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沙區(qū)永安小學校,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悄悄地流逝,轉眼,與“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結緣,已近三年。三年間,從初接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這個概念的茫然,到奔走在四處取經路上的忙碌,到親身參與實驗每一點每一滴的繁瑣,再到親眼見證學生大量閱讀帶來的可喜變化……
“語文主題學習”尊重語文教育規(guī)律,提倡課堂教學的簡約、高效,注重學生的大量閱讀,有助于學生在語言發(fā)展期儲備大量的語言材料、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同時,通過大量閱讀,可以潛移默化地給學生以價值影響,豐富學生的視野,提升人文素養(yǎng)。“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是向課堂要時間,要求用三分之一的課時學習語文課本,剩下三分之二的課時全部用來閱讀《語文主題叢書》。這就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式,盡量少講,“簡簡單單教語文”,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我是“語文主題學習”受益者,正堅定地走在“語文主題學習”的路上。
我設計并執(zhí)教《魚游到了紙上》這篇文章。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一位聾啞青年是如何觀魚畫魚的,贊美了他做事一絲不茍、全神貫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神態(tài)的。在閱讀了課程標準和單元導讀后我確立了4個教學目標。一是結合上下文體會“一絲不茍、忘我、融為一體”三個詞語的意思;二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間的關系;三是學習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和動作的;四是培養(yǎng)學生做事專注、持之以恒的品質。我認為這四個目標的是符合單元的訓練目標的,也是符合這篇文章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目標的定位做到了準確。
教學流程的設計科學清晰,第一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紙上。第二步:理解魚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魚游到了我們的心中。整個教學過程隱含著內容和情感的主線,內容主線是魚游到了紙上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游到紙上,由此而展開學習小女孩的那句話——“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以及描寫青年畫魚的動作和神態(tài)的段落。情感的主線隨著內容的主線而行走,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一絲不茍、全神貫注、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贊嘆之情一步步加深。兩條主線既齊頭并進又相互交融。圍繞著這兩條主線,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品詞析句積累語言,抓住課文中語言的生發(fā)點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游”和“畫”的對比朗讀;想象魚的動態(tài)的詞語進行擴展讀;將文字還原成真實的畫面來讀;通過音樂感受文字來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滲透,即抓住關鍵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發(fā)展。問題的設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空間。
近三年的實驗歷程,我眼中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不再神秘。它直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提倡學生多閱讀多表達多積累。直指老師的授課方式,少講精講,一課一得,方法引領。這一切,正是語文教學本來該有的樣子。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教學,教學,就是‘ 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
“語文主題學習”的道路上風光無限好,一路且行且歌,譜寫的是閱讀在學生身上奏響的樂曲。“語文主題學習”是一種教學思想,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理念。在這種理念指導下,語文教學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在“語文主題學習”基本理念指導下,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能實現新突破,讓更多的學生快樂成長,享受閱讀的幸福。