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綿陽 621000)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它要求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它體現的是以“學生為本”的學生觀,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規律。為了讓小學生在數學天地得到充分的發展,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兩方面:1.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基礎上,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才是有效的。處于被動狀態的學習者是不可能健康快樂學習的,因此無論何種形式的教育都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2.關愛每一位學生。愛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當你真的愛學生的時候,你將會用愛來感化學生,并且在師生關系上真正做到尊重與贊賞。作為老師,我們能做的就是用笑聲、用激情、用技巧、用緊迫感和愛去實現這一切”,這就是愛的力量,愛是教育的基礎,師愛是偉大的。
課標將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分為三個學段,小學數學包括了第一學段(1~3年級)、第二學段(4~6年級)這兩個學段,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它要求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還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這四大領域分別提出了每一個學段的具體目標,它規定著教學內容與教學要目標,是教學實施和評價的標準,還是分析和研究教材的依據。因而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為了讓大家更加直觀、清楚的認識到課標的地位和作用,我選擇了一個最簡單的教學實例來說明:如果我現在給你一本一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材,要求你來講授第一單元的《準備課》的第一講“數一數”,你將會怎樣來開展教學活動,并且實現課標中提出的四大技能?教材是這樣呈現的:出示了一幅新學期開學圖,以及從中提取出1~10數字所對應的物體數量。如果你單從教材表面分析,你是否單純、簡單的把教學目標確立為了認識1~10這十個數的讀、寫、認,以及所表示的物體數量?接下來我將帶領大家找到相應的課標要求:在“學段目標”第一學段知識與技能中提出“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相出數的過程”,其次在情感態度中提出“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參與數學活動”“在他人幫助下,感受數學活動中的成功,能嘗試克服困難”“了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系”“傾聽別人的意見,嘗試對別人的想法提出建議,知道應該尊重客觀事實”,并且課標還在前言部分提出“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經過對上述課標的分析,你是否意識到自己的教學目標的不全面、狹隘,是否感受到準確把握課標要求的必要性。接下來,你再重新閱讀教材,是否又感受到了教材編寫者的良苦用心,主題圖的呈現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數一數的情況,另一方面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中把“美麗校園”中的人或物抽取出來并放在集合圈里,不僅體現了數字所代表的物體數量,還使學生體會到事物的數量可以用數字來表示。既滲透了自然數的基數意義,不僅幫助學生初步感受了數學化的過程,又將數數與認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談到這里,你又是否已經充分的認識到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必要性,只有切實做到把課標放于心中,并在教學活動中有效貫徹,學生才有可能在數學天地得到充分的發展。
兒童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與成人的思維方式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想抽象思維的,因此小學數學一般都采用一一對應的直觀圖表來呈現的。我們在教學和處理教材時,應盡量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允許他們持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并且在真正的課堂教學中應當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案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例如在小學數學《左右》的教學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上下、前后、左右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認識還不成熟,學生很難準確表述物體的位置,很多學生在描述三個物體上下位置的時候,往往不能夠準確的說出誰在誰的下面或上面,而把物體簡單的描述成上面或下面,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引導,讓學生體會到物體位置的相對性。學生尤其對左右方位的判斷就更困難一些,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兒童最早區分的是垂直軸上的方向,其次是水平面上的兩對方向,其中對左右的區別更困難些,所以《左右》教學一課安排在學生學習了“上下”“前后”的位置之后。因此,教師應當具備必要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知識,這是為孩子提供適當教育的基礎,我們應該充分了解和研究學生,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促進小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健康快樂的成長,從而使得孩子在小學數學天地得到充分的發展。
總而言之,為了使孩子在小學數學天地得到充分的發展,愛是前提和基礎,準確把握課標是重點,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知識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