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晉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在一定階段時便產生了旅游,因此,旅游活動的歷史是和人類經濟發展的歷程密切相連,它也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旅游古國,從先秦諸多古書的記載中明確顯示,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先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邁出了旅游重要的第一步,其中,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反映了先秦時期人們多種多樣的旅游生活。
“旅游”一詞在我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齊國著名文史家沈約的《悲哉行》一詩中:“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如何理解“旅游”的含義呢,唐朝儒學家孔穎達在其《周易正義》中,對“旅”解釋為“旅者,客寄之名,羈旅之稱,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謂之為旅”,宋代理學家朱熹在其《論語集注》中曰“游者,玩物適情之謂”,因此,“旅”是旅行,外出,指人們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游覽、觀光、娛樂,指人們為了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就是旅游的含義,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給出的定義,旅游是指人們為休閑、商務或其他目的離開慣常環境,到其他地方訪問,連續停留時間不超過一年的活動。
人們出于休閑、商務或其他目的而離開自己的常住地,外出旅行和在外逗留的旅游活動,因其內容目的不同,類型也是多樣的,有遠程和近程旅游活動、消遣性和事務性旅游活動等等,相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游領域的拓廣,參與人數的增多,旅游活動的類型會更加豐富和多樣。
作為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原名《詩》,或稱“詩三百”,共有305篇,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間的社會生活。《詩經》按照音樂歌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指各地區的樂調,包括今天的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方,有十五國風共160篇,是民間歌謠,也是《詩經》中最精華的部分。“雅”是指周王朝國都附近的樂歌,多在貴族宴飲或諸侯朝會時使用,有多為貴族所作的大雅和士大夫個人抒懷的小雅共105篇。“頌”多指宗廟祭祀時歌頌神明、祖先以及王侯功德的樂歌,有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
《詩經》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從各個方面表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涉及范圍及其廣泛,諸如人們的生活勞作,初戀思慕、愛情婚姻、狩獵耕耘、戰爭徭役、壓迫反抗、祭祀典禮等等,草木魚蟲、飛禽走獸、天文地貌等方方面面無所不及,全方位立體地展現了西周至春秋時代的社會面貌和風俗民情,是人們真實思想感情的反映,是后世了解和研究西周春秋時代社會的重要文獻資料。
《詩經》內容豐厚,范圍廣泛,現存的305篇作品中,有不少詩作涉及到有關的旅游活動,盡管這種詩歌作品的主題不是描寫旅游,也不能和現代意義上的旅游相提并論,但通過閱讀和體會這些詩句,并結合當時的社會情形、經濟狀況,還是能夠深刻地感受到西周春秋時期,人們自覺或是不自覺的獨具特色的旅游活動。
受君王派遣,為了完成某項重要任務,如求賢問道或體察民風民俗的出行。
《大雅·韓奕》“蹶父孔武,靡國不到”,蹶父為人很勇敢,出師走遍很多國;《小雅·皇皇者華》“皇皇者華,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懷靡及。我馬維駒,六轡如濡。載馳載驅,周爰咨諏”,在開滿燦爛鮮花的高原和洼地上,往來著騎馬驅車受命出使遍訪賢達謀求良策的使臣。
打獵游樂活動的描寫。《小雅·車攻》“我車既攻,我馬既同。四牡龐龐,駕言徂東。田車既好,田牡孔阜。東有甫草,駕言行狩”,貴族出獵,準備好狩獵車,備齊驅馳的馬兒,健壯的雄馬駕車直奔東部郡地,那里有很大一塊圃田,可以打獵和射雁。
《鄭風·大叔于田》“大叔于田,乘乘馬。執轡如組,兩驂如舞”,大叔郊外去圍獵,乘著四匹馬兒駕的車,手拿韁繩如縱橫編織,車轅兩旁的馬兒像飛舞。外出狩獵多么的歡快。
