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丹紅
(蘇省海門市育才小學,江蘇海門 226100)
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家對教育的理解不再僅僅滿足于語數英等主要學科的學習,德智體全面發展已經成為現代人尤為關注的話題。其中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已經成為教師教學中不可小覷的重要部分。因為音樂旨在陶冶學生的情操,它通過各種不同的旋律,傳遞給學生不同的情感思緒,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些對新時代的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教師的教學,不管如何,都不應該離開書本知識。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書本是經過多名權威學者聯合編撰的,其使用價值不言而喻。教師們要擅長從課本中挖掘出對學生音樂學習有幫助的案例以及知識點,通過化繁為簡將這些知識傳遞給學生。課本從來都是教師教授學生知識的一大重要依據之一。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全面熟悉課本知識,從課本的案例中悟出德育,再將這些例子傳遞給學生。如果教師能做到每節課之前都認真備課,熟悉課本中隱藏的德育知識,那么筆者相信這對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領會德育是非常有幫助的。書本知識是學生第一愿意接受的內容,通過對書本知識的挖掘,更能夠培養和發展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在這時插入德育教育就更容易使其被學生接受。就比如書中一些歌頌祖國的例子,教師就要學會穿插一些祖國無限美好的思想;在一些描寫幸福的例子中,教師就要學會穿插類似這些幸福是前人通過不懈努力和奮斗換來的果實,幸福來之不易,大家要好好珍惜的思想。從而使學生在潛意識中積累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現在美好生活的珍惜等情感[1]。
為了迎合現代的快速發展,音樂的教學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課外乃至生活的教育也尤為重要。音樂的旋律優美動人,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的欲望;再加上小學的學生天真活潑,本身就對外界的事物充滿好奇與求知欲。因此教師對學生音樂的教學就不能只局限于固定的上課模式,更要引導他們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通過自己感受的方式去更好地理解音樂;更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同時獲得更加豐富更加深刻的音樂知識。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與其用固定的教條和教學上課模式去固定學生的思維,引發他們的叛逆心,倒不如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天性,讓他們在玩中獲取更加深刻的學習記憶和理解,這樣帶來的學習效果筆者認為一定是事半功倍的。這些跳出課堂的教學方式,使音樂知識的教授不再是抽象死板和難以記住的,而是充滿神秘與樂趣的,以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只有在這種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通過肢體與思維,將音樂理解透徹,獲得更加完美的歌曲體驗;這同時也是促進教師與學生友好和平相處的一大方式。
《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有提到:“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為主的審美活動來體現。”作為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的音樂教學,它可以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陶冶他們的思想情操,引導他們發展正確的審美觀。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對樂曲的旋律、節拍等以及曲目背后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的表現,正確引導學生充分理解作曲的深層內蘊,以及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在要求學生唱的同時,要讓他們充分理解歌曲背后的背景知識和深刻內涵等。如教授類似愛國歌曲時就要注意表現出歌曲所要表達的愛國情懷,從而促使學生在心中樹立起對祖國的無限熱愛與激情[2]。
如今科技在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地變好,新時代學生的生活中充滿了平坦。這也導致了如今一些學生的抗壓能力越來越弱,一些小小的挫折就足以將他們壓垮一蹶不振,從而引發一些無法挽回的結局。這一切,歸根究底就是現在德育教育的缺失,學生只知道安逸地學習,沒有其他方面的引導就會很容易走上歪路;而音樂作為一門陶冶學生情操、讓他們在音樂旋律中獲得情感認知的學科,必須得到教師足夠的重視。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就是在培養他們對音樂中豐富情感感知的過程。而這些情感感知體驗更是增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方式之一。音樂可以通過其旋律中獨有的美感激發出學生自身情感。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注意充分解讀熟悉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在享受音樂的同時體會到音樂中所蘊含的正能量;從而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更加容易產生共鳴,更加輕松快樂地學習與享受音樂的熏陶和學習。
為人師表,教師的心理和教學素質一定是要過硬的。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條件之一。當今社會正在快速發展,通過新聞、電視和網絡,不難發現,當今教師素質的提高問題還是值得大家給予重視的。為什么幼師虐童事件出現得越來越頻繁,這些事件的發生,歸根結底是教師自身素質不過硬所導致的。一名教師如果不能做到為人師表,那這不僅是他的悲哀,也是新時代學生的悲哀。所以,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也相當重要。一名教師,要真正能做到以身作則,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毫無保留地、像愛自己的學生一樣愛自己的學生、教自己的學生,才能教出思想觀念正確的新時代幼苗,學生才能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小學音樂的教學是千變萬化和不拘一格的,筆者認為,小學音樂的教學應該切實地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生活體驗進行創新教育。唯有這樣才能在不破壞學生童真天性的同時,給予他們更加完美的學習體驗。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首先自己就要對職業抱有一份熱愛與忠誠。唯有這樣,教師才會愿意為學生付出心血,全心全意地教導他們;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新,不被固有的教條束縛,多做功課,深入了解課本知識,力求以最有效有趣的方式帶給學生最美好的學習體驗;再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學習動向與生活。唯有這樣,才能第一時間發現學生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并且第一時間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為他們尋找到解決之法,帶領他們走出迷茫與誤區,從而實現德智體全面正確發展。
總之,新時代背景下的音樂教學,不僅僅要讓學生獲得音樂知識的提高,還要讓他們獲得充分的情感體驗,得到音樂的熏陶。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獲得美的體驗,得到審美的提高,解放自我愉悅身心。在音樂獨有的旋律與形式的感染下,力求把學生培養成情操高尚、思想積極、熱愛祖國、充滿熱血、追求真善美和有正確是非善惡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