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郭偉民 本報記者 倪浩

日本大阪23日獲得2025年世界博覽會主辦權。這讓不少日本媒體興奮異常,甚至有種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昔日重來的憧憬。《日本經濟新聞》認為,半個世紀后,日本再次由東京和大阪先后舉辦奧運會和世博會,這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期兩場盛會的“重演”,奧運和世博的經濟帶動效應值得期待。
將帶來2萬億經濟效果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2025年世博會決定在大阪召開,這是繼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后的大型活動,可以說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期舉辦的東京奧運會(1964年)和大阪世博會(1970年)的重現。世博會對經濟的拉動效果將達到約2萬億日元(約合1200億元人民幣),作為東京奧運會之后,拉動經濟增長的措施,被寄予厚望。
日本尤其重視外國游客來訪的效果。三菱日聯調查咨詢公司的相關統計顯示,2017年訪問關西的外國游客達1207萬人次,占所有外國游客的四成,消費超過1萬億日元。大阪世博會的參觀者預計2800萬,其中外國人大概達到350萬。世博會將拉動訪問關西的外國游客增加三成,效果將波及整個日本。
日本《讀賣新聞》26日稱,大阪贏得2025年世博會舉辦權,三連休之后的東京股市,對拉動經濟的作用充滿期待,鐵道和大型綜合建筑公司等內需相關企業出現了積極買入。26日日經指數收盤比上周四增長165.45點,終盤報收于21812.00點。由于將有大量外國游客訪問日本,經營連接關西國際機場和大阪市內的南海電氣鐵道公司一度上漲5%。因為對世博會建筑需要的期待,大型綜合建筑公司股價也飆升。
刺激作用難比當年
83歲的日本經濟企劃廳前長官堺屋太一曾參與1970年大阪世博會的準備工作。他25日對時事通訊社表示,2025年在大阪舉辦世博會將成為創造新日本、新時代的契機。當年正是因為大阪世博會,一直以來都是講究年功序列、按資排輩的日本,讓一批年輕才俊嶄露頭角。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劉軍紅告訴《環球時報》,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2025年大阪世博會兩大盛會相繼舉辦,對于日本經濟發展確實是一個提振的著力點,尤其是日本經濟在收縮狀態中持續了20年的漫長時期后,確實需要一個刺激點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契機。但眼下與上世紀70年代相比,日本所處的經濟環境和發展階段已不可同日而語,兩大盛會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也完全不同。“在目前日本經濟非常成熟的狀態之下,世博會對經濟的拉動效果實際上會比較小,不同于上世紀日本經濟國際化進程中所起到的刺激作用那么明顯。”
有企業擔心負擔過重
就大阪世博會能否重現過去的輝煌,也有不少人持懷疑態度。《韓民族日報》在26日的報道中認為,首先,世博會的人氣大不如前,曾是大阪主要競爭城市的巴黎最終放棄了申辦世博會的計劃。預計日本僅準備世博會的費用就將達到1250億日元。日本中央政府、大阪、經濟界將各負擔1/3,但經濟界如何籌集400億日元還是未知數。
在2005年的愛知世博會上,場館建設費用主要由豐田汽車集團等名古屋當地企業承擔。此次世博會的一些費用將會由以關西為中心的企業來承擔。有的企業有強烈的分擔意愿,但也有企業擔心負擔過重。某家電器企業就表示,“此次與國內消費不斷擴大的高速增長期不同”。
此外,報道稱,大阪世博會舉辦之年2025年是“團塊世代”(1947年至1949年出生的嬰兒潮一代)全都成為75歲以上老年人的一年。因此,有人提出,在高齡醫療和保健對策劇增的時期,對一次性活動——世博會投入巨額資金是否合適。▲
環球時報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