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平市木根鎮都合下村小學,廣西 桂平 537212)
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一般教師會單獨拿出連續的兩節課或者班會課來重點講說寫作的技巧,并且進行主題作文訓練。但是,盡管付出的教學課時充足,卻依舊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心灰意冷,教師垂頭喪氣。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改善這一問題呢?筆者認為,首先應當從提升作文課教學趣味性,激發寫作興趣入手。本文對此將展開重點剖析。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當從基礎抓起。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沒有腳下的一點點成功的學習經驗積累,是無法攀登學習的最頂峰的。所以,作文教學,我們應當尊重循序漸進的規則,從基礎的組詞造句練習入手,讓他們逐漸積累起良好的寫作信心和成就感,這樣作文課就會變得更加高效。比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有些生字如:瀾、綿、瑕、兀、攀等,我們就可以用來組織孩子們進行組詞造句練習。這樣做可以激發他們思維的聯想,鍛煉他們一定的語言組織和概括能力,這是語文寫作中十分必要的。如,有的學生答道:“綿,連綿不斷。瑕:白璧無瑕。造句:連綿不斷的山峰與白璧無瑕的云朵在藍天與地平線之間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卷,欣賞它,我如癡如醉。”,也有的回答:“瀾:波瀾壯闊。攀:攀登。我喜歡波瀾壯闊的大海,我遙望高不可攀的山峰,我的心已隨風而去。”這些組詞造句的練習,都可以幫助兒童積累寫作鍛煉的成就感和信心,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課堂教學小練筆是寫作與閱讀教學的結合點,它是以閱讀教學為基礎,對寫作能力的一種構建。很多教師喜歡用課堂小練筆對兒童實施寫作教學指導,課文中的“留白”部分設置了充分的懸念,是鍛煉小學生思維延伸能力的重要引導內容,所以聰明的教師,總是懂得合理利用小練筆來提升寫作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比如,在教學《半截蠟燭》一課時,文章最后給出了一個意猶未盡的結尾,即小女孩帶著半截蠟燭剛剛走到第一節臺階,蠟燭就熄滅了。那么蠟燭熄滅之后,又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大膽的展開想象,將未完的故事結尾進行擴充,看最終可以得到怎樣的“結果”,而在這樣的教學小練筆中,兒童的寫作興趣就容易被調動起來,從而提升寫作教學的質量。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小練筆,讓孩子們練習與教材中相似的寫作手法,鍛煉他們對修辭、描寫手法的應用能力。比如,在教學《秋天的雨》一課時,作者運用了很多的修辭如比喻、排比、擬人等將秋天的迷人景象描繪的淋漓盡致。對此筆者展開了課堂小練筆,兒童也確實體會到了寫作的趣味。比如,有的學生如此寫道:“秋天像是一位無私的老人,他將不同的禮物分給了不同的主人。他給了稻田一片金黃,給了葡萄一片墨紫,給了大風一陣歌聲,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不得不說,兒童的想象力豐富。
趣味作文課的打造,有時還需要結合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因為,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對生活現象、生活理解和生活發現的概括,它來源于生活,更需要結合著生活進行教學。悉數我們帶領學生學過的一些優美文章,如《桃花心木》、《望洞庭》、《桂林山水》等,這些都是作者對生活中的細枝末節的總結和概括,原本這些現象和景色都不容易被人們發現,但是在作家的筆下,它們變得更加生動、真實、富有情感色彩。這便是生活為語文寫作注入的靈魂。為了提升寫作教學的趣味性,我們也可以嘗試結合生活進行課堂教學。
比如,讓學生結合某一節課的學習體會,寫作一篇學后感。比如,《桃花心木》這一課就告訴了人們一個要懂得自我獨立,擺脫對他人的依賴的道理。我們可以讓學生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寫作,然后運用上本課教學中發生的故事,將它們很好的排放在作文中。由于《桃花心木》這一課是他們每一位學生學習過的課程,貼近學生的課內生活,所以,這樣一來不僅達到了寫作教學生活化的效果,也品嘗到了寫作教學的趣味性,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占據了語文學科整體教學的半邊天。如何讓學生在這半邊天內描繪自己寫作的精彩畫面,體驗到作文課學習的趣味性,這一問題需要我們結合實際進行重點分析和小心嘗試。新課程改革中曾明確提出要改變傳統落后教學模式的弊端,讓學生做真正的學習主人,因此,構建寓教于樂的寫作教學氛圍,我們將一直走在探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