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元
11月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了十分重要的講話。本次座談會的規格和層面之高,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極為罕見的。我有幸參加了當天的會議,并代表新能源行業、圍繞光伏產業和能源轉型進行了發言。
我在發言中談到,清潔、可持續的光伏發電已成為未來新能源發展的主要選擇。但是,目前整個行業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政策“急剎車”給行業帶來危機;二是非技術性因素推高了國內光伏發電成本;三是光伏產業政策難以滿足我國能源轉型的需要。
針對以上三方面問題,我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堅定推動我國能源革命,明確可再生能源方向;二是減免可再生能源稅費;三是推動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事實上,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經具備了快速發展、實現能源根本轉型的總體條件,如能進一步強化認識,制定更具前瞻性的發展規劃,減免可再生能源稅費,光伏發電的平價上網時代將在未來2-3年內很快到來,進而真正推動能源轉型,從根本上減少、消除霧霾,實現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美好愿景。
結合當前的中國經濟轉型大背景,從民營企業角度而言,我認為今后在經濟治理過程中,政府部門應更多地去了解市場,給予明確的產業導向和穩定政策預期,充分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市場主體自主判斷和決策,讓社會“經濟細胞”和資源要素自行均衡和配置。
政府在具體政策的制定過程中,應更多地聽取企業、行業、協會的意見,并給予合理的緩沖期,讓企業去適應和調整。只要充分尊重市場規律,遵循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成功經驗,正視實體需求,理清當前經濟下行的問題本源并及時調整,就能真正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培育發展的沃土,從而有效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有力推進我國經濟的適度快速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當我們站在新的里程碑前回顧歷史,不難發現,重大變革幾乎都源自于企業,企業早已深入到了社會進步的血脈之中,深深地影響著現代社會的根本。所以,作為民營企業,在當前的經濟大背景下,我們更應該堅定對行業的信心,保持企業的戰略定力,心無旁騖,奮勇前進!▲
(作者是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
環球時報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