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肖荷
(福建省莆田南門學校,福建莆田 351100)
不同時代以及不同的人才培養觀念,使得教學任務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在小學數學教改之前,數學教學突出的是知識傳授與基本計算的應用;而后出現小學數學教學任務“去數學化”的現象,即在教學中降低數學知識的內容,增加對學生認知、思維、思想等方面的培養。而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任務又進一步豐富與完善。具體來說,小學數學課堂要完成以下教學任務。
教學任務是在教學過程中預期達到的效果,是教學目的與課程教學目標的具體化。相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而言,課堂教學任務更加宏觀,全面地指示了人才培養目標[1]。根據教學任務分類,可以將教學任務劃分為認知任務、情感任務、發展任務和知識任務等。具體到我國,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明確了教學任務。
第一,知識與技能方面。教學中,要讓學生能夠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種數學知識,并在采集、整理與辨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另外,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讀寫以及討論能力,包括簡單的數學交流,能用數學語言進行解釋、闡述或證明自己在研究與解決問題中的猜測、計劃、過程和結果等。
第二,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方面。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因此小學數學也要側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推理與判斷能力。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小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教學中更要突出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判斷與推理思維是數學思維的基本方式,也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工具,所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
第三,解決問題能力方面。小學數學中很多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因此小學數學知識往往需要在日常生活與實踐中進行鞏固。比如,在《圓角分》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去超市購物的場景;也可以讓學生扮演售貨員,鍛煉其對圓角分的掌握,也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最終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第四,情感與態度目標方面。一是要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提升學習質量、學習效率的關鍵,也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生活問題,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意義。二是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形成新的情感體驗。數學具有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與統一美,這對于提升學生審美情趣等都具有促進作用[2]。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注重向學生展示數學之美,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情感體驗。
在任務導向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明確教學任務才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成效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此面對日益豐富和多元的小學教學任務,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和實踐教學方式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教師雖然知道教學中要完成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等多元任務,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卻很少顧及。尤其是在應試成績這一考核方式下,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等教學任務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針對此,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要強化課堂數學任務意識,在教學設計中突出對學生情感、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數學思維等方面的培養。將四項教學任務劃分為多個環節,分解成為較低認知水平的任務,降低教學任務的難度,通過逐步的教學工作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幫助學生形成由復雜向簡單轉化的理念,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恰當的思維訓練,讓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其次在知識鞏固與訓練中,要避免出現題海戰術鞏固知識的現象,減少計算題數量,提升數學題的質量,在題型設計中突出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必將應用到生活之中。因此許多數學知識的教學任務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要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例如,在“引出圓的周長”這個任務中,如果借助學生已有知識引出“圓的周長”的概念,雖然對學生抽象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意義,卻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學生也無法將“圓的周長”概念與日常生活建立聯系,不易學生理解。因此,在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圓形等融入到課堂中。例如,讓學生觀察校園內圓形的花壇,通過課下步量等方式去理解“圓的周長”,在親自實踐中理解這一概念。而且步量等方式,會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與實踐能力。
無論思維品質還是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都可以在教學中通過知識教學來完成。而小學數學中的“情感任務”是最為困難的,需要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進行培養。其原因就在于數學情感以及數學興趣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需要在激發學生能動性的基礎上,發現數學知識的價值與意義,進而開展主動性學習。因此完成數學教學中的情感任務,首先,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小學生對陌生知識和事物具有天生的好奇感,新的數學知識、發現問題或者解決問題都會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因此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通過課堂導入環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完成數學的教學任務。其次,在數學情感教育中,教師要通過各種知識的教學,讓學生感受數學之美,體驗數學之美,完成美的教育。最后,在師生情感培養中,教師要通過創設和諧、溫馨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更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來評價學生,通過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來啟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3]。
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要全方面進行,以多元教學任務為引導,積極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任務,摒棄傳統數學教學中以知識傳授為主要任務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思維品質、實踐能力以及情感情緒等方面的任務,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本文首先對小學數學教學任務進行了分析,進而以“任務導向”教學為理念,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任務實現的策略與方法,希望能夠為后來者提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