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琪
(湖南省岳陽市民族職業學院,湖南 岳陽414000 )
德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按照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在外語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在教學活動中教會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又是他們修身養性、開拓眼界、拓展想象力、養成互幫互助的習慣、培養獨立人格和增加內在修養的過程。所以當授課時,老師不能只充當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還需注意培養學生的內在修養,將德育貫穿到平時的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外語的同時,不知不覺的培養起健全的人格,進一步進行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品格。因此,從整體上來看,德育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結合學生的心理結構、情感結構以及認識結構,制定正確的心理策略,循序漸進地滲透德育教育。在教學實踐中,通過組織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來豐富教學,在游戲、唱歌以及表演中可以拓寬有限的課堂空間,從中傳遞情感的體驗,開發學生的潛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生情感品質。例如在教學“Good morning!”、“Thank you!”、“Hello”、“Sorry”等這些學生學習英語最初接觸的禮貌用語時,我能充分利用學生初學英語時的興趣,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通過這樣的教學,既講授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達到了教育、教學融于一體的教學效果。
由于小學生處在思想的啟蒙階段,心智不成熟,自我意思比較強烈,不懂得關心父母、愛護他人,在學習以及生活上都缺乏自主性,同時在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法上都必須要教師進行循循善誘。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通過展現不同的精神文明內容,在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習慣。 當9月10日教師節到了的時候,學生們該怎么說?怎么做呢?”Happy Teachers Day.” 在這個情境中,不僅激發了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幫助小學生形成了關心老師、愛護他人的良好習慣,豐富了小學生們的感情世界。如在學習“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時,要求學生用新的句型談論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時間,引導學生通過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來認識什么是合理安排時間,從而懂得珍惜時間。從整體上來講,在情境表演中可以培養小學生喜愛節日、熱愛學習、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在過母親節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制作賀卡,并附上祝福語,讓他們在生活中感受英語的同時,還能夠保持一顆赤誠、感恩之心,激發對美好事物的認知情感,體驗心靈上的快樂。
合作精神是小學生教育的關鍵內容,對于小學生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英語教學中,積極運用任務型教學法以及整體教學法,通過創設語言情境教學,采用雙人、小組、集體比賽游戲活動,即滿足了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的語言材料,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相互關心的集體主義精神。從而將小學生的認知活動以及情感體驗進行巧妙結合,在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以及互助的品質。
一個人的自信心是通向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西方人很注重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英國的父母常鼓勵孩子:" You can do"。凡事從不替代孩子做,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教給他們灌輸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答案處理問題攻克難關。但學生在回答冋題答錯戒者猶豫時我們可以鼓勵他: Never mind,try once again或者 take it easy, never mind!或者說 Be brave,you can try once again!如果學生答錯找不到答案時,教師還可以拍拍他,她,的肩膀安慰說話: Youve done a good try.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以及合作精神,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真正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