《秦風·駟驖》“駟驖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于狩。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游于北園,四馬既閑。輶車鸞鑣,載獫歇驕。”同車的四匹馬赤黑雄壯,六根漂亮的韁繩握在手中。君王寵愛的親信們,跟隨君王去狩獵。獵場上追逐著那些被驅趕出來的既肥又大的雄獸,獵人們從左邊包抄,萬箭齊射應聲倒。狩獵完畢到北園休息和游玩,匹匹駿馬悠閑邁步,車子輕便舒適馬嘴邊的鈴鐺兒響,上面載滿射殺的野獸狗”,詩歌描寫了貴族游獵的盛況。君王狩獵場面宏偉、氣勢威武。
年輕男女相約外出游樂,《王風·君子陽陽》“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君子喜樂樂,左手拿笙簧,右手招我去游玩,心里樂無窮,字里行間表現了情人之間相約出游,樂趣無窮的美好情景,《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與溫柔靜雅的姑娘,相約郊外,互贈禮物,喜悅歡暢。
尤其是每逢重要節日,更是百姓外出游玩樂趣無窮的時候。如在當時的社會風俗中,每年三月初三上巳節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民俗節日,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無拘無束游玩的時刻,更是他們播種愛情,選擇理想伴侶的好機會。《鄭風·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詩中敘寫三月三上巳節,青年男女手拿清香蘭花,聚在溱洧兩水,地大人多,擠滿男女,有說有笑,互贈芍藥,一副休閑游玩的愜意歡快場景。
外出游玩是無比快樂的,《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伴奐爾游矣,優游爾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外出的人們又游玩又歌唱,逍遙閑散,詩句直接表現了人們旅游休閑的快樂情景,《大雅·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描寫了人們游賞文王建造的園林時的美好情景,也為后世留下“靈臺經始”的典故。
《詩經》還有不少詩歌反映族群遷移而進行的外出活動,如《鄘風·定之方中》、《大雅·公劉》、《大雅·棉》等,記載了一個民族大規模遷徙、開墾荒地和營造家園的過程。由于當時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遇到氣候變化,自然災害以及戰爭威脅等,為了族群的生存,只能被迫遷徙,到土地肥沃,水草豐盛的地方去生活,這種族群遷徙活動的描寫,雖然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旅游,但是,族群遷移活動也是孕育后來旅游的重要方面。
《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我國先秦時期人們的旅游活動,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旅游文化內容,諸如民俗風俗、游樂娛悅,雖然由于社會條件的限制,與現當代人們理解的旅游及旅游活動不盡相同,但是,《詩經》中這些展示人們外出、田獵等旅游活動主題和思想的作品,尤其是反映在生產力低下,戰爭引起的人口遷移,四處奔波以及征戰服役的痛苦的詩歌,對后世旅游文學的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內容形式和感情基調等方面奠定了創作基礎,是中國古代旅游文學的重要起源和發端。
這些作品表達了人們休閑娛樂生活的需求,也告誡人們不應該將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出游娛樂之中,要結束出游,及早歸家,如《小雅·白駒》“皎皎白駒,賁然來思。爾公爾侯,逸豫無期?慎爾優游,勉爾遁思”,游樂應該是要謹慎考慮的,千萬不可一味隱居圖安逸;《大雅·板》“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驅馳”,勸告君王不要因為游樂而貽誤國事。有的作品表現外出前需要選擇時日,是中國“吉則行,兇則避”傳統思想觀念的體現,如《小雅·杕杜》“匪載匪來,憂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為恤。卜筮偕止,會言近止,征夫邇止”、《小雅·吉日》“吉日維戊,既伯既禱。吉日庚午,既差我馬”、《衛風·氓》“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通過求卜問筮,出行田獵、獲取安慰和決定運送嫁妝的時日等等。《大雅·韓奕》“韓侯出祖,出宿于屠。顯父餞之,清酒百壺”,為出行人進行路神祭祀和設宴送行的禮儀,也是對后世產生深刻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