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廣西友誼小學,西藏 拉薩 850000)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可以優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路徑,直接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讀寫結合不是簡單將二者相加,而是要求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來理解文章中的內涵,學習生字和新詞語,通過寫作來加深知識印象。教師要充分考慮小學生實際的年齡特點、閱讀興趣及寫作能力,創設各種有效的教學場景,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觀察能力,讓學生在讀寫結合的教學活動中,能夠不斷積累個人的語文知識,提高他們對語文科目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筆者通過走訪調研發現部分教師已經意識到了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對小學語文科目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過程卻沒有獲得太好的效果。部分語文教師還沒有認識到閱讀和寫作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他們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還運用著閱讀與寫作分開的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的是帶領學生朗讀課文或分析文章內涵的方法,沒有認識到要讓學生進行模仿寫作,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實際的寫作,更沒有在課下給學生推薦一些課本外的閱讀材料。教師不能忽視培養學生語文寫作動手能力和課下的閱讀興趣,不能將閱讀和寫作簡單劃為各自獨立的教學任務,否則就會使讀寫之間難以有機融合。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還常常遇到學生的閱讀范文比較有限,而教師對他們的寫作技能要求過高的問題,即使教師推薦的閱讀材料再典型、再精煉,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社會經歷較少,他們很可能只理解其中一部分的內涵,教師沒有給讀寫結合設計出有力的支撐點,就會導致讀寫結合的教育效果還很難馬上體現出來。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就要首先從閱讀入手通過仿寫的辦法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閱讀教材開始,向學生講解如何抓取課文中關鍵結構和知識點的科學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同時要求他們開展仿寫任務,及時地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秋天》的課文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從課文尋找出描寫秋天景色的各種詞匯,利用這些詞匯展開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利用個人真實的體驗,也來描述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秋天景色,激發出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為他們以后描寫季節變化提供一些寫作素材。仿寫可以及時地考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真正的讓學生從閱讀入手,養成熱愛運用新學的知識來進行寫作的學習興趣。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語文教師在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時候,首先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他們能夠真正地感受到學好語文閱讀和寫作的重要意義,來讓他們養成熱愛生活和觀察生活的良好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傅雷家書》的時候,就可以將閱讀材料中翻譯家傅雷如何教導自己兒子在國外學習期間,要立身行事、愛國愛家,去學習優秀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的內涵傳達給學生,讓他們去體會父母對孩子偉大的愛,以此來激發出學生去主動與自己父母進行情感交流,使得他們能夠很好地繼承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記錄和描述自己的父親,以此來引導他們養成寫日記的寫作習慣,日記是來自于學生們的實際生活,學生可以鍛煉自己如何去描述人物,表達事物等語文技巧,并且還可以讓學生在積累一些新的詞匯,有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發展。
讀后感在寫作時,學生一定要抓住重點,才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也是檢驗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讓他們深刻理解閱讀材料所要表達思想內涵,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可以說,讀后感可以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歸納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是重要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在推薦學生閱讀《苦兒流浪記》的時候,就可以讓他們自己去領悟“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的生活道理。讓他們主動去思考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如何去做才能克服困難,戰勝困難,是不是要像文章的主人公一樣始終抱著堅定的信念,在困難面前絕不低頭,憑借頑強的意志來克服困難,并最后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讀后感,這樣教師就可以真正地讓班級的學生們領悟到“方法總比困難多,能過得去的困難就不叫困難”的道理,并將這些道理用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