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玉
閱讀能力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剛入學不久的初中生來說。語文文言文教學不但實現了對初中生在古文化理解方面提升,也慢慢培養了初中生對語文課程和我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因此,初中在開展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從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文言文閱讀興趣和文言文閱讀能力提升方面進行引導,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幫助初中生在日后的文言文閱讀中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并且在文言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科目成績。
長期以來,初中的文言文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多為逐字逐句地翻譯式教學,不去老師對學生的要求為對一些文言詞匯、文言句式進行熟練掌握式的學習。這種學習方法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引起學生對文言文的反感。這種教學方法必然對初中生來說教學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升學的需要,初中語文老師對文言文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加深,因此,國內越來越多的初中均開設有專門的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而在業務員閱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并無法很好地對初中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因此,當下初中的語文老師在進行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仍舊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來培養初中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本章節共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論述了我國當下初中的文言文閱讀教學現狀和初中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現狀,其二是針對“文言并舉”的教學策略在文言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具體運用進行了論述。
筆者在和國內的一些初中語文老師進行走訪之后,發現目前國內多所初中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和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幾種問題:
首先,初中生在閱讀文言文的效率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低效性。國內當下多數初中生在閱讀文言文的內容時,存在著閱讀效率低下的問題。具體來說,初中生在進行文言文閱讀的過程中,對一些較容易理解的文言文,一開始有著一定的閱讀興趣,但是后來的閱讀過程中,閱讀興趣就會越來越弱,以至于在后續的文言文學習過程中,不但學習效率較為低下,甚至會對文言文閱讀產生厭惡之情。
其次,目前初中當下的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模式仍舊是老師對整篇文言文進行翻譯,再對其中的一些古漢語詞匯進行釋義講解,而學生則被要求對整篇文言文進行全篇背誦和默寫,對部分文言文語句的譯文進行默寫,對文言文中所出現的詞匯進行抽查提問。這種十分刻板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來說是十分痛苦的,并且再也激不起學生對文言文絲毫情感的微瀾。由此文言文教學對師生雙方來說,演變為一件最索然無味,但為了應對文言文考試又不得不忍受的苦事。
第三,初中生在進行文言文閱讀的過程中,存在著閱讀不認真、不做閱讀筆記等問題,究其原因,筆者發現多數初中生在閱讀一片文言文時,多為瀏覽幾遍或者直接觀看譯文,無法從頭至尾地進行完整性的文言閱讀,而且對一些文言文的詞匯和文言句式方面更不會進行認真記憶了。
最后,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閱讀的過程中,多數是先讓學生進行自習式的閱讀,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對學生來說能夠起到一定的自學作用,但是卻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以至于一些學生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認為自己對所閱讀的文言文內容完全掌握了,這也是國內多數初中所存在的通病。
2.1 初中語文老師在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多增加誦讀、背誦的環節,夯實學生的文言文閱讀基礎
筆者認為初中語文老師在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第一,老師應該每周抽出固定的語文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文言文閱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對一些文言文閱讀材料的背景、文言文句式等進行解析式教學,讓學生通過老師的解讀來掌握在文言文閱讀時的方法。第二,在對初中生開展文言文閱讀課程的過程中,提前準備一些和本次文言文閱讀相關的視頻資料,這將會在培養初中生的文言文閱讀興趣過程中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這種文言文閱讀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在閱讀課堂中不但能夠起到很好的趣味性和參與性效果,而且能夠在達到文言文閱讀教學目標的同時,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2.2 初中語文老師在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文”代“言”,在設計中盡量以樣本的形式出現
對初中生來說,如果在傳統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應該以“文”代“言”,在設計中盡量以樣本的形式出現。筆者認為:在對初中生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做到以“文”代“言”,通過這些文言文文本中的古文與現代文之間的互換,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對文言文的內容和主題思想方面做到更深一層的認識。另一方面,初中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更多的困惑在于對文言文的理解方面和文言文內涵的表達手法方面。通過這種“文言并舉”的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在文言文閱讀方面的能力提升。
2.3 初中語文老師在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多種教學形式來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筆者認為,語文老師的不同文言文閱讀教學方式,對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的促進效果是不同的。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老師可以采用“文言并舉”的方法,對學生開展文言文翻譯比賽(把學生自己對指定的文言文的內容進行翻譯),那么在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引起初中生的認可和學習熱情的,尤其是在進行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文言文閱讀技巧+文言文基礎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開拓初中生在對文言文進行閱讀的過程中的思考和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升。而且對于學生來說,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也會更加有趣,不會感到枯燥無味。
另一方面,在這種“文言并舉”的教學過程與對學生開展文言文翻譯比賽相結合的過程中,很容易地激發初中生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無論是對初中生的綜合發展來說,還是對提升初中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來說,都能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并且能夠對初中生在學習傳統文化方面起到很大幫助作用。
2.4 初中語文老師在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突出“文”與“言”的結合
在傳統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多數老師都是將“文”與“言”進行分離式教學,這種教法的結果必然是肢解課文。而且最為直接的不良后果就是將飽含情感的“文言文”不復存在,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么是有“言”而無“文”,要么是有“文”而無“言”。因此,初中語文老師如何優化文言文教學的策略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十分必要的問題。筆者認為,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文言文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是以朗讀為契點,高效有趣地對文言文進行講解。其次是在進行文言文翻譯的過程中,將“文”與“言”并舉,重點突出“文”與“言”的有效結合,這樣既符合文言文這一古代書面語的特點,又可落實《語文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和“閱讀目標”,是一種優化的教學策略。
截止目前,我國當下一些初中雖然在文言文閱讀的教學過程比較重視,但在具體的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基于以上現狀,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筆者認為語文老師應該在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從“文言并舉”的方面進行側重性地教學,從而提升初中生在文言文閱讀方面的能力,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希望能夠對國內初中的語文老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