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綿陽 621000)
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和創新觀指出,小學教育要實現小學校本的發展、教學內容的綜合、學習方式的轉變、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要破除知識中心的觀念、破除教師的權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
過去的教學重視教師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活動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生的活動沒有受到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被動接受知識,學習方式是死記硬背,導致學生的思維受到極大的限制,不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這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極為不利。教學內容多以教學為主,教學內容多以學科內容為主,難以實現學科之間的知識流通,教學內容過于局限和單一,教學內容的范圍有限,導致學生的知識面狹窄,學生的認知和思維能力有限,一些教師難以有效把控課堂,導致課堂效率低下,教學質量不盡人意。
過去的教學中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活動,缺乏學生的學習活動。換種方式來說就是教學中缺乏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與他人交流、探究問題,發展自身能力的活動。在教師權威的課堂上,學生很少提出疑問、甚至不敢質疑教師,有些教師甚至還提出上課不準許學生問問題,不準許學生質疑教師的要求。學生的意見不能得到充分表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很難及時得到解決。學生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難以得到展現,長時間下來,很可能會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喪失學習的信心。教學過程枯燥無味,難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率都很難得到保證。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進程不斷加快,小學教育教學方式也在不斷發展,出現了許多以現代科技輔助教學的微課、翻轉課堂、慕課等新型教學模式,不但實現了教學現代化,還對教學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內容要綜合化,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不僅是學科知識、課本知識,還要學習來自社會的各方面的知識,知識的來源不應局限于課本、局限于教師,豐富的知識儲備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新課改要求學生的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獨立思考、交流合作,要給學生展現的機會。充分的學生活動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做好準備、打下基礎。要讓學生經歷質疑-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只有通過了自己的思考才能得到思維能力的發展,才能獲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自己喜歡、樂于去探究、愿意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教師的引導和把控,極大程度地提高教學的質量,保證教學進度。
改變過去教學內容過于單一、片面的狀況,設置新穎、有趣、符合當代學生認知需要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改變過去教學內容難、偏、舊的狀況,密切教學內容與現實世界的聯系,開發滿足當地需要的校本課程,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學習。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還要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成績不是學生發展的唯一考察標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每一位小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多媒體是以電腦、投影儀、視頻、影碟、錄相、音響等組合,集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傳輸為一體的現代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和真實感,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是一個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想法的完整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考與行動,教師要重視、尊重學生的思維結果,要給學生交流、展現他們想法的空間。要引導學生發現、思考問題,探究、解決問題,通過自身的思維、實踐逐步掌握知識。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掌握知識、鍛煉能力,又會得到品德的教育指導、情感的陶冶、技能的獲得與形成、智力的開發,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與健全的人格。教師要注意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發展需要,能看到學生的長處與不足,引導學生發揚長處,幫助學生找出自身問題所在,彌補不足,開發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多方面地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教學創新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創新性的教學能幫助教師提高課堂質量,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建立先進的教學思維與理念,不斷探索和創造新型的教學模式,推動小學教育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