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明
以往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中給學生傳授知識,學生普遍都是被動地接受,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構建高效課堂已經成為廣大教師追求的目標。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者,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也變得靈活和開放起來,也給予了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語文思維,在新課程改革后,教師已經開始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在設置教學要求時要充分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自從高效性進入新課改以后,很多教師盲目拔高了課堂生成,這就導致許多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課前的精心預設,更多關注的是課堂上的隨機生成,從而極大地浪費了實際的課堂教學時間,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只有精心預設課前,才能提高課堂的實際教學質量,首先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內容,要充分把握語文教材的內涵,不僅要備好語文課本上的知識,還要積極查閱相關的教學資料,充分掌握課程內容的相關知識背景,在自己備課時還要研究出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課前預習的高效性,尤其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教師要注意給他們傳授一些預習方法,可以讓學生熟讀課文,讓學生學會里面的生字詞,讓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的狀態,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課堂上的時間,或者是正確引導學生運用多樣化的方法,以此來收集相關的學習資料,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照本宣科,保持授課內容的豐富多樣性,促使學生學習到更為全面的語文知識,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義的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那么一個課堂教學問題應該至少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其一提出的問題必須是學生之前不知道的;其二提出的問題必須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其三提出的問題一定要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設計出有意義的問題,問題本身就帶有很強的趣味性,它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索欲,只有設計出一個好問題,才能有效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時一定要具備明確的目的,并且充分了解和掌握語文教材特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融會貫通語文知識,還要認真挑選課堂問題,控制好問題數量,不能讓課堂提問太過于隨意,同時在實際課堂提問時要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給予學生平等的回答機會,并積極鼓勵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以此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課堂問題往往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只有認真揣摩,保證問題的高水平和有效性,才能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體現出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在以往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是否遺漏了某個語文知識點,設計出來的是較為全面的教學環節,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構建既實用又簡單的課堂教學,那么教師就必須設計出精簡但又不遺漏知識點的教學環節,在設計時要從學生的發展特點和興趣愛好出發,采用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來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領悟所教內容,并且要明確語文教學結構段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平淡無奇的講到尾,要有起落和思維碰撞,這樣才能使得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為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從而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和進步。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這種模式也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保持小組合作的高效性,不但能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還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求異性思維,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積極開展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來共同討論學習問題,并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悉心聽取教師和其他同學的意見,這樣就更能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可以參照以下做法:其一是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交流的高效性;其二是教師要多多巡視和觀察,對于沒有參與到討論中的學生要及時引導,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其三是要把握好小組合作的時間和次數,不能過多又不能過少,只有保持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真正的高效課堂不僅要注意學習內容,還要掌握好整體的教學節奏,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任務時,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導致學生還沒有開始思考,教師這邊就要求學生回答了,并且開展小組合作也僅僅是流于形式,這樣既浪費了教學時間,又無法保證學生思考的有效性,還有一部分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任務時,根本沒有制定明確的目標,學生普遍都是沒有目的地進行交流,這樣就極大地浪費了有限的課堂時間,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和表達時間,要科學合理的安排課堂時間,把握好課堂的教學節奏,以此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水平。
舒服的環境可以讓學生感受輕松和自由,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進行學習,非常有助于充分掌握所學知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有效借助語言或者課件等一系列教學手段,給學生努力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讓學生徹底放松下來,以一種自由舒服的心態進行學習,進而把學生逐漸引入語文課文的深處,讓學生在無形中進入深層次的語文學習中,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認識和探索知識,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基礎保障。
要想構建高效課堂,提升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效率,那么就需要教師在具體實踐中積極創設有利的教學情境,進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主要可以創設以下兩種教學情境:其一要保持情境的趣味性,創設的情境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和發展特征,并和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主動探究語文知識,其二是要保證情境的針對性,創設教學情境時應該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這樣就非常容易激發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學生的探索欲自然就會得到激發。
要想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教師還需要精心設計作業,在實踐中不斷創新作業的批改方式,保證作業的針對性和實踐性,要充分發揮出學生在作業批改中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師要多多與學生共同交流,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加強對教師批改作業情況的檢查,可以對班級中一些優秀的作業進行展評,使得教師養成及時批改作業的良好習慣;其二是要積極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及時完成作業的學生教師要積極表揚,適當的鼓勵正好可以保證學生學習的高效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
要想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不僅要做到以上的幾個方面,當然還得有一個好的結語,好的結束是一節課堂的凝聚,做好課堂結尾會讓學生回味無窮,一堂好的結尾不僅是對教學內容的提煉升華,還能達到回味無窮的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結尾選取一些趣味性的例子,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語文是小學教育中一門基礎性學科,它可以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身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承擔起教育的重任,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熱情,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具體的課堂教學情況,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真正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