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第六十九中學,新疆烏魯木齊 830023 )
高中生物教育在高中學科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這不僅僅是因為這一學科的教育屬性和考核需求,更重要的是高中生物在學生生活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借助高中生物教學,對學生開展環保教育,是當前較為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當前有關這一主題的研究相對較多,且多數研究成果已經轉化為教學實踐,可以促進相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本文立足于此,嘗試從策略角度探討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但是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要設計者和實施者,擔負著引導和組織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1]。因此,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必須著眼于教師群體,“打鐵還需自身硬”,提升教師自身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能力。具體來講,這一目標的達成,需要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師資培養,加強生物學科師資隊伍建設,強化環保專題培養,既要讓教師懂環保,又要讓教師會環保,從“里”和“表”兩個層面增強環保意識。
筆者所在學校較為注重教師群體的環保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從大局著眼,致力于教師教學技能、環保能力、環保意識等各個方面能力的提升,這一理念有效促進了學校生物師資隊伍建設,增強了環保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效果。學校主要通過集中學習、專家授課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師培養,在此培育下,筆者自身的環保意識和能力均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筆者在學習相關知識后,會將知識運用到生物教學中,嘗試在生物教學中開展環保教育,通過這一具體實踐進一步增強了自身環保意識和能力。著眼教師群體,提升環保意識,是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滲透的基礎和前提。
教材是高中生物教學的主要知識來源,基本囊括了所有教學要點。教材編制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高中生物教學效果。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必須考慮教材這一因素。筆者認為,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過程中,必須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從中尋找適合開展環保教育的內容,并進行進一步凝練和升華,將其融入教學活動中,開展卓有成效的環保教育。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到生物知識、環保知識的有機統一,促進兩者的高效結合,在此基礎上促進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對環保教育的滲透,達成環保教育的目的。
例如,筆者在《種群數量的變化》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就踐行了上述理念。通過仔細研讀教材,筆者發現這一課時主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種群數量的基本變化,并在此基礎上對種群數量模型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這一課時中的一些知識點和案例較為適合開展環保教育,如澳大利亞野兔泛濫成災等,筆者將這些知識點和案例進行提煉后,融合成一個名為“觀種群變化,知環保知識”的環保專題,開展了環保教育。這一課時教學結束后,學生有效感受到環保與種群變化的關聯性,其環保意識被進一步喚醒。
高中生物教學中,課堂教學是主體,但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進行生物學科教學是不夠的,因此生物課外活動應運而生,這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提供了新的載體[2]。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更好地開展環保教育,必須重視課外活動,并將環保意蘊以多種形式融入活動中,促進環保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在生物課外活動中開展環保教育,形式可多種多樣,但需要同時滿足生物知識屬性、活動趣味屬性、環保教育屬性,如此方可達成效果。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諸多課時可有效踐行上述觀點,面向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例如,筆者在進行《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就借助課外活動開展了環保教育。這一課時旨在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當前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學會對其進行簡單的成因分析、困境突圍策略分析。在教學中,筆者組織了環保雜志課外閱讀活動,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圍繞“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一主題,閱讀一份環境雜志或報刊,如《中國環境報》等,從材料中再次尋找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影響的佐證,并進行閱讀記錄。這一課外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知,有效借助課外活動開展了環保教育。
高中生物教學中環保教育的融入,歸根結底要著眼于學生群體,這主要是源于學生處于教學對象的主體地位。為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筆者認為,必須著眼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對環保形成一定認知。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巧妙結合教材中的環保內容,融合、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例如,筆者在進行《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這一課時的教學中,就借助上述理念,開展了教學活動,進行了環保教育,有效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這一課時的教學旨在讓學生清晰了解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并掌握有關生物多樣性的知識。基于此,筆者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些環境問題,如水資源污染等,進行了講解,讓學生從身邊案例、身邊實際出發,對生態問題進行了認知,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
知識的學習,最為重要的是落實到環保行動中,而非僅僅停留在認知層面。因此,筆者認為,對于高中生物的學習,必須充分注重其知識鞏固和練習。教師應根據學生已經獲得的環保知識,設計一定的練習題,讓學生通過自主練習、競賽練習等多種方式,鞏固所學、提升所學。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要積極關注當前高中生物高考命題的熱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環保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鞏固和練習,進而再次強化環保知識學習。
筆者通過對比近幾年江蘇、天津等省市的高考生物試題,發現環保問題已經成為熱點,不少省市高考試卷中都出現了環境、人口等方面的命題,如秸稈燃燒問題等。筆者將這些問題進行了整理和匯總,在每次講授相關內容時,就將這些題對應性呈現,讓學生及時結合題目進行聯系,鞏固所學知識。同時,筆者還堅持每月在班級內舉辦一次環保知識競賽,借助競賽促進學習,實現以賽促學,真正幫助學生鞏固環保知識。
總而言之,本文最大限度尊重了客觀事實資料,并結合教學實際和相關成熟案例,對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策略進行探究。希望以上五點策略可為相關研究或教學實踐提供一定價值的啟示或借鑒。另外,還有一點需要明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不可局限于共性策略,需要結合各自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有特色的策略實施方案,并秉持與時俱進的原則,積極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