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青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幼兒園,江蘇蘇州 21512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背景下的新理念要求教育體現“以人為本、尊重個性、發展能力”等現代教育觀念。以師幼共同參與的形式來進行構建的、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幼兒、教師、家長互動參與的多元化、立體式、發展型的、具有園本特色的檔案,能促進幼兒情感態度、多元智能和行為能力的有效發展,讓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富有個性的成長[1]。
幼兒發展檔案是幼兒自我成長的有效記錄。其脈絡的梳理,是家園、師幼協作互動、共生共長的過程,也是增進家園聯系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家園通過對幼兒一段時間發展檔案資料的對比、分析,可以了解幼兒的發展情況、興趣需要,以反思、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和行為,對幼兒的教育更有針對性。
師幼共記的形式主要以主題式和時間軸為主,主題式包含主題特色記錄、幼兒成長記錄、主題作品記錄、主題中的發現、發展情況評價等;時間軸主要體現幼兒成長軌跡、班級特色活動、自然角觀察記錄、重大活動(運動會、家長開放日、親子游、愛心家長活動)節日文化等幾個板塊。具體的師幼共同記錄形式如下。
作品互動記錄:幼兒作品創作的時間、地點、背景以及教師、家長對該作品的評析和幼兒自身、同伴之間對該作品的評價;收集幼兒不同發展階段的作品,體現作品從簡單到豐富的一個發展過程,更全面地反映幼兒在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事件多維記錄:在一日活動中,把某一場景、某一時間發生的教師和孩子的對話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記錄下來,有助于解讀幼兒的行為表現,了解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發展留檔記錄:學習性活動中的調查問卷、記錄單、操作單等,是孩子動手動腦、實際操作的第一手資料,是幼兒自主記錄的有效方式。
影像動態記錄:除了文本記錄,影像記錄也是一種獨特的記錄形式,如童言趣事、歌舞創編、探索活動和趣味實驗等,可更加實時、動態地記錄幼兒的發展。
我的自畫像(個人信息):從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到喜歡的事物、興趣愛好等,這些都是獨一無二的個人信息。
我的記錄單(操作單等):記錄幼兒在各類操作實踐中的第一手數據。
我的童言趣事:家長和教師共同將孩子們的童言無忌的話語、活學活用的神情記錄下來。
“我的第一次”專項內容:進入幼兒園,孩子們會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在園進餐、午睡、排隊、玩游戲……這些第一次的內容都非常有記錄意義。
我的作品:作品主要是指幼兒的美工作品和口述記錄。口述記錄呈現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記錄了幼兒的想法、感情和反思。幼兒的口述可以用書面形式加以保存,或用錄音記錄的方式。
我的故事:幼兒在不同的活動中會有不同的精彩表現,將這些小故事記錄下來,便于更好地了解幼兒在園的活動,還能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
主題評量表:結合主題,根據五大領域的目標,制定個性化評價指標,有效評估幼兒在主題中的發展。
獲獎證書:記錄教師的每一次進步,記載成長的榮譽。
教育筆記(觀察記錄、學習故事等):文字記錄包括與幼兒的面談記錄及教師的觀察記錄,可以涵蓋系統化記錄和逸事趣聞記錄,前者主要記錄的是幼兒在預定目標上的進步情況;后者則是幼兒自發性行為的記錄,它與系統化記錄不同的是,并沒有經過事先設計,而是捕捉一些有趣的事件,可以配上圖片。
階段性、持續性的對比記錄:可以在各板塊體現成長軌跡的一種較好的記錄方式。
特殊需要幼兒的發展記錄:弱化特殊,強化特需,把每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幼兒在融入教育中的困惑與阻礙、成長與進步,通過發展檔案進行記錄。
特色活動(主題活動及家庭日活動等):比如,科學制作、創意美工、繪本講述等,將幼兒在特色活動中的經常表現記錄下來,既促進家庭教育的參與力度,又能讓家長在多方面、多角度看到、聽到或者感受到幼兒的發展。
社會實踐活動:社會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現幼兒成長的一個重要板塊。
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節日活動):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記錄幼兒參與傳統文化的內容,幫助幼兒了解傳統、傳承文化。
活動前的調查問卷與活動后的回顧思考與延伸:比如主題活動開展前后的調查表、檢核表、延伸記錄等。這些調查表能讓教師迅速了解幼兒對某個點、某個主題掌握的情況。
通過師幼共建的發展檔案,幼兒會感受成長的足跡,家長和家庭成員會思考幼兒的學習和行為,而教師也會明確幼兒發展的現狀,興趣特點、特殊需要等,從而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提供相應的指導,支持“以幼兒為主”的學習。
第一,重點記錄,避免面面俱到。幼兒發展檔案應圍繞一個點來記錄,比如進餐習慣、自理能力、活動中的表現等等,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某個方面的具體發展情況。第二,跟進記錄,觀縱向發展。持續性、跟進式的記錄,階段性地進行評價,避免了用單一的標準來評價幼兒,尊重幼兒個體差異,關注孩子的最近發展,清晰看到孩子某個方面在每個階段中的發展與成長。第三,正面記錄,顯亮點特色。記錄中,提倡以正面內容為主,彰顯幼兒各方面亮點。在孩子取得進步時,借助各種形式及時記錄下來,見證幼兒每一步的成長。第四,敘事記錄,呈真實反映。敘事性的記錄方式可以客觀記錄孩子的活動事件,通過白描敘述孩子在園的某個行為表現,真實記錄孩子的活動狀態與發展。第五,師幼參與,循成長軌跡。以發展檔案為載體,記錄幼兒的精彩瞬間和成長軌跡,記載師幼互動教育過程中的幸福、驚喜和美好時刻。
首先,如何抓質量?巧做幼兒發展檔案,突出幼兒個體差異,需要多思考、巧規劃,在規劃中,如何體現科學的教育理念,為幼兒全面健康成長助力,值得深入思考。其次,如何提效率?在如今大班額的情況下,如何兼顧提高教師和幼兒的記錄興趣,教師與家長參與制作的比例分配怎樣做到合理適宜,以提高記錄效率,也值得思考。
幼兒發展檔案無須華麗辭藻的堆砌,無須精美畫面的疊加,需要呈現的是幼兒實實在在的活動,真真切切的故事,扎扎實實的成長,帶給家長的也是孩子們在園點滴的進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成長著,快樂著,收獲著,期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