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市合浦縣石康鎮十字中學,廣西 北海市 536125)
顧名思義,“研究”是該學習模式的核心詞匯,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輔助下,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自主探究和實踐,挖掘其本質和內涵的過程。在初中數學課上,研究性學習具體是指教師給予學生相應的問題,引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究欲望,然后指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激發自身的學習潛能,由此收獲學習自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數學課堂的主體。
1.自覺、主動性
該學習模式主要針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意在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更具自覺性和主動性,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數學課堂探究活動中去,在以個人意識為主導的課堂學習中經歷發現和質疑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討論與明確觀點的完整過程,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使其在主觀嘗試和驗證中掌握確切的知識內容。
2.綜合、實踐性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調動自身數學技能來探索新知識的過程,要求學生在研究過程中認真觀察、對比分析數據、總結歸納等,增強數學知識的實踐性,以此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獨立思考,拓展其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3.互動、創新性
在數學課上,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也要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與指點,保證其在學習中取得應有的進步和收獲。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增多了,學生可以更加大膽的進行思考與表達,借助外界的信息和幫助,使自身的數學深層思維得到發展,從多個角度來看待數學問題,打破傳統思維的禁錮,實現創新力的提升。
小組合作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以該方式督促學生進行課堂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實現研習課的核心目標。在初中數學課上,教師可以根據將要講解的知識點安排學生分組學習,為他們設置好合理的學習任務,以清晰的課堂流程引導學生針對所學進行研究和探討,以期加快學生對于知識內涵的把握,幫助他們獲得完整的課堂體驗,提高學習的質量。如,在學習《因式分解》的相關知識時,數學老師可以根據課時安排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其在合作中學習和理解教材中的數學概念,然后自主解決課后習題,遇到不懂的就在組內展開討論與探究,最終明確問題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數學老師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不參與學生的討論和學習過程,讓他們充分調動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來解決各種難題。當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出現錯誤之后,數學教師不要第一時間指出其錯誤之處,應當讓學生回去重新思考,檢驗自己的做題結果。
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在學校的組織下,經過商討后選擇每周的一節課作為數學研究性學習課,讓學生們以自習的方式學習新課程,這期間數學教師盡量不要干涉學生的任何思維活動和思考方式。在這樣的課上,學生們要按時完成教師事先布置好的數學作業,如果學習中遇到困難,可以尋求成績好的學生幫助,也可以跟自己周圍的同學商量和探討,并在課堂結束之前對自己該節課的學習過程與成果進行自評,反思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總結一下自己的收獲與感悟,不斷彌補自身的學習缺陷。
數學是以計算為主的科目,在生活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可以用生活化思維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如,在學習《統計圖》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搜集本班學生的身高體重數據,以數據段的形式將眾多數據歸類之后將其制成統計表,然后依據最后的表格繪制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或者是讓學生去調查班內同學最喜歡哪一學科,將數據整合之后以統計圖的形式展示出來。用這種方式,學生們會在自主的學習中掌握收集數據、統計分析數據的方法,也會樹立學以致用的意識。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研究性學習模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和核心素養,掌握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學會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不斷提高數學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