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美菊
(江蘇省啟東市善成小學,江蘇啟東 226200)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廣泛重視,這也是對傳統教學弊端進行改善的重要措施。小學階段的教育對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十分重要,是奠定未來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因而該階段的素質教育也十分重要。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從目前小學生學習現狀觀察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難以提升[1]。筆者認為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第一步是激發其學習興趣,然后再激發其探索精神和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其自主學習的意識,最后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著名學者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提升其學習的興趣。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部分語文教材的理解難度較難,學生無法理解,因此,沒有自主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學習興趣較為低下。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多媒體、微課等新型教學輔助工具相繼出現在課堂中,筆者認為利用這些科技手段進行教學,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語文教材。在教學一些風景類、故事類或事物描寫類內容時,也可利用科技手段將書面知識以動態的形式向同學展示,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自主投入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司馬光》一課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與文章相關動畫,以此來吸引學生的關注,如先播放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動畫,然后在小朋友掉入缸中的畫面停止,這時學生會很好奇故事的結局,教師則可適合地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告知其在文章最后的一段有答案。通過前面的視頻導入,學生的學習興趣已完全被激發出來了,教師的引導會使學生自主地閱讀文章,從而尋找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探索精神簡單來說就是人們為了滿足自身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斷地對事物進行探究分析,從而發現更多的未知事物的起源、發展等[2]。當學生具備探索精神時,則會為了掌握教材中的內容,積極地對教材內容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從而解決自己對教材存在的疑問,逐漸培養自身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善用教學方式來將學生的探索精神激發出來,筆者認為,在多種教學方式中,情景教學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情景教學是一種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結合,設置合理的情景,而后展開教學的教學方式。
例如,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這一課中,說到大禹治水過程中三次經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在講解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創設問題情景,詢問學生:“若你是大禹,治水時經過家門會進去嗎?”“為什么進去?”“文中大禹為什么不進去?”“如果文中大禹進去后治水的結果會怎么樣?”通過設計這樣一系列的問題,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出來,進而將其探索精神激發出來,使其自主地投入教材中,一一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除了要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具備探索精神外,還要使其具備學習主動性。筆者認為,角色扮演這一教學模式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尤其適用于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適用于在文中包含多個角色的文章教學中。角色扮演不僅可以讓學生自主地理解文章內容,還可讓學生掌握文中每個角色的語言、行為、神態及情感等。
例如,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文章中有林沖、柴進和洪教頭三個角色,教師可在文章梳理結束后,讓學生自由組隊,每組3人,然后課后自行依據文章情節進行角色分配和彩排,并采用競賽機制,每組表演結束后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分,選出分數最高的5組進行獎勵。學生在分配好角色后,為了表演的完整性,會自主探究文章內容,如林沖這一角色使出了一招“撥草尋蛇”,文中并沒有詳細地講解這一招式,而扮演這一角色的學生則為了完整展示角色動作而主動地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了這一招式,可見角色扮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獎懲機制是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式,主要通過給予學生獎勵或懲罰來提高其積極主動性,逐步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但筆者認為應多用適當的獎勵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懲罰輕與重,均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會使其自信心下降,會對其自尊心造成傷害等,學生也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其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但過度的獎勵會使學生的學習目標發生變質,使其單純為了獎勵而學習,沒有獎勵時則學習積極性下降,這同樣不利于其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善用獎懲機制。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學會合作》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文中所述的“合作”,教師可還原文中的小游戲,并對完成游戲的學生給予獎勵,以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因為學生已經學習了解逃脫瓶子的技巧,教師可適當將規定時間縮短,學生發現時間縮短后,為了優化逃脫方案,更好地完成游戲,獲取獎勵,則會自主地探究學習文中的逃脫技巧。由此可見,這樣的形式能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教學活動展開的場所主要是在課堂上,受環境的限制,學生的學習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而適當地延展課外活動,可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外活動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得到了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因而提高了其積極主動性,如可展開語文知識競賽、話劇表演、板報設計等活動,設定活動主題后讓學生自由發揮,使其自主地學習,積極地參與活動中。
例如,六年級下冊《三打白骨精》這一課教學結束后,為了讓學生了解《西游記》這一名著,教師可與本校其他六年級的教師聯合商討展開一次以《西游記》為主題的語文知識競賽,鼓勵各班同學積極參與。學生為了有更好的表現,則會積極地尋找并學習與《西游記》相關的書籍、視頻等。可見,延展戶外活動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培養小學生的自主能力,首先要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精神和主動性激發出來,并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通過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或課外活動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實現對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