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鈺
當下,漢語熱作為一種國際現象,成為一種時代所向。對外漢語事業欣欣向榮的表象背后,也暴露出很多的問題。如:對外漢語教師整理水平層次不齊,HSK的應試矛盾,教材專業性欠佳的問題等,本文提出針對對外漢語教學現階段存在的不足進行解讀和分析,試圖探究有效途徑,力爭有助于對外漢語教學發展。
1.漢語本體研究的成效顯著。對外漢語教學就外國友人學習漢語的窘境和特點為著眼點,進行深入淺出地剖析,從是對漢語教學的新角度的分析與理解,對我們漢語教學意義深遠。通過有現代意義的課題研究促進教學,教學育科研齊頭并進,融會貫通,推動了對外漢語教學的長足進步。
2.建立了日趨完善的教學體系。漢語教學原先大以預備教育、語言培訓為主,現在逐漸走入了正規教育的軌道。漢語熱推動了漢語教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科體系的日益完備,國內各大高校紛紛開設對外漢語專業,積極吸收國外留學生。同時,速成教育,短期教學也成為一種趨勢。
3.對外漢語教學專家團隊逐步形成。在數十年的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不斷堅持與努力下,逐步組建了一支業務精湛、教學與科研能力強的優秀團隊,同時引領一大批中青年教師的不斷前行。
4.教學方式方法得到了改進。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上能夠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以先進的教學理論為指引,針對不同國別與文化背景等的差異性因材施教,比較順利地推動了對外漢語教學的不斷發展和長足進步。外國友人們懷揣著對漢語的熱情走進漢語課堂,走進我們HSK考場,走進當地的“小中國”——孔子學院。
1.不夠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由于來中國學習漢語的大部分外國留學生漢語為零基礎,國度差異伴隨而來的文化地域背景差異,認知水平的大相徑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文化休克現象。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這種語言學習認知的差異性就表現得非常明顯,這實屬常態。文化背景參差不齊的學生在同一環境下取得的成績大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對外漢語教師針對現階段的教學對象的差異性因材施教,針對性教學,不能一概而論。如不然,只能適得其反,杯水車薪。盡管我們許多對外漢語教師認識到這個問題,但沒有充分地采取有效舉措,這樣不利于對外漢語教學事業持續發展。同時,也體現出我們對外漢語教師對因材施教的重視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2.HSK與課程教學的矛盾。HSK是我國對非漢語人的漢語水平評定的標準型考試。它是測試外國人漢語水平公正、客觀且權威的方式,為外國留學生尋求我國的就業機會,測試自己的漢語水平提供權威證書,外國留學生大都通過這種方式評定自己的漢語水平,與此同時,HSK考試也受到相關對外漢語教師的重視和認可,希望通過這樣的考核方式,評估自己的教學水準。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類似于我們國內的英語培訓班的HSK輔導班應運而生。打著HSK考試必過的口考,一味追求HSK考試成績,這樣的教學形式違背了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同時,也違背了教育規律,容易走入應試教育的怪圈。這樣的教育模式不僅不會讓外國留學生感受到漢語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反而加劇了學習的厭惡心理,長此以往,阻礙對外漢語教學的順利進行,不利于我們對外漢語教學的持續健康發展。
3.過于產業化導致課堂管理松散。在地方政府的全力推動下,對外漢語教學產業化愈加突出,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不斷壯大的國外任教的對外漢語志愿者,推動對外漢語事業的全球發展。國家對一些知名院校,采取資助政策,鼓勵其國外孔子學院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們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發展壯大。與此同時,現階段也存在著過度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教育質量,教育方式的教學性實際問題。許多高校以經濟回報作為著眼點,增加對外漢語科研經費,教職工素質,學校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吸收大量國外留學生進而增強自身實力。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了對外漢語教學本身意義,考慮學校自身的利益點,為提高生源采取不正當手段,導致留學生素質良莠不齊,加大了管理上的難度。這樣重利益輕教育的觀念可能誘生頭重腳輕生畸形教學,不利于對外漢語教學地持續發展。
4.教材需要更有針對性。現在各大高校在對外漢語教材選用《橋梁一實用漢語教程》《實用漢語課本》等。現出版教材大多為一些經典教材的小修小補,抑或是簡單稱述,缺乏對現階段新時代結合外國留學生的特點地改變與創新,如沿用1981年版的《實用漢語課本》為教材的高校依舊很多,現階段一些教程枯燥無味,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現在漢語教學的需要。趙金銘教授指出我們現階段有些教程對于外國學生的人文、區域、飲食生活發面的涉獵較少,劉殉就現在漢語教材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這充分體現出我們現在對外漢語教材的局限性。因此,對外漢語教材還有狠多提升的空間。
