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鄉(xiāng)市濮院小學教育集團翔云小學,浙江 桐鄉(xiāng)314500)
人們常說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是一種創(chuàng)新,設(shè)計是一種創(chuàng)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文改詩”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現(xiàn)在的學生最怕動筆寫,總覺得沒有題材寫,沒有方法寫,于是在寫作的時候,心里會覺得很失落。而作為教師,在寫作教學時,也很頭疼怎么教的問題,往往也束手無策。那么“文改詩”這種寫作方法,或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立一個有文本依托,有想象空間的平臺;也可以為教師提供一個有寫作指導,有寫作評價的舞臺。相信這樣是有較大益處的,所以嘗試了這種教學,以下是具體實踐后的成效和感想。
詩歌,是我國的國粹。在語文教材中,也有大量的詩歌文本。在語文教學中,以詩改文的例子并不少見。然而以文改詩卻很少有人嘗試,很多人認為,“文改詩”太過高要求,太過理想化,感覺這都是老師在牽著學生走,這跟新課標提出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否矛盾?這樣做是否可行?是否值得?大家往往眾說紛紜。但本人認為這樣的“文改詩”意義是重大的、顯見的。
孩子蹣跚學步的時候,總是需要媽媽牽著走,才能適時獨自跑著走。同樣,在教學領(lǐng)域,老師就扮演著媽媽的角色,我們要重視老師“牽”的作用,好比籃球運動員,沒有教練嚴格的基礎(chǔ)訓練,怎么能在球場上叱咤風云?
在教學《晏子使楚》一課時,學生閱讀完全文,理清課文思路的時候,說到了晏子和楚王有三次交鋒。剛開始說得很啰嗦,后來試著跟他們一起用詩一樣的語言來概括:“楚王城門預辱,晏子機智化解”,“楚王以貌取人,無奈自取其辱”,“楚王迂回戰(zhàn)術(shù),晏子重力反擊”。記得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的興致很濃,后來都是自己組織語言來概括。在老師的引導下,大到一句話、一個成語,小到一個詞、一個字,都在進行特殊而扎實的語言訓練。
詩歌的語言是簡練的,是優(yōu)美的,更是富有生命力的。在小學教材中,有很多這樣的課文,比如《四季》、《假如》、《聽聽秋的聲音》、《太陽是大家的》……學生在接觸這些詩歌的同時,也耳濡目染地感受了詩歌的語言藝術(shù),當然這感受肯定是初步的、簡陋的,甚至是膚淺的,但絕對是有價值的。
如果要學生描寫春天的景色,他們往往會這樣寫:春天到了,花兒開了,草兒綠了,小鳥飛回來了。甚至現(xiàn)在高段的學生,也會如此。再看古人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明顯來得生動。當然,學生肯定不能達到作者高鼎的才情,但是借助詩境,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和夸張的能力。比起之前直白、幼稚的語言,詩的語言更為精煉、更為優(yōu)美。
“文改詩”就是讓學生把課文濃縮成詩。在小學教材中有很多寫得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記得有人說過:散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在執(zhí)教人教版第七冊語文《鳥的天堂》的時候,就抓住了這個訓練的教材,學生學完課文,紛紛在熟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進行文改詩的寫作。
又如學完了五年級下冊《橋》,學生對老漢舍己為人,把生的希望給別人,自己扛起死的危險的高尚品質(zhì)而深深感動。在課堂練筆的時候,原本安排的是:如果你是被救的村民,你會對老漢說些什么?學生無一例外,寫的是對老漢的寥寥感謝,大同小異。后來,轉(zhuǎn)念一想,何不給學生一次大膽創(chuàng)作的機會?請你們把對老漢的感悟,通過一首詩來表達。如此一來,你可以是被救的村民,你可以是老漢的妻子,你也可以是一個記者,你也可以是一個讀者,你的視覺廣了,你的角度多了,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于是,有了下面改編的小詩。
在“文改詩”的嘗試中,本人也在思索和反思,在什么情況下適合“文改詩”?是否每篇教材都適合“文改詩”?是否每個學生都適合“文改詩”?又是否每個老師都適合“文改詩”的教學?怎樣做能讓這樣的詩意教學達到“因材施教”?
做任何事情,你都要在熟悉了,摸透了以后才會有新的創(chuàng)新。如果貝爾在發(fā)明電話前,沒有對相關(guān)知識的了如指掌,可能也不會成為“電話之父”。如果建筑設(shè)計師在有新的設(shè)計前,沒有對專業(yè)知識的滾瓜爛熟,可能也不會馳騁職場。相同的,“文改詩”也是學生對文本的再次創(chuàng)造。那么,這就要建立在熟讀文本、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如果學生對課文只是囫圇吞棗,那么就沒有余力再創(chuàng)作了。當然,在要求學生的同時,老師對文本的熟讀和理解也很重要,如果老師只會紙上談兵,沒有真功夫,那么也不用談指導學生在創(chuàng)作了。有了熟讀、理解這兩塊基石,才能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想象,進行概括。
“文改詩”是一條艱苦的教學路,還需要我們一起摸索前進。有人曾說:“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擁有四大支柱——豐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起教師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教師的靈性,宏闊的課程視野支撐起教師的活性,遠大的職業(yè)境界支撐起教師的詩性。”但愿能和大家一起在平凡的教學堅守中創(chuàng)造精彩,在頻繁工作的思考中塑造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