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彭水縣桑柘鎮中心校 重慶409611)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入駐,打破了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借助圖文、音頻、動畫等優勢將生字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欲望,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識字學習過程當中,為教師提高識字教學質量奠定良好基礎。那么,在具體教學中該怎么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識字教學呢?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源泉”。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的限制,其思維能力較弱,在遇到較難的生字時,學生往往不知道該怎樣識記。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借助多媒體中生動多彩的圖片、有趣的Flash動畫,將枯燥、難以理解的生字變得生動形象化,這種直觀化、形象化的識字教學能夠很容易地刺激的中樞神經,讓其瞬間活躍起來,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刺激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從而便于學生接受和記憶形象具體的生字。比如在教學《“貝”的故事》一課生字時,筆者就“貝”字進行教學,借助多媒體首先出現一個張開殼子的貝殼,隨著鼠標的移動,“貝殼”逐步經過“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的變化,逐步變成現在的“貝”字,讓學生逐步體會漢字演變時的巧妙,情緒也就會被調動起來。此外,筆者借助多媒體給學生講述有關于“貝”的故事,告訴學生古代人是用貝殼、貝幣來進行交易,他們用繩索將貝殼、貝幣穿成一串(一串為一單位),其最早的貨幣單位是“朋”,即十枚為一串,兩串為一朋。因此,至今在中國的漢字中有許多與貨幣意義有關的字,都是以貝字為偏旁的,如“財、貴、貨、賺”等字。如此教學,不僅能讓學生輕松掌握漢字,還能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歷史,記住字義,進而掌握住字形,學生學習漢字的記憶自然會很深刻。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將漢字變得更加形象、具體化,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利于教師打造高效識字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正是處在愛玩的年齡,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大可結合學生愛玩的心理,借助多媒體將游戲教學引入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以順應教學潮流,打破傳統固有的教學模式,尋求全新的教學體驗,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主進行識字教學,長此以往,將學生的“要我學”逐步轉變成“我要學”,并再次蛻變成“我愛學”漢字,提高學生識記漢字的效率和教師教學的質量。比如,在識讀《曹沖稱象》一課生字時,學生非常容易將“稱”和“秤”、“底”和“低”弄混淆,據此,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啄木鳥治病”的游戲,借助多媒體展示多棵大樹的圖片,將正確和錯誤的詞匯放在樹上,讓學生當“啄木鳥”給“樹”治病,看看哪棵樹“生病”了,并幫大樹改正過來。學生一玩游戲,興趣自然就提起來了,積極踴躍地參與到糾錯的行列當中,這對于學生識字有很大的幫助,亦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筆者還常常借助Flash動畫組織學生進行“猜一猜”的猜詞游戲。筆者預先將教學的生字內容用紛飛的樹葉展現出來,并用學生喜歡的小動物將字的一半遮擋住,然后讓學生集中精神進行快速認讀生字,以提高學生認讀字的速度,在此過程中,學生識字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進行識字學習。筆者經過多年發現,識字教學需要將學習材料轉化成學生所熟知的語言因素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時需要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交給學生識字方法和技能,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今后的識字學習中自主選擇識字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識字的能力。在識字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創設Flash動畫,并利用編字謎、猜字謎等手段,將需要教授的漢字謎語展示給學生,借以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有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比如,在教學“春”字時,就可以編出“一日不見,判若兩人”;“秋”字就可以編出“一邊是紅的,一邊是綠的,一邊喜風,一邊喜雨”等等,以編字謎、猜字謎的形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快樂的識字氛圍,幫助學生輕松掌握生字,借以樹立學生識字的信心,對學生今后開展識字學習有很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筆者的粗鄙建議,望廣大教育者進行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