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梅
(江蘇省東臺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江蘇東臺 224000)
視覺創意表現旨在以可視圖象、主題情境、活動創設、多樣題材來觸發兒童心理想象活動,拓寬想象空間,構成新意象,并以媒材的綜合手法運用呈現出具有美感創意的形象。那么該如何拓寬小學生視覺表現的創意空間?
創新在于突破舊的框框,不重復既有的形式。兒童美術作品所反映出來的不僅是兒童的個性和想象力,更是教師的品位和眼界。所以要發展兒童的視覺創造力,教師必先丟棄原有的成人審美習慣,突破狹窄的視覺界域,從不同的視點、角度去關注接觸更多新鮮或是熟悉的事物,以創美的“眼睛”探尋新的表現空間。教者只有具備了豐富的視覺經驗和一定層次的藝術修養,才能夠開墾兒童視覺創新的童真天地。
創新能力不僅取決于智力因素,還取決于個人的情感因素,要激發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如執教《有趣的象形文字》一課時,我采用創設情境教學法,通過欣賞巖畫、壁畫、甲骨文,講述文字起源故事,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利用科學積極的評價方法可以保護學生的創作激情,把評價核心放在建議性地指導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等多元素質上,使學生學會學習,并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例如,我采取階段性評議,每相隔一個月,讓學生選擇自認為比較好的作品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評價。作業紙上可以設計出學生、家長、教師三方的評價表,給作品評出幾個☆,定期比較作品的創意表現和整體效果,讓家長、老師、學生都一起參與到評價中,對創意表現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和進步。
給簡單圖形添畫是引導低年級兒童想象,開啟創意思維的有效方法,體現了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如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內容是認識不同的形狀,分別是《圓圓的世界》《方方的物》和《找找三角形》。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的作業設計是用彩色卡紙剪出這些形狀再貼到另外的作業紙上,然后在此基礎上想象添畫成新的形象并表現出細節部分或進行裝飾。添畫的方式很多,可以是自己添畫,也可以互相添畫。學生的興趣大增,發揮想象,作業中涌現出很多讓老師驚訝的奇妙作品,內容豐富,滿溢童趣。
兒童雖具有想象的潛能,但由于心理的主要特征在于對直覺感性經驗的依賴,所以由視覺現象或事件引入關注,觸發想象,是發展創意思維的有效手段之一。
由視覺現象(或事件)引起的想象構成心象。選點必須是有趣或新奇的,易于引起兒童的注意力和興趣,視角獨特,要符合兒童心理特點,能引發視覺向往。如在上《魚兒游游》一課時,我給學生播放了有關海底世界的視頻,使學生了解到海洋里的魚種類豐富,千奇百怪,多姿多彩。然后引導兒童用審美的眼睛去選擇與提取美感元素進行自主表現,將視覺中的真實所引起的感情與情緒的反應及想象構成各自獨特的視覺形象的美感表現。以一種自由的構圖方式,讓兒童隨意挪動位置,觀察、感受寫生對象,以自己的視覺感受選擇感興趣并易于想象表現的內容。
異想天開是兒童想象力表現的主要特征,也是其創造思維發展的優勢。利用故事情節來撩撥兒童腦海中的層層想象之浪,讓它們涌動翻騰,匯成一幅幅奇特而美妙的畫面,從而獲得創造、表達與收獲的快樂。圍繞一個故事情節展開想象,正好符合兒童的心理要求。他們在故事中想象自己感興趣的情景,可以自由自在地進行自主安排,構想形象,即兒童自我心中的“心象”,可以更為鮮明、淋漓地展示。自然創造或設想的思維發展得更為主動積極,畫面也呈現出更為豐富的趣味和主體性。課例《老鼠偷油》想象畫的教學過程:課堂提示講述老鼠偷油的滑稽過程,具體描述環境與每一個情節,以擬人的手法表現出老鼠偷竊的心理。由事件、情節與環境的聯想到心理的觸發,兒童不由自主地隨著老師所描述的情景進入老鼠的角色中,觸發點如下:①每個人對廚房特定環境的記憶;②對主角老鼠的形象認知,以及老鼠活動時情緒與動作的想象;③事件的細節在心中構成的畫面,對“偷”的場面的想象與構圖的創設。同一情節所反映出來的不同畫面,正好反映了兒童極為自主的意識與創意表現才能。
兒童的思維常處于一種現實世界與幻想世界之間,這種狀態正是藝術表現的最佳狀態。童話地表現就是把要表現的內容:動物呀、植物呀、靜物呀……賦予人一樣的感情,這種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引入美術教學有助于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并將這種想象力轉化為藝術表現。在寫生茶壺、茶杯時,除了指導學生了解基本的形狀,觀察比較和進行形象組合外,還引導他們看茶具像什么,聯想它們與人和動物的相似之處。思維的缺口被打開后,學生的創作思維異常的活躍,他們熱情地將壺蓋想象成帽子,將壺把想象成叉腰的胳膊,把壺嘴變形為伸出的胳膊和手,使用各種線條的組合給茶壺裝飾上漂亮的腰帶,甚至還有一張笑瞇瞇的嘴巴,童真童趣盡顯眼前,此時兒童眼中的一切物象都是富有生命的,他們正在用畫筆在創意中與世界進行著一場詩意的對話。
將作品呈現形式創設成童話情境,也可以激發兒童的想象力。例如,教學《葉子上的小“血管”》這一課,在學生創作之前我出示一棵只長著幾片葉子的大樹貼在黑板上并進行對話。
師:這是一棵愛心大樹,樹爺爺每天為人類制造氧氣,現在累得葉子都快掉光了,你們愿意畫出小血管最豐富、最有生命力的葉子贈送給樹爺爺,讓他恢復從前的茂盛嗎?
生:(興味盎然)愿意!
師:一片葉子代表你的一顆愛心,下面請你畫出不同形狀的葉子然后剪下來,在葉子的背面寫上一句祝福語和你的名字,最后上臺貼在大樹的枝干上。
在童話情境的激勵下,學生們傾心傾力地畫、剪、寫、貼。
在多種材料和多種技法的運用學習以后,啟發學生收集各種廢舊材料,利用材料的不同質地、紋理,通過涂、吹、壓、印、灑、揉、擦、刻、刮、粘、刷、染等技法可表現出不同的肌理,不同形式感的藝術效果。學生在這樣的創新嘗試中也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才能。如教學《樹葉貼畫》這一課,我讓學生收集各種零落的樹葉等材料,在作業中有的學生用樹葉剪貼,有的用樹葉、紙團等印制,有的結合牙刷噴印……從那一張張專注的臉上可以感受到他們暢游于創意海洋中的快樂!
這些綜合探索的方法嘗試不僅拓寬兒童視覺創意表現的空間,而且豐富提升了作品的審美意趣,使視覺形象產生獨特的創意美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