5.教師水平亟待提高。就目前而言,我國持對外漢語資格證書的只有5000多人,雖然現在國家大力支持和鼓勵壯大對外漢語教師規模,但目前缺乏合格對外漢語教師的現狀也嚴重制約著我國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很多人簡單地認為是個中國人就能教外國人漢語,就能充當對外漢語教師這個角色。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教外國人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現階段我們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嚴格意義的專業對外漢語教師,通常也就是一些對外漢語畢業生亦或是英語、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導致對外漢語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有一些培訓機構對外漢語老師既沒有資格證書、也沒有相應的文學功底。在利益的驅使下,大張旗鼓地開設培訓班,辦理漢語培訓基地。導致對外漢語教學呈現一定程度的雜亂局面。所以加強對外漢語教師隊伍建設是對外漢語教學迫在眉睫的事情。
1.把HSK考試與日常教學結合。雖然HSK作為評定外國人漢語水平的一項重要標準,有其公正、合理的一面,但也不是盡善盡美的。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應遵循對外漢語教學規律,以科學的教學理論為指導,而不能為了考試而設立,留學生也不該為了通過考試而學習。這樣就背離了教育的根本意義。對外漢語教師要擺正態度,理解并處理好HSK考試與對外漢語教學的關系。教學的意義在于提高學生的漢語應用水平。包括聽說讀寫能力,課程的設置和編排都要圍繞這個目的進行。另一方面,對外漢語教學也不能完全脫離HSK考試,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考試檢測我們學習漢語的現狀,明確今后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只有這樣合理的把握兩者的關系,才能讓HSK考試成為檢驗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真正為我們的漢語教學服務。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深入剖析教學法,充分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發揮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過程,創造實用性強的課堂氛圍。同時要學會投身教學和課堂,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活動安排也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一堂課的好壞。教師應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既要考慮到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要保證課堂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還要保證課堂的趣味性和良好的課堂效果。每次課后老師的心得體會與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安排以及學生對課堂的接受程度等都應認真反饋。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真正提升。
3.編寫高質量的教材。我們對外漢語教學面對的是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他們國別不同、學習需求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對外漢語教材要覆蓋面廣,品種多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編寫高質量的對外漢語教材,不僅要摒棄老思想、老概念,還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把漢語教學理論與外漢語教學實踐相結合。此外要研究對外漢語發展方向,重視教材的知識性和教材的趣味性,保證二者的統一。對于教材編寫有以下幾點要求:a.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吸收國外先進教學理念為我所用;b.審時度勢,科學地認知現行教材的合理及不合理性,適當修改;c.在課堂教學等實踐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不斷完善。語言來自于生活,需將對外漢語教材與我們的日常實際生活做有機結合。
4.提高對外漢語教師水平。教學理念的實施都需要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教師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有效進行的關鍵因素。對于對外漢語教學來說將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相結合是非常必要的,這取決于教師的綜合文化素質和專業教學水平,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必須具備豐厚的傳統文化知識。必須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將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相結合。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對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意義深遠,發展對外漢語事業,必須將對外漢語教師水平提到一個更高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們對外漢語教育事業不斷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第一、加強與國外院校的交流,了解和學習他們的知識文化,通過教師訪問交流增強他們的外語教學能力,跨文化能力以及國際化能力。第二、多樣化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模式,增加趣味性,從定量研究為主增加更多的定性研究。第三、提高教師們的學歷水平和知識涵養,不斷拓展高水平科學理論研究方向。
隨著我國對外漢語事業的不斷推進,漢語已成為全球化語言,這對我們對外漢語事業的推廣來講是機遇同樣也是挑戰,注定我們的推廣之路漫長但意義深遠。這更要求我們更科學、更合理的理論做指導。重新審視我們對外漢語教學的現狀,修正對外漢語教學策略,將對外漢語教學融入生活,融入國際,同時樹立清晰的對外漢語學科意識,為對外漢語國際化進程添磚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