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玲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錦繡香江學校,廣東 廣州 511442)
閱讀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徜徉其中應倍感美好,與作者的情感產生深深的共鳴并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這是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表現。學生對于文本的自我感悟權利是與語文教學同步的,只有學生學會了閱讀,才能實現語文教育的飛躍,因為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還原語文教育的本真,還給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在讀思結合中獲得全新的審美體驗,這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唯有此,方可讓學生在書籍的知識海洋中無拘無束地遨游,提升學生的自我閱讀素養。
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表明當前我國語文閱讀教學的中心已經從單純的應試教育向培養學生的審美品位轉移。而且隨著我國圖書業的發展,兒童閱讀的內容和閱讀方式更加豐富,兒童閱讀也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在這一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主動閱讀、愛上閱讀,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品位成為新課改后的一個重要問題。作為一線小學語文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去啟發和引導孩子們走進文本,體悟作者的情感。本人認真學習閱讀相關教學理念,并結合教學實際,對小學閱讀教學策略提出一些見解。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形式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
興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礎,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發揮著其獨特的作用,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思考需要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之上。低年級小學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培養學習興趣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對于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思想的碰撞離不開學生的表達與交流。
如小學二年級課文《紙船和風箏》是一篇以友情為主題的童話故事。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先觀察課文中的插圖,通過畫面體會故事情節的發展。對小學生而言,圖文結合的形式比單純的文字更適合他們的心理特征,更能激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內心純潔無瑕,容易被美好的事物打動,尤其是這種表達純潔友情的文章,更能引起共鳴。同時還設置寫話練習,讓學生表達自己心目中的友情。不僅提升閱讀感悟能力,也鍛煉了文字表達能力。除此之外,滲透到現實生活中一切令人感到有趣的事物當中,選取一些新穎趣味又與學生的息息相關的內容題材,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時,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可以借機抒發內心情感,意會到作者的用心。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加強多種閱讀方法訓練是能夠更好地提升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逐字閱讀和朗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學生初步接觸閱讀階段,這些閱讀方法對培養學生領悟文章的感情和魅力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以逐字閱讀和朗讀為主的精讀教學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上固然存在不可磨滅的功效,默讀、速讀、泛讀、休閑閱讀、研究閱讀等各類不同的閱讀方法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樣功不可沒。逐字閱讀和朗讀等精讀方式是從度上深入挖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而默讀、速度等方式則是在面上加寬學生閱讀的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可充分利用課堂,指導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如抓住文章的關鍵詞語、句子去細嚼慢咽地品讀優美文章,汲取文中佳詞美句為知識營養;或一目十行地速度略讀,快速提取所需的有價值信息等等閱讀方法。同時注重與家長聯系溝通,因為低年級學生閱讀習慣培養,親子閱讀更是必不可少。
閱讀內容的選擇對閱讀的影響同樣重要。教師在選擇閱讀教學的內容時要用心,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閱讀資源,合理擴展課外閱讀內容。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豐富學生的知識,使他們具備了較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當新的學習內容呈現在面前時,會產生知識遷移,更容易融會貫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班成立的家委會為平臺,要求每個學期段為班級配備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每隔一個月,會布置學生閱讀課外讀本,并對他們進行閱讀方法的點撥,收效甚佳。同時,我們學校還開發了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低年級的語文校本教材選用的文章主要以繪本圖書為主,再由學生完成繪本故事續寫等方式進行閱讀活動。最后,要引導學生閱讀名著,養成閱讀文學經典的習慣。
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當上真正的課堂的主人。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秉承屈子的求索精神,多研究閱讀教學策略,通過豐富多彩的模式讓學生盡情地享受閱讀,綻放耀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