and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Theory in a Temporal Perspective[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4,16 (2):121-139.
[11]葉仁敏,KuntA.Hagtvet.成就動機的測量與分析[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2(02):14-16.
[12]王顏芳,程文娟.成就動機研究現狀與展望[J].管理工程師,2016,21(06):60-66.
[13]陳永進,支愧云.未來時間透視特點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1998(04):373-374.
[14]杜剛,呂厚超.青少年未來時間洞察力和學業成績的關系:時間管理傾向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學,2017,40(01):96-102.
[15]唐衛海,劉湍麗,石英,馮虹,劉希平.圖片部分線索效應的學習時間分配的發展[J].心理學報,2014,46(05):621-638.
[16]許艷杰.大學生未來時間洞察力、成就動機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
基金項目:2017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X2017314)。
通訊作者: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