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彭高鎮雜下小學,江西 萍鄉 337005)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不能照本宣科,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課本教材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材料,因此教師應當善于在教材中挖掘出相關因素,針對性的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加以培養和開發。學生之間又是獨立的個體,學生和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要學會借助課本,對學生進行因才施教。例如: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中,有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圖片,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圖片來對學生進行聯想式提問,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聯想圖片,也可以借助圖片來回憶課文內容。為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前提條件。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判和問題講解。讓學生自己的思路更加明確和清晰,并讓學生進行實際訓練增加印象。
教師也要多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鍛煉,激勵學生感悟生活。從小學生的角度分析,學生的社會閱歷比較淡薄,要更好的學會借助外來力量來互相配合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鍛煉。教師應當設計好教學計劃,明確寫作目標,并對學生的觀察力有進行了有效鍛煉。教師在教學任務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快,教師在進行教學任務時要時刻緊跟課改的方向。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是對被教育者進行素質教育,促進被教育者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并且聯系實際進行教學。以往的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制約和影響,在教學設計上缺乏靈活性,教師只能固化的教授學生課本知識,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失去了對寫作的興趣。大多數學生書寫的作文都比較空洞,有些泛泛而談,缺乏技巧性。更多的學生之間還存在模仿和抄襲的現象。針對此現象的出現,教師要及時轉變教育理念,注重寫作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在課前進行生活小游戲來更好的開啟課堂教學任務。教學任務中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寫作的題材大多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讓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可以根據自身的生活實際來進行題材的篩選。讓學生切身體驗,扮演生活中的角色,這樣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感恩父母”這是最常見的題材,在生活中也更容易表現,讓學生課下做一件感恩父母的小事并記錄下來,在結合自己的感想完成寫作。
2、課上重新展現生活場景。在教學課堂上可以將適宜的生活場景進行現場再現,可以幫助學生獲得關于生活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這時教師也可以充分進行情景式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進一步深化學生自己的思想意識。比如:可以讓學生模擬表演扶老奶奶過馬路的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進行親身體驗,并寫下自己的感想,培養學生的思維組織能力。
在小學生作文培養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給予積極的引導。小學生的思想意識正在萌發階段,教師要多給予學生激勵,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或者紀念碑,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幫助學生積累相關寫作素材,豐富學生的思想學識,開拓學生的眼界,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想象力,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做鋪墊。
3、課后對生活進行拓展。課上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利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寫作任務。學生對寫作要求和寫作內容都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時伴隨課程內容的深入,會出現一系列新的問題,這需要教師課下和學生進行溝通,這樣可以將教學內容加以延伸和拓展。在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中,聯系實際教學活動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要善于營造有利于學生進行創造的環境。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心嚴重,愛動。因此教師要實行“自由教育法”釋放學生的手腳和思維,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感情充分表達出來,才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結: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任務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更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小學生語文作文教學中,要遵循新課標,新理念,從教師為主體轉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更好的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鍛煉,鞏固寫作基礎,培養創新意識。學生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學生和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更好的進行創造性思維教育。教師也要改變以往的傳統教育理念,積極接受新思想,新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識,同時也要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優化教學模式,結合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因